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語文》讀寫與考試版05年1月刊“語文小百科”欄目中的《普遍用錯的“空穴來風”》一文,從“空穴來風”的出處(宋玉的《風賦》),白居易詩中的準確運用(朽木難免蠹,空穴易來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等方面,確定這一成語的意思是“有了洞穴才會有風進來。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并且據此判定“‘孫白’掛帥純屬空穴來風,張海濤將繼續執掌女足”,“田亮進軍娛樂圈并非空穴來風”等句子對“空穴來風”的運用全錯了。
應該說,作者的分析判斷在以前看來是毫無爭議的,但現在還這樣認為,就是以老眼光看待新問題了。因為05年6月新發行的第5版《現代漢語詞典》中,“空穴來風”除了原有義項外,又加上了“現多用于比喻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這一新義項(編者稱,這次修訂對原有的釋義作了全面審視,使之更加完善并適應時代的發展)。基于這一點,以上被認為錯了的句子,現在都是正確的。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感同身受”上,在原有的“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多用來代替別人表示謝意)”的意思基礎上,又加上了“現多指雖未親身經歷,但感受就同親身經歷過一樣”的意思。因此,原來有些被認為是錯句的,現在也是正確的。如:
1.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東南亞國家在近日地震和海嘯中遭受的災難表示同情和慰問。對鄰國所受苦難,中國感同身受,并將對有關國家進行力所能及的幫助。
2.中國“神州6號”載人飛船17日凌晨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走出返回艙時滿懷勝利的喜悅。他們這種心情,我們也是感同身受的。
近期的一些模擬試題,已經注意到了這些變化。所以,無論是從高考備考的角度上,還是從日常運用的角度上,我們都應該對這些變化加以重視。
(張會光,山東省招遠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