雞公山在豫、鄂兩省交界處。它是大別山的余脈,西與桐柏山脈相接。然而,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人未曾發現它那美麗的風景和優良的消夏避暑功能。最早發現它的,竟是一個美籍挪威人、基督教傳教士李立生。此后,這個面積只有27平方公里,中心區只有三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地,在上世紀的70多年中,竟發生了三次驚動國家最高當局的大事件:第一次是滿清朝廷;第二次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第三次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
第一次清朝末年(1903—1907)
1902年平漢鐵路通車,雞公山下有一小站,名叫新店。1903年春夏之間,信陽教會的李立生和汝寧教會的施道格等曾幾次在新店下車登山游覽觀景,發現山區景色秀美,氣候涼爽。其中一次時值盛夏,他們在山上留連忘返,天晚下不了山,只好在山上一農家借宿(當時全山只有三戶山民,數間茅舍)。這次他們發現山區夜晚涼風習習,空氣清爽,雖在盛夏,猶如晚秋初冬天氣。他們為自己發現了這個秀麗涼爽的人間仙境無比高興。
經過奔走謀劃,討價還價,李立生于1903年9月15日用156兩白銀,從山場主人、湖北人葉接三手中,買得隨田山場一處,長約三里,寬約二里。在信陽知州衙門(時任知州曾毓齡)報稅獲準建房四幢。1904年7月,汝寧教士施道格用562兩白銀,從山主信陽人張君仁等手中,買得水田11畝,隨田山場一處,方圓五里。在信陽新任知州徐佐堯衙門報稅獲準建房兩幢。隨后,郾城教士饒裕泰等也前來買地建房。前兩次他們尚能向當地官府報稅。以后,他們競把官府撇在一邊,私下議價立約買地建房。幾個愚昧無知的山主和兩個糊涂州官,犯下了出賣國土,喪權辱國的罪行,而自己竟昏然無知。
李立生等占山建房之后,得意洋洋地給漢口的美國領事館寫了喜報。美領事帶隨員登山游覽,無比喜悅,隨撰文在西方國家報紙上宣傳雞公山風景優美,泉清林翠,氣候涼爽,適宜避暑。并稱,雞公山地處“三關”(九里關、武勝關、平靖關)之間,自古以來為中原戰略要地等等。引得許多外國人紛紛前來察看。李立生、施道格遂將所買山場,分片作價,轉賣給各國教士商人。這樣一來,在漢口、上海、廣州、天津、青島等地的美、英、法、德、挪威、丹麥、日本、俄羅斯等國的教士商人,以及設在漢口的英國匯豐銀行、華昌銀行,法國永興銀行、寶正洋行,丹麥幸福洋行,日本三菱洋行、大全洋行、正金銀行,俄國商行等都蜂擁而來,在山上買地建別墅、修教堂。建筑所需石料就地鑿取,磚瓦開窯燒制,木料及金屬材料等買自漢口,工程師多為外國人,工匠則雇自漢口、孝感、信陽及山下村鎮。他們不惜重資,競比豪華,爭分奪秒,日夜趕工。兩年間已有英、美、法、俄、日本等國建成各式樓宇27幢,寓居外僑70多人。而地方官麻木不仁,聽而不聞,熟視無睹。湖廣總督張之洞聞知此事后,上奏清廷。朝廷震怒,嚴令張之洞和河南巡撫張人駿迅速查辦,并通過外交途徑收回國土。
兩省督撫遵從清廷旨意,一面嚴斥信陽知州曹毓齡、徐佐堯“于教士購地時,并不詳查,遽予稅印,又未據實稟明,實屬異常疏忽。奏請一并暫行革職,仍令隨同妥慎辦理,以觀后效;一面委派胡藩、韓國鈞等,先后到山調查實情,擬定對策,交涉收回。”兩省督撫派出之官員以各個不平等條約和大清《總理衙門通行章程》為依據向各該國領事館指出:外國人在雞公山所買之地及所修之建筑物,必須作價贖回。而駐漢口各該國領事,以種種理由拒不接受。同時暗中支持鼓勵各國教士商人,加快工程進度。而鄂豫督撫態度亦趨強硬,據理抗爭,寸步不讓。如此反復爭斗,周折了兩年之久,終于迫使外國人讓步,于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達成了《雞公山租屋避暑章程十條》。主要條款為:凡外國人購買之山地,不論已稅未稅,一概由中國方面出價贖回;在原教會地(教堂公產)外,劃出923畝作為外國人避暑官地;官地內已建筑之房屋,由中國方面估價收回,然后出租給外國人避暑;以后“外國人在避暑官地內新建房屋,必須先將圖式合同,送由中國官府核準,始乃照圖蓋造。成后仍由中國給價收回起租”。這種管理體制,一直延續到1935年。
此后,中國的軍閥、富商、豪紳也認識了這個“三伏炎蒸人欲死,清涼到此頓疑仙”的避暑勝境,先后上山選址建房。直系軍閥靳云鶚在避暑官地與豫森林地之間,建造了比所有外國樓宇都高大雄偉、方正端莊的大小頤廬。隨后,吳佩孚、蕭耀南、杜節義、吳慶桐、袁英等北洋軍高級將領以及許多富商豪紳,也相繼上山建造豪華別墅和娛樂場所。到上世紀30年代中期共有23個國家的教士商人和中國官紳建造的各種風格的崇樓峻宇、豪華別墅300多幢。夏季避暑人口達二千多人,南北街開設商店40多家,各類學校六所,服務人員多達數千。抗戰開始后,雞公山的消夏避暑活動漸趨冷落。
第二次 民國時期(1935年)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鄂豫皖蘇區迅速擴大,紅軍發展到十幾萬人。國民黨軍“圍剿”與紅軍“反圍剿”的斗爭十分激烈。
1935年初夏,國民黨軍112師對雞公山東部何家沖、香爐寺、長崗一帶展開“清剿”行動。7月6日,他們脅迫2700多名群眾,開始“倒林燒山”。鄂東北道委和羅陂孝特委被困在新縣的卡房、仰天窩和羅山的大、小雞籠山一帶,情況十分危急。羅陂孝特委在羅山何家沖山洞里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用游擊戰破解山區之圍。戰斗部署分為三個方面:一、潛入雞公山抓洋人作人質,阻止敵軍“清剿”。二、令便衣隊出擊,捕殺一批反共保長和民團頭目,挖掉敵人耳目,籌集糧款,以便長期堅持。三、派人去鄂省聯絡,在平漢路沿線展開游擊活動,以策應鄂豫邊區的反圍剿斗爭。
經過周密計劃,由鄂東北獨立團手槍連連長黃云先帶10名隊員,乘夜色從大東溝潛登雞公山,經長林崗進入東部別墅區,在61號和63號別墅內,抓獲了聞達衛、葉和慈等三個美國人和美文學校的華人管理員劉占甲。將他們押到山下,交給當地的施大安便衣隊,隱藏在觀音寨山洞里。
次日晨,蔣介石聞訊,緊急電令禮山縣縣長蔣少瑗“速謀救出盟友”。國民黨軍103師聞訊派兵追擊,企圖武力奪救美國人質。便衣隊拖著洋人輾轉迂回,敵軍緊追不舍。在危急關頭,便衣隊在北安山殺掉一個,棄尸于路,迫使敵軍停止追擊,便衣隊乘機轉移。隨后,另一支部隊偵察到游擊隊行蹤,繼續追擊,快要追上時,便衣隊在禮山縣城附近又殺掉一個,并在洋人尸體上留下字條,警告敵人。敵軍怕再殺洋人,便停止追擊,要求談判。蔣少瑗在蔣介石嚴令下,急派劉前初、駱耀文進人游擊隊駐地,與游擊隊領導人何耀榜進行談判,答應了游擊隊提出的三個條件:一、國民黨軍及地方民團立即停止“追剿”。二、釋放“圍剿”中被抓去的“政治犯”和被押的群眾。三、以后一切交涉都用公函。隨后,國民黨軍各部隊和地方民團都接到了一星期內停止軍事行動的命令,武漢行營給紅軍送來一批現款和物資。游擊隊依約放回了人質。
這次事件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以政民伍二字第2934號訓令,令湖北省政府主席張群,將鄂豫雞公山地段統為一體,劃為特區,設雞公山管理局,統管全山行政治安事務。管理局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直接領導,局長先由行營秘書丁超少將兼任,后由行營委員魏倫兼任,制定了一系列安全保衛措施,并調陸軍31師一個營常駐山上,直到1938年。
第三次 改革開放初期(1981年)
1981年4月6日,新華社第716期《國內動態》清樣送到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手中。這一期的題目是《雞公山風景區遭到嚴重破壞》,作者陳喬炎、何成章。文中說:“最近記者上山目睹的,卻是一派令人痛心的景況:不少小樓別墅殘破不堪,有六座全部倒塌,九座被人拆毀,馬歇爾樓只剩殘垣斷壁,宋美齡跳舞廳樓板全無,裸露著地基。20多座小樓搖搖欲墜,多數通往山間亭閣的石階被人搬走。據當地人反映,山容嚴重破壞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不善,尤其是住在山上的131醫院的一些人,隨意砍伐樹木,拆毀建筑物所致。”
這期內參4月5日編印,4月6日就得到了胡耀邦總書記的批示。胡耀邦批示如下:
我的意見如下:(一)我們現在搞社會主義建設,不論是物質文明建設,還是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場嚴肅的、緊張的、艱巨的戰斗,任何部門,任何戰線既要抓方針政策的領導,又要切實解決具體問題。我們對任何部門、任何干部都要職責分明,賞罰分明。現在我們工作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大堆問題無人負責,無人過問,因此要抓住一些具體事例加以解決,扭轉風氣。(二)如果這個材料屬實,我認為武漢軍區131醫院是一個破壞國家風景勝地,損害國家財產,目無國家法紀的單位。必須追究責任。……(三)雞公山今后必須明確管理責任。我的意見,該處必須由河南省(或信陽市)經營,在該處的一切外來單位,一切屬于山區的行政事宜都要服從它的指揮和規定,任何人不得違反,而該山今后風景管理不善也唯這個管理局是問。
胡耀邦
四月六日(一九八一年)
總書記批示后,中央辦公廳主任馮文彬和國家旅游總局局長韓克華4月9日就組成一個六人調查組。
中央六人調查組4月13日上午到鄭州,武漢軍區、河南省政府人員加入后,當日下午就到了信陽。14日聽取了軍、地雙方匯報,15日上了雞公山。聯合調查組在山上經過十天深入、細致的調查,查清了情況,分清了責任,指導武漢軍區和河南省政府達成了《關于雞公山駐軍營區及營房劃出部分交地方作旅游區的協議》,并于24日寫出了《關于雞公山風景區問題的調查報告》。報告肯定記者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指出了131醫院的錯誤和應負的責任,同時對該院在山上做的好事和他們在管理上的客觀困難也作了認定。131醫院黨委態度誠懇,檢討深刻,并寫出了整改措施。山上干部群眾表示諒解,對醫院為群眾做的好事表示感謝。軍、地雙方都很滿意。
調查組回京后,向中央辦公廳、國家旅游總局、總后勤部、軍委紀委作了匯報,由馮文彬、韓克華向總書記作了報告。1981年5月23日,中央辦公廳下發了(1981)26號文件。文件寫道:“關于雞公山風景區問題的調查情況和辦理意見,已經耀邦同志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各有關方面嚴格按此執行。”
中央調查組的報告和馮文彬、韓克華給總書記的報告明確指出:雞公山是風景區,要妥善加以管理和保護。要求限期修復損壞的建筑物,不準再增加醫院,現有醫院、療養院不準接收傳染病人。同時要求國家旅游總局協助河南省制定整體規劃,分期建設,逐步開放。關于旅游區與駐軍營區劃分問題,很快按武漢軍區和河南省政府的協議做出了界定,完成了交接。信陽行署向省政府呈送報告,建議成立雞公山風景區管理局,為縣級機構,直屬信陽地區行政公署,統一管理景區內一切事宜。同年7月9日,河南省編制委員會下發(1981)131號文件,同意建立雞公山風景區管理局,行政編制30人。
雞公山風景區是全國眾多風景名勝區中唯一的一個由中央總書記批示建立的風景區。管理局成立后,遵照中辦26號文件的要求,立即組織力量,制定了景區發展規劃,修茸了損壞的房屋,恢復了破壞的景觀,改善和新修了景區道路,使雞公山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1982年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被評為4A級旅游區。
(責任編輯 趙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