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頗為引人關注的中信集團、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高管人員的人事變動終于在9月13日有了一個結局。當日,交通銀行召開董事會,宣布委任原副行長李軍為行長,從而結束了該行行長一職空缺近一個半月的局面。
交通銀行董事會在公告中稱,李軍服務交行已歷16年,既有深厚的經濟金融理論功底,又有豐富的銀行經營管理經驗,特別是在交行重組、引資、上市的深化股份制改革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交行管理團隊合適的領導人選。
眾望所歸
與7月份常振明和張建國突然辭職又閃電就職所引發的關注相比,外界對李軍履新則明顯平靜了許多。分析原因:其一,可能是交行在張建國辭職一個半月才以后才任命新行長,其間據說是完全按照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要求在確定新行長人選,這使得人們對新行長產生的過程傾注了過多的興趣;其二,李軍此次是從副行長升任行長,且一向行事低調,使得媒體既不能從競爭對手高管輪換的角度進行質疑,又難以挖掘出諸如圍棋高手之類的軼事;其三,據了解,李軍在交行內部也深孚眾望,交行員工對這個結果并不感到意外。
交行此次選擇新行長的過程的確非常惹人關注。7月25日,原行長張建國辭職,交行隨即開始遴選新行長。8月上旬,交行各分行行長和總行部門負責人齊聚上海,當時,交行內部盛傳在此次會議之后,即會公布新行長的人選。但是,結果卻沒有想象中來得那么快,時隔不久,交行還對一些媒體就此事的不實報道進行了公開譴責。
交行董事長蔣超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作為在香港上市的銀行,交行所有的程序都要符合法律,因此,交行按照公司治理的一般原則行事,由董事會選聘行長,而正是由于程序上的要求,使得最后新行長人選的公布拖延了一段時間。這是一個合理的解釋。如果事實如此,則說明交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已經趨于完善,董事會在高級管理人員的聘任問題上有了獨立的判斷和選擇權,行長的職業銀行家身份也就此得以凸現。
翻開李軍的簡歷,可以發現,現年50歲的他絕對可以算是交行的老員工了,此外他還有著豐富的基層從業和經營管理經驗。李軍早年任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1985年到1990年間任中國工商銀行武漢分行信貸處副處長、處長,1990年加入交通銀行武漢分行,歷任副行長、行長,直至1998年調任交通銀行總稽核。在交通銀行武漢分行工作期間,李軍領導武漢分行創造了很好的業績,也為該分行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直到今天,武漢分行在交行各分行中依然屬于第一梯隊,以公司業務見長,在當地市場占有不錯的市場份額。相信交行董事會在對李軍進行任職評估的時候,他在基層時的這段出色的領導經歷也為其加分不少。
李軍在交行工作了16年,給同事和下屬留下的印象是低調、務實、嚴謹。一位交行的中層透露說,李軍不屬于那種個性張揚的領導,公開活動參加得不多,但是對下屬要求很嚴格,對分管的工作抓得很緊。李軍留給交行員工的這些印象,一方面可能是其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與他負責的工作有關。1998年,李軍離開武漢,升任交通銀行總稽核,這是一個需要重視細節的工作。在擔任行長之前,他作為副行長分管交行的授信部和資金部,這兩個部門更是抵御風險的重要防線,自然也要求他以嚴謹、穩健的作風行事。
當然,從李軍過往的經歷中,人們還可以找到他嚴謹卻不保守的一面。他在交行武漢分行的工作經歷就是例證之一。李軍加入武漢分行之時適逢武漢分行創辦不久。在其后的幾年中,交行武漢分行在他的帶領下業績穩步上升,最后成為一家在武漢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份額位居前列的銀行,這也足以體現他在經營上積極進取的風格。一個保守的銀行家也許能夠很好地防范風險,但卻決不能夠創造快速增長的業績,畢竟,在那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保守并不能夠帶來穩健經營的好名聲,只會喪失擴大業務的機會。例證之二便是他曾經分管多年的資產托管部。交行是第一批開展托管業務的商業銀行,其資產托管部在市場上的表現一直很引人注目,在開放式基金、社保基金、QFII等幾乎所有新的托管業務品種方面,交行都能夠引市場之先,并且依靠良好的服務贏得口碑,目前資產托管業務已經成為交行的一項品牌業務。
一個在交行工作多年、對交行了解頗深的新行長;一個既有基層工作經驗又有大局視野的新行長;一個穩重與進取并重、防范風險與追求業績并舉的新行長;一個被蔣超良稱為“善于學習,勤于思考”的新行長—李軍繼任交行行長可謂是眾望所歸。
肩負重任
在張建國辭職之后,交行內部曾經有過新行長是從外部委派還是從內部提拔的議論。從外部派來一個新行長,可能同時會帶來一些新的作風和氣息,會給交行的發展帶來一些新的改變。但是,從內部選拔出一位行長可能更為適合目前的交通銀行。因為在完成財務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海外上市“三步曲”之后,交行內部的管理改革、戰略轉型才剛剛開始,很多工作在部署完畢之后才剛起了個頭,從外部委派新行長,很有可能會對剛剛起步的各項工作帶來一些變數。在這個時候,一位熟悉交行情況的內部人士顯然比一位不了解情況的外來者更加適合擔任行長這一重任。而這也意味著,李軍履新后肩上的擔子并不輕松。
上任之后,李軍可能會面臨著來自于幾個方面的挑戰。
首先,是要處理好與董事會之間的關系。交行有著很好的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礎,股東結構合理,又已經在香港上市。但實事求是地說,治理結構越好,管理層的壓力也就越大。在現有的股東中,李軍需要特別注意處理與匯豐的關系。匯豐雖然只是交行的第二大股東,但是其作為戰略投資者,和交行在業務上的合作頗多。到目前為止,雙方關系融洽,合作良好,高層定期見面,既定的合作計劃也順利地逐步展開。但是,匯豐對中國市場的期望絕不只是從交行獲取投資收益,隨著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的日期逐步臨近,匯豐已經宣布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在中國擴張業務的計劃,并計劃在A股上市。如此一來,如何平衡與匯豐的合作與競爭成了交行繞不開的一個問題。對于管理層來說,與董事會的交流也是一門學問,兩者的思路越接近,交行就越有可能取得更好的發展。
其次,要把執行原有戰略和發展創新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交行現行的發展戰略是經過反復考量之后才制定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在全行上下已經形成共識。李軍上任之后,必然要繼續貫徹董事會制定的發展戰略,保持戰略的延續性。但是,作為行長,他也必須對如何執行戰略和如何加以創新形成自己的思路,提出自己的意見。據媒體報道,李軍在上任之后的第一次董事會上就表達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這令董事長蔣超良頗為驚喜。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今后,李軍需要逐步完善自己的思路,并在合適的場合展示給交行的全體員工,使之成為共識,這是提高執行力的關鍵所在。
李軍擔任行長之后首次公開露面,是在9月16日交通銀行與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聯名信用卡的發卡儀式上。李軍在儀式上說:“交通銀行太平洋沃爾瑪信用卡的成功發行,將為廣大客戶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也希望這一項目的成功推廣能有效推動中國銀行業和零售業的緊密合作。”該卡由交行下屬的信用卡中心負責發行,該中心正是交行和匯豐合作成立的第一個獨立業務單元,而通過改善服務挖掘有價值的個人客戶,大力發展個人銀行業務,也是交行戰略轉型的重要內容。
這或許是一個巧合,但足以體現李軍對此事的重視。隨著商業銀行改革的推進和全面對外資開放日期的臨近,留給李軍適應這個新崗位的時間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