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六一,春深五十;少兒出版,大路朝陽。成立于1956年6月1日的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走過了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迎來了50周年華誕。同時,也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和中國少年報社組建的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成立6周年的關鍵發展年。
2000年,在中宣部、新聞出版署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少年報社和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實行了強強聯合,組建了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簡稱中少總祉)。中少總社轄有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中國少年報社、中國少年兒童音像出版社,辦有5份報紙、10種期刊,形成了少兒圖書、少兒報紙、少兒期刊、少兒多媒體、少兒文化產業開發5個類別并列的發展結構,成為國內最大的跨媒體經營的少兒傳媒集團。為了優化社內人力資源配置,2001年春,中少總社在全國范圍內招聘副總編輯、副總經理,這在當時新聞出版系統尚屬首次。
組建一年后,中少總社各項工作進入良性經營、穩步發展的軌道。總社資產總量達1.78億元,與整合前同期相比,凈增2100萬元;所有者權益達1.48億元,同比凈增1300萬元;實收資本達1億元,實現了預期注冊資本金的規模,資產負債率為17.2‰
為了加快童媒主業的發展,中少書系鮮明地提出了走“精品暢銷書”的路線。一方面繼續鞏固在思想道德讀物領域的優勢地位,整合半個世紀的出版資源,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創新推出九大書系100多套圖書;另一方面,著力開發低幼、文學、科普、引進四類圖書,逐漸形成新的中少圖書品牌和利潤增長點。
為了打造中少外版精品書系,中少總社作了大量調研工作,8年前專門成立了對外合作部,專司國際版權合作,他們通過對自身優劣勢的客觀分析,通過對當下圖書市場走勢和未來發展趨勢的冷靜判斷,最終把引進版書的方向準確定位為“營銷搭臺,精品唱戲”,即引進國外知名度極高品牌,不求多但求精,而且每一個引進的精品,必須通過精密的營銷策劃,把市場做精做透。就這樣,他們從“精”人手,一本本盤點國外的經典讀物,調研市場的走向,以“文學地球”的視角開發引進世界優秀文化。從而有了“丁丁”、“比得兔”、“小尼古拉”、“瑪蒂娜”等一批中國孩子的洋伙伴的出現。
經過幾年的嘗試與積累,中少總社在版權引進領域再次獨辟路徑,重新探討出一種嶄新的合作模式。2005年,出版社本著“將外方的資源優勢為我所用”的原則,嘗試與國外出版巨頭迪斯尼公司的全新合作,即在選題策劃階段預約合作:由中少總社提供創意構思,迪斯尼公司提供卡通形象的合作出版,突破了以往單純版權引進的被動合作模式,有效地實現國外經典圖書的本土化,引領了未來版權引進的新潮流。2006年,中少總社作為國際兒童聯盟(BIBY)中國分會的牽頭單位,將在中國舉辦第30屆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世界大會,這將提升中少總社的品牌含金量、提升中國在世界童書領域的地位。
中少總社的圖書品牌日漸擴大,其經營方式也從單一向多種經營方式擴張。首先,高度重視與民營企業的合作與雙贏。總社以“收編”模式建立了與民營銷售商的合作,規范操作,避免了下游反彈上游、營銷反彈出版的現象;其次,尋求地區資源重組,探索“地方版”的合作模式,期刊中心尋求與地方發行力量的合作營銷。
2005年底,中少總社的機構進一步合理調整,增設多媒體中心,強化對中國少年兒童音像出版社、“中少在線”網站、動漫公司等新媒體的發展支持力,以形成新的增長點。調整后,中少總社目前現有新聞中心、期刊中心、圖書中心、多媒體中心、活動中心、管理中心和服務中心等7個中心,49個部門。
如今,中少總社的資產總值達2.46億元,年銷售碼洋超過4億元,年創利超過1500萬元,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最大的少年兒童專業新聞出版集團和最具權威性的現代少兒傳媒基地。“十一五”時期,中少總社還將進一步實施童媒集團戰略,加強北京以外地區的市場開發。在國內,將在上海、重慶、廣州、沈陽設立東西南北四個地區性分支機構;在海外,將在東南亞已有發行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系列開發,加大重點國家和區域的市場開拓力度。
中少總社五十年歲月熔金,半世紀新航已經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