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東方言的分區問題
山東方言作為北方方言的一個次方言,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是現代山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山東方言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從古代山東地區的漢語方言發展而來的,是古老的齊魯文化的一個重要側面。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山東一直是文化發達的地區之一,山東的語言對于整個漢語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現代山東方言的分區。目前通行的有兩種分法,因為分區標準不一樣,分析出來的結果自然也就有所不同。
先介紹第一種分法。錢曾怡、高文達等先生,按照普通話zh、ch、sh和j、p、x聲母是否各分化為兩類讀音,把山東話分為兩大區:西區和東區。每一區下又分為兩小區,西區有西齊區,包括濟南、德州、淄博等80個縣市,西魯區包括菏澤、濟寧、棗莊等37個縣市;東區有東萊區,包括煙臺、威海等16個縣市;東濰區包括青島、濰坊、青州等32個縣市。按這種分法,臨清方言屬于西齊小區。
再說說第二種分法。著名語言學家李榮先生從全國漢語方言的角度出發,按照古代入聲字在今天山東方言里的演變情況,把山東話分為三區:
1.冀魯官話區大致相當于第一種分區的西齊小區的全部區縣市,再加上東濰區的壽光、濰坊、昌樂、沂源、蒙陰、沂南、日照、東港、苴縣等約63個區縣市。
2.中原官話區相當于第一種分區的西魯小區,共37個區縣市。
3.膠遼官話區大致相當于第一種分區中東區的大部分區縣市(但壽光、濰坊、昌樂、沂源、蒙陰、沂南、日照、東港、苴縣等除外),約38個區縣市。
按這種分法,臨清方言屬于冀魯官話。
二、臨清簡介
臨清市位于山東省西北部,隸屬聊城地區。東與高唐、茌平兩縣為鄰;西隔衛河與河北省相望;南與聊城市和冠縣接壤;北與德州地區夏津縣毗鄰。全境東西為55.44公里,南北為29.88公里,總面積為957平方公里。據2005年人口普查統計,全市總人口為728,577人,其中農業人口為435,499,非農人口為293,078。境內主要為漢族,占總人口的97%以上,少數民族主要為回族。
三、副詞
漢語的副詞是一類比較特殊的詞類,因為它既擁有實詞的某些語法特點,又具有虛詞的某些特征;而且分類的方法不一,王力、朱德熙、黃伯榮等各有各的分法。這里僅介紹臨清話中幾種特殊的副詞,并綜合各家分類原則將其分為程度副詞、范圍副詞、時間副詞、情態副詞和語氣副詞。下面分別敘述之。在敘述中,對方言性強的不好理解的詞或句子,在詞或句后的括號內加小字進行了注釋。
(一)程度副詞
1.血
血酸血咸血苦血燙血冷
主要用來修飾表示感覺的形容詞,而且專用在貶義方面,以表示自身對某種感覺的不滿。如:“血酸”說明酸的程度已讓人感到不適了,口感不好。其它的詞依次類推。
“血”后面加單音節形容詞,可構成ABAB式重疊,通常后面加“的”,即“ABAB的”,以強調程度的加深,如“血酸血酸的”“血燙血燙的”。“血”后加雙音節形容詞一般不那么用。
“血”在臨清方言中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用法,就是被嵌進一個詞的里頭,起加深程度的作用。比如“倒血霉”,形容一個人特別倒霉。如:“你跟這種人一個辦公室,真是倒血霉了。”但這時的“血”是形容詞,而不是副詞了。
2.怪
一般修飾形容詞,表示個人的感覺或對事物狀態的認識超出了個人的估計,有出乎意料、令人驚訝的意思。如:
①這小子還怪孬來,上來就打了人家一巴掌。(“來”為臨清方言中的語氣詞。下同)
②這個菜還怪好吃來,炒的甜絲兒的。
③他脾氣怪好的啊,怎么今天發那么大的火呀?
④以前覺著這屋子怪寬敞的來,現在怎么看著那么小啦。
其中,①②兩句的后半句是對前半句的一種解釋和肯定;③④兩句的后半句則是對前半句的否定。
普通話中也有副詞“怪”,但普通話中“怪”修飾形容詞后面必須加上“的”,如“怪好的”“怪臟的”;而臨清話中大多不用“的”,而是用語氣詞“來”,如“怪孬來”“怪聰明來”。如用“的”,也不影響交際,但在臨清人聽起來就帶上北京味了。
3.忒
“忒”經常修飾動詞性詞組或形容詞,表示超過一般的限度,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太”。例如:
①你忒不懂事來,這種場合能提那個事嗎?
②你也忒不講理來,不光不還錢還把人家打了一頓。
③這幾個菜也忒少來,你也不看看咱多少人啊。
④這鞋忒貴來,又不是真皮的。
“忒”修飾動詞性詞組或形容詞時,常是表達個人的一種不滿。修飾動詞性詞組時,該動詞性詞組本身就表達了個人不滿的情緒,如①中的“不懂事”,②中的“不講理”。“忒”有加深程度的作用;“忒”在修飾形容詞時,從形容詞本身很難看出個人的態度,只有加上“忒”后才能看出個人明顯的態度立場,即不滿意。例③④能從上下文中看出說話人的態度,但我們比較一下下面的例子:
⑤這衣裳忒便宜來,你從哪兒進的貨呀?(“衣裳”在臨清話中即為“上衣”。)
⑥這衣裳便宜呀,你從哪兒進的貨呀?
⑦這衣裳真便宜呀,你從哪兒進的貨呀?
這三個例子由于用的副詞不同或沒有用副詞,表達的意思就不一樣。例⑤表示說話人不相信這件衣裳能那么便宜,懷疑其是假貨;例⑦則與例⑤截然相反,流露出對賣衣服者的羨慕之情,因為她能進到那么便宜的衣服,并想知道進貨的渠道,一般同行才會這么說;例⑥表達的語氣可能與例⑤同,也可能與例⑦同,這要看當時的語境而定。
“忒”也可以修飾表示感覺(如味覺、觸覺等)的形容詞,但與“血”是有區別的。看下面的比較:
⑧今天的菜血咸。
⑨今天的菜忒咸了。
用“血”的話表明說話人對菜的味道非常不滿,態度有點強烈。隱含的意思是“今天的菜真咸,怎么炒的!”含有責備的口氣。而用“忒”的話,雖然說話人對菜的味道不滿意,但態度和緩,沒有責備,只有建議。隱含的意思是“今天的菜咸了,以后炒的時候要少放點鹽。”
4.棱
“棱”比“血”、“怪”、“忒”這些詞語氣都要重。
(1)用在形容詞前,表示性質等的程度深,大致相當于普通話的副詞“非常”,比“很”的語氣要強些。例如:
①這個小妮兒長的棱胖,有點營養過剩。
②他平時為人棱大方。
“棱”修飾的形容詞后邊還可以加語氣詞“的”,強調肯定的語氣。如:
③剛下了雨,路上棱滑的,別出門了。
④天棱好的,拿么傘呀。
(2)用在動詞前表示動作的程度強烈。這些動詞一般是表示人的心理活動、主觀感情的。如:棱愿意、棱高興、棱生氣。“棱”后面還可以加動賓短語,如:棱講義氣、棱會打扮、棱氣人。
通常情況下,“棱”和其后的形容詞、動詞或動詞性詞組,都可構成“ABAB的”式重疊,重疊后具有明顯的對中心詞強調的意味,形容性增強,有時還有些許的夸張。如:棱忙棱忙的、棱愿意棱愿意的、棱會打扮棱會打扮的。
5.杠
“杠”比“棱”語氣更強些,表示的程度更深,用法和“棱”基本相同。它所修飾的形容詞或動詞后一般要加“了”,如:
①俺老師杠厲害了,經常叫學生罰站。
②我杠羨慕他了,學習那么好。
③你這個人說話杠不講理了。
6.精
“精”語氣比“杠”還要強烈些,義為“完全……”
①外頭雨下的棱大,衣裳淋了個精濕。
②今天買的肉精瘦。
在臨清話中,“精”只用在少數形容詞前,且用的頻率也不高,這或許是它語氣太強烈的緣故。如例①中“精濕”,義為衣服濕透了;例②中“精瘦”義為肉都是瘦的,沒有一點兒肥的。
程度副詞修飾動詞、形容詞時,還受語音上平仄的影響,平仄相間才能加強氣勢。因為程度副詞“血”等本來就是要加強語氣的,如果該程度副詞與其后修飾的詞在語音上正好是平平或仄仄,則會削弱語氣的表達。如在臨清話中一般不說“杠胖了”。因為“杠”與“胖”都是去聲,而且韻母完全相同,說起來拗口,聽起來氣勢也不強,反而常說“棱胖”,如要加強語氣的話,頂多說“棱胖棱胖的”,也不會說“杠胖了”。
(二)范圍副詞
同共
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一共”、“總共”。表示數量的總和。例如:
①幾個人的工資加起來,同共才三百塊。
②今年地里同共收了二百斤麥子。
(三)時間副詞
(1)剛緊緊兒
義為“剛剛”,表示時間特別短。主要修飾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例如:
①他剛緊緊兒還在這兒呢,一會兒的功夫就不見人了。
②我剛緊緊兒走到學校,斗通知說今天不上課了。
③到濟南的汽車剛緊緊兒開走,他斗來了,只好等下一班了。
(2)剛
與“剛緊緊兒”義同,主要修飾動詞或動詞性詞語。另外還有一種用法是“剛緊緊兒”沒有的。即“剛”有時也表示勉強達到一定的數量。例如:
①今兒可做的飯剛夠兩個人吃的。(“今兒可”義為今天)
②這塊布剛夠給他軋個短褲的。
(3)馬上馬
義為“馬上、立刻”。從形式上看好像是兩個“馬上”重疊后的省略。一般修飾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例如:
①你等我一下,我馬上馬回來。
②我馬上馬去辦你這個事。
③我馬上馬叫他來。
“馬上馬”在對話中經常單用,例如:
④——飯什么時候做好?
——馬上馬!
(4)凈
義為“老是、總是、經常”。常修飾動詞或動詞性詞組。
①別凈笑話別人,先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樣。
②糾正你多少遍了,怎么凈犯一樣的錯誤啊。
③小李這孩子棱好,凈來幫著干活。
(四)情態副詞
(1)凈意兒
義為“故意、有意識地,”多修飾動詞性詞組。例如:
①我凈意兒拿胳膊碰他一下。
②他凈意兒說我壞話,好讓我生氣,我斗是不生氣。
③他凈意兒繞遠走,好和校長說句話。
④她凈意兒打扮那么土氣,怕別人看出來她家有錢。
(2)好歹
義為“幸好、總算”。在臨清話中“好歹”是個偏義副詞,“歹”的意義已經虛化,整個詞只留有“好”的意義。該詞常用在句首,修飾整個句子。例如:
①好歹她沒出什么事,不然怎么向她父母交待啊。
②好歹這把火沒燒著房子。
③好歹咱把活干完了。
普通話中也有“好歹”這個副詞,但它義為“左右”,即不管怎么樣必須有個結果,可置于主語前。例如:
信譽是工廠的生命,廠際往來不能有始無終,好歹都要有個結果。
可見,與臨清話中的“好歹”意思截然相反。
(3)驗
義為“正好、正巧”。例如:
①你來的真不巧,驗趕上他出差了。
②這條褲子穿上驗好。
③這個洞挖得不大不小,驗準把罐子放進去。
在臨清話中,可以用“驗”修飾的詞不多。
(4)差點乎
我們認為這是“差點”和“幾乎”重新組合的結果。同普通話中“幾乎”義同,在這里就不詳述了。
(五)語氣副詞
(1)高低\\死活
兩者意思相近,用在動詞前,表示自己或他人堅決做或不做某事、做得了或做不了某事,義為“無論如何”。在句中一般都重讀。例如:
①明天你高低得把介紹信帶來。
②我是高低不教這個班了,太爛了,管不了。
③我這輩子是死活考不上大學了,學不進去。
④甭管給多少錢,人家死活不干了。
“高低”“死活”用在否定句中的情況多一些,兩詞的用法基本相同,但從語感上講,“死活”比“高低”語氣好像還要強烈些;而“高低”比“死活”的用法要廣一些,像例①那種肯定句,一般不能用“死活”代替“高低”。又如:
⑤我高低是你長輩來,還管不了你了。
其中的“高低”也不能用“死活”替代。
(2)哄得\\哄是
兩詞意思相同,義為“倒是”、“倒”。主要用于追問或催促對方,一般用于修飾動詞或動詞性詞組。例如:
①哪兒不得勁,你哄得說啊,不然大夫怎么給你看病啊?
②你光說回家看看奶奶,哄得去啊。
③你光呆下邊喊么,哄得上樓啊。
④他想要那臺電腦,哄得早說啊,我斗不賣給別人了。
其中,例④是用于反問,義為“他為什么不早說啊”,也暗含追問對方的意思。
以上我們只敘述了臨清話中與普通話不同的副詞,與普通話相同的,像“才”和“大約”等,由于媒體的傳播等原因,在臨清話中也用,在這里就略去不說了。通過以上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出,臨清話中特有的程度副詞比較豐富,表達的程度深淺層次不同,就有相應的不同的程度副詞,如“忒”“棱”“杠”“精”等程度依次加深;其它副詞也有自己的特色,非常生動形象,如“將緊緊”、“馬上馬”等等。
參考文獻:
[1]朱德熙.語法講義[M].商務印書館,1982.
[2]李申.徐州方言志[M].語文出版社,1985.
[3]吳永煥.從《方言》所記地名看山東方言的分區[J].文史哲,2000,(6).
[4]張鴻魁.臨清方言志[M].中國展望出版社,1980.
[5]張誼生.現代漢語副詞研究[M].學林出版社,2000.
[6]姜匯川 劉延新編.現代漢語副詞分類實用詞典[M].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1989.
(劉 亞 馬鐵軍,貴州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