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語言是指文字商標和組合商標中的所有文字信息,包括商標的名稱、商標圖形上的漢字或者其變形、漢語拼音或者其縮寫、外語譯名或者其縮寫。商標語言是藝術化的語言。古人云:“情欲信,辭欲巧”,恰當?shù)厥褂靡谩㈦p關和借代等修辭手法,可以增添商標語言的活力,使之于平淡中見瑰奇,疏落有致,富于節(jié)奏,不落俗套。
一、引用在商標語言中的運用
商標語言具有文學性和藝術性,既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又是具有傳承關系的。因此它善于從人們熟悉的成語、俗語和詩歌中汲取營養(yǎng)。
(1)成語的部分引用
成語也是漢民族文化的結晶,是漢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成語用字古典高雅,字字珠璣,韻味獨具,氣勢不凡,而這一切都是商標語言所需要的。成語言簡意賅,常常通過簡短的形式來表達豐富的內(nèi)涵,符合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和省力原則。
我國自古以來講求對稱美、均衡美,認為成對成雙意味著吉祥與和諧,這種審美觀念體現(xiàn)在商標語言上即是成語部分引用,因為它為人們所熟知,即使有小的變化,人們?nèi)匀粫豢醇粗宦牼蜁涀 H纾?/p>
(1)玉立(吸排油煙機)
(2)豐華(筆)
例(1)中的“玉立”很明顯是“亭亭玉立”的部分引用,想到“亭亭”,讓人聯(lián)想到女性的溫柔美,也令人想到該吸排油煙機在同類油煙機卓爾不群的形象。例(2)中的“豐華”是“豐華正茂”的部分引用,讓人聯(lián)想到毛澤東主席所書寫的燦爛詩篇“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成語商標語的部分引用“既活潑又深沉,既新鮮又熟悉,既有時新氣息,又有古典情趣,所以往往能迎合顧客的心理,博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同時又透露出一種高層次的追求”。(邵敬敏)。成語意義具有整體性而結構具有凝固性,一旦有所變化,世人就格外關注,部分引用它能給人以新鮮感和幽默感。
成語的部分引用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間來傳達更為豐富的信息,這種引用符合人們的認知特性,具有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成語的部分引用在商標語言中很是常見。
(二)俗語的部分引用
俗語是人們常見的一種語言形式,深得人們的喜愛,正是人們對它十分熟悉,它容易流傳開來,又很容易讓人記住,因此對俗語的部分引用也是比較常見的,如:
(3)天堂(睛雨傘)
(4)甲天下(煙)
例(3)中的“天堂傘”是杭州產(chǎn)的,很讓人聯(lián)想到人們常說的俗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巧妙地顯示了人們打傘時傘在人頭上,使人避免了烈日的暴曬和大雨的侵擾,有如在天堂般的享受,同時它還暗示了傘的產(chǎn)地杭州。例(4)則讓人聯(lián)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反映了該類煙在同類產(chǎn)品中首屈一指,也喚起了人們對桂林山水自然景物的美好向往,還暗示了該煙的產(chǎn)地桂林。
(三)詩歌的部分引用
詩歌語言優(yōu)美,感情濃郁,意境深遠,富有節(jié)奏。商標語言有的部分來自詩歌,如:
(5)紅豆(服裝)
(6)杏花村(酒)
例(5)中的“紅豆”,一個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字。它讓人聯(lián)想到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因此“紅豆”產(chǎn)品一問世,便以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吸引了眾多消費者。例(6)中的“杏花村”(酒),讓人們想到從小就學過的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所作的《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看到這則商標語言,不由得讓人聯(lián)想起該商標深厚的歷史底蘊,從而打心眼里喜歡它。
二、雙關和借代在商標語言中的運用
(一)雙關
雙關被譽為“語言的精靈”,十分富于文字情趣。雙關是利用語音或者語義條件,有意識使語句同時關顧表面和內(nèi)里兩種意思的辭格,分為諧音雙關與語義雙關。諧音雙關是通過利用同音或近音條件來構成的;語義雙關中表面指某一物,暗指另一物。雙關的運用使商標語言幽默風趣,詼諧機智,一箭雙雕,從而實現(xiàn)言已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言在此而意在彼,字面的意義是明確的內(nèi)含意義是暗蘊的,富有幽默、含蓄的情趣。
(7)婷美(豐乳霜)
(8)舒欣(護膚品)
例(7)中的“婷美(豐乳霜)”與“挺美”,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女性的曲線之美、女性的豐姿綽約。諧音雙關豐富了商標語言的表達層次,詞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例(8)中的“舒欣”與“舒心”諧音,指該護膚品能讓人舒服,使人放心,又富于韻味。“貝美(倍美)化妝品”“蒙牛(猛牛)鮮牛奶”也屬此類。
(9)中意(冰箱)
(10)大風(風衣)
例(9)中的“中意”是實指該種類型的冰箱質(zhì)量好,令人感到十分滿意,即十分“中意”,也暗指該產(chǎn)品是中國和意大利技術合作的結晶,語義含蓄而豐富。而例(10)中的“大風”實為“大連風衣廠”的縮略語,也讓人想到自然界中的大風,同時還會讓人聯(lián)想到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氣而含蓄。
(二)借代
在商標語言中,借代也是較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段之一。借代也稱為換名,即不直接說某一事物而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是名勝景點代商標語言名,如“西湖(清洗劑)”“南泥灣(卷煙)”“黃果樹(卷煙)”“紅塔山(卷煙)”五指山(卷煙)“長城(潤滑油)”。
我們以為,用名勝景點借代商標語言是有原因的,它知名度高,用它們作商標名能引發(fā)“名人效應”的效果。如“黃果樹(卷煙)”,在我們國家,黃果樹瀑布是我國一著名景點,幾乎盡人皆知。看到黃果樹,人們會很容易聯(lián)想到黃果樹那美麗的景色,給人以良好的審美感受。又如“長城(潤滑油)”,令人想起那蜿蜒的長城,令人想起那中華民族的象征,心中自豪感頓生,因此就會對“長城(潤滑油)”產(chǎn)生良好印象。
總之,在商標語言中,巧妙地運用辭格,會相應地增加其審美情趣和藝術魅力,使產(chǎn)品品牌迅速打響,得到人們的喜愛,它必將成為商標語言發(fā)展的一個趨勢。
參考文獻:
[1]吳漢江、曹煒.商標語言[M].北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5.
[2]邵敬敏.廣告語創(chuàng)作透視[M].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
(蔣華,湖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