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讀》第四單元“讀其書想見其為人”中,選用了《孔子世家》中的一句話,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新課程蘇教版高中語文《<史記> 選讀》第四單元“讀其書想見其為人”中,選用了《孔子世家》中的一句話,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其中的名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謂千古傳誦,眾人皆知。可對于這句話的理解,特別是“行” 字的意義和讀音,各家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高中教材《孔子世家》課下的注釋為:“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止”,比喻人如果品德高尚,行為光明正大,就會受到人們的景仰和效法。景行,大道。
我們去看一看古人的觀點。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詩經·小雅·車轄》。
鄭玄注說:“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鄭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是人們行動的準則。
朱熹、鄭玄注解說:“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
“高山仰止”,鄭說“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景行”解釋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則而行之”,是說以此作為行動的準則。以高山為本體, 景行為喻體,講出了品行的高尚。
朱說這是直指人們仰望高山,“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說大道可供人們行走。是以高山和景行整體為喻,也是說了品行的高尚。
高中教材《孔子世家》課文的注釋,顯然也是采用了朱熹的說法。
再看一看字典的解釋。
《現代漢語辭典》中的解釋:高山,比做道德高尚; 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后用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讀音為(jǐng xíng)。
《中國成語大辭典》的解釋: 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景行,大路。 比喻行為光明正大。讀音為(jǐng háng)。 一說, 景行(xíng),尚高的德行。后以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解釋后,并舉了例子:魏文帝《與鐘大理書》“德非君子,義無詩人, 高山景行,思所仰慕。”又如楊萬里的《與余丞相》“若夫清風明月,必思玄度,高山景行,獨仰仲尼。”
綜合以上的各種理解,我們可以看出,“ 高山景行”的整體意義是一樣的,都是表達了對人的高尚品行的贊美與景仰。分歧的焦點,在于“行”的讀音與意義。景行,理解為大道,讀做(jǐng háng );理解為尚高的德行,就讀做(jǐng xíng)。兩種說法各有各的根據與道理。“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止”,以高山對大道整體為喻,對仗工整嚴謹; “高山仰止,景行(xíng)行止”,是比喻的說法,以高山喻道德,由喻體得出本體,順理成章。那么,到底選用哪一種說法呢?就筆者認為,“景行(xíng)行止”說產生的年代較早,鄭玄比朱熹早很長時間,在社會上影響較大,流行較廣。《現代漢語辭典》也將此說法作為唯一的理解,從約定俗成的角度來說,更為大多數人所接受。所以,還是這種說法,讀做“景行(xíng)行止”較為妥當些。
(付學敏,山東青州一中;張美霞,山東青州王府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