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著名的導演,雖然他已年逾7旬,但是他在拍片的時候,無論多么緊張,他總是給人一種精力非常充沛的感覺。于是,有一些年輕的演員和朋友,便好奇地向他請教:“你有什么秘訣,在工作的時候能夠保持如此充沛的精力呢?”
那位老導演笑著說:“每當忙碌一段時間之后,我就會‘扔掉’手表。”
聽了之后,他們都感覺很驚訝,繼續問他道:“那你一年要扔掉多少只手表呀?”
此時,老導演才向他們解釋說:“當我感到精神越來越緊張的時候,我就會摘下手表,將它扔進抽屜,向緊張的生活請個假。”
原來,他是故意丟下手表,將忙碌的工作時間忘掉。然后,他就會約上幾個家人或朋友,一起結伴去爬山,洗溫泉浴;或者干脆獨自一人手持一釣竿,到湖邊休憩上一個下午。
只有當他感覺心情放松了,那些緊張和焦慮的念頭都變淡了,他才會從抽屜里重新撿起手表,再回到工作崗位。這時候,他會感覺全身充滿活力,那些先前的困難便迎刃而解了。
19世紀50年代,某研究院曾用8只恒河猴子做過這么一個試驗:他們把這8只猴子分成4組,每組2只。試驗人員定期電擊每組猴子,只不過其中1只猴子可以在燈亮的時候壓下杠桿,避免自己遭到電擊。而另外一只猴子,則沒有機會避免電擊。
如此重復數個星期之后, 8只猴子當中的4只罹患嚴重的胃潰瘍。后來這4只猴子全部死亡,而另外4只猴子完全沒有類似癥狀。
你知道死亡的是哪4只猴子嗎?答案可能會嚇你一跳。罹患胃潰瘍而死亡的,竟然是那4只能夠阻止自己被電擊的猴子。
這個答案告訴了我們,那 4只沒有遭受過電擊的猴子,其實是死在精神壓力過重和恐懼上面。
正常的緊張,可以使你保持奮發的動力,并不斷刺激你的創造性。但是,若一個人的生活,一味被緊張和焦慮的氛圍控制著,得不到適當的緩解,那么這種形勢就會轉變成一種恐懼,使他(她)對眼前的生活產生畏縮,從而影響到精神和身體的健康。
緊張的生活和焦慮的念頭并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夠像那位智慧的老者一樣,懂得“偷得浮生半日閑”的道理,適當地調節自己,也就沒有恐懼可言了。
我們應該學會正確地控制生活的開關,當緊張的生活給我們的內心形成高壓的時候,我們可以隨時關掉它。當所有的高壓得到釋放之后,我們再從容地開啟它。
選自《心理醫生》200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