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我們知道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部分,且通常情況下重力約等于萬有引力。地面上的物體肯定會受到地球施加的萬有引力,但能說地面上的物體肯定受重力嗎?
且看這樣一道題:假如地球自轉速度達到赤道上的物體能“飄”起來,那么可估算出地球上的一天等于h。(地球半徑R≈6.4×106m)
學生的解法主要有兩種:
法一:由GMmR2=mR4π2T2,T=4π2R3GM,代入R=6.4×106m,M=6.9×1024kg,
得T≈1.4h。
法二:由GMmR2≈mg,有mg=mR4π2T2,T2=4π2Rg(g取9.8m/s2,R=6400km),仍可得得T≈1.4h。
二者結論一致,但學生對方法二有疑問,我們不妨分析一下:
把地球看作一個標準球體,且忽略地球自轉,可視地球為慣性系。質點所受重力就是萬有引力。但由于實際地球自轉,地球并不是慣性系,尚需考慮慣性離心力,這時重力和地球引力將出現微小的差別。
如將質量為m的質點,懸掛于線的末端且相對于地球靜止,如右圖所示,它將受三個力。即線的拉力T,地球引力F引,慣性離心力f*=mrω2,ω為轉角速率,r為質點繞隨地球作圓周運動的圓周半徑,此三力平衡。有T=F引+f*。
根據重力定義G=-T,于是由圖中平行四邊形定則和余弦定理知:G2=F2引 +f*2-2F引f*·cosθ①
f*=mrω2=mRcosθ·4π2T2②
由萬有引力定律:F引=G·M地·mR2=mg0(g0=GMR2)③
將②③代入①得:
重力G=m2g20+m2ω4cos2θ-2m2g0ω2Rcos2θ
=mA+Bcosθ
(式中A=g20,B=ω4R2-2g0ω2R)
將地球質點、半徑、自轉周期及萬有引力常數代入,可求得:
A=96.5m2/s4,B=-0.546m2/s4
即重力G=m96.5-0.546cos2θ(N)
g=96.5-0.546cos2θ(m/s2)
可見,①物體的重力加速度隨緯度增大而增大,并且除兩極和赤道外,重力并不指向地心。
②赤道θ=0°,所得g值,于兩極(θ=90°)所得g值,差別較小,以至在普通粗略計算中,對地表附近有F引=mg。
但我們應清楚G應為F引與f*的合力。或者說G是F引的一個分力,另一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
由此看出,當赤道上的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向心力恰好等于F引時,重力應該為“零”。
那如何解釋“方法二”中“GMmR2≈mg”呢!該式中的g值取且只能取9.8m/s2,方程兩邊才成立。它實質為現今狀態下忽略地球自轉影響,有“F引=mg0”,得到g0=9.8m/s2,于是mg0=mR4π2T2,最終才得到T≈1.4h。
而題中所述,物體處在那樣高速旋轉的地球赤道上,mg=0,即地面上的物體“沒有”受到重力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