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彪 杜忍讓 宋宇軒 權松安 周 茹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陜西楊凌 712100;2.西安市灞橋區畜牧獸醫工作站,西安 710024)
摘 要:目前我國科技成果鑒定中在組織鑒定單位、成果完成單位、查新結論、鑒定專家、成果鑒定評價指標體系、成果鑒定中的監督等六個方面存在問題。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探討與剖析,針對性地提出轉變政府及管理部門的職能、建立科技成果鑒定評價體系、規范查新程序、實施規范化的專家管理、推行背靠背的成果評價等對策,以期對科技成果作出客觀、公正、更科學的評價。
關鍵詞:科技成果鑒定;成果評價體系;查新程序
中圖分類號:S-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06)05-0085-05
收稿日期:2006-01-18
作者簡介:金 彪(1976-),男,陜西戶縣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助理畜牧師,主要從事家禽繁育與推廣工作。
隨著我國經濟的較快發展,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在生產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實用新型具有創新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對生產的發展貢獻份額將不斷加大。如何對科技成果進行公正的鑒定、評價,對保證科技成果質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我國的科技成果鑒定制度從 1961年國務院頒布第一部《新產品、新工藝技術鑒定暫行辦法》以來,先后出臺了 3部科技成果鑒定辦法,實施過程中又根據社會與科技發展的客觀要求作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形成了通用的集中管理、統一程序、同行評議的模式。時至今日,科技成果鑒定已經走過了 40年的歷程。實踐證明,科技成果的鑒定對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保證科技成果質量,促進成果轉化,加快經濟發展等具有積極作用。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以及各項體制改革的深化,目前通用的科技成果鑒定制度受到越來越多的責難和懷疑,甚至遭到科技界和輿論界的強烈批評,因此有效地剖析和研究科技成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是目前克服科技成果鑒定中存在問題的當務之急。
一、目前科技成果鑒定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組織鑒定單位問題
1.鑒定工作主體錯位。由于科技成果鑒定數量過多,而政府成果管理人員相對較少,在成果鑒定中只能負責成果鑒定審批工作,無精力承辦太多的具體鑒定事宜,這樣只好“委托”成果完成單位科研管理部門承辦具體的鑒定工作,而成果完成單位管理部門又委托項目組,層層“委托”的結果使科技成果的鑒定權落到被鑒定者手中,加之組織或主持鑒定單位只是形式的主體,被鑒定單位(成果完成單位)既推薦鑒定會專家,又支付鑒定所有費用,無形中構成了鑒定工作的行為主體[1],為確??萍汲晒樌ㄟ^鑒定,不得不采取形式主義的做法。這種鑒定工作的主體錯位是成果鑒定產生諸多弊端的本質原因。[2]結果是沒有通不過的鑒定,鑒定結論缺乏科學性,造就了大量的“國際領先”、“國內首創”等水平的科技成果,使本來具有嚴肅學術民主的評審大多變成無任何爭議的皆大歡喜。
2.對成果鑒定的技術資料審查不嚴??萍汲晒芾砣藛T未對鑒定全過程進行嚴格的審查和有效的監督。表現在一方面由于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涉及到科技獎勵、技術市場、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等多種事項,人少事多,難以真正做到對完成單位提供的全部技術資料進行嚴格的形式審查和技術性審查[3],另一方面,即便是知道部分技術資料尚有欠缺或不足,但對成果鑒定影響不大。成果鑒定的具體工作仍然是由成果完成單位的科研管理部門完成,有的甚至由課題組自己完成。
3.存在一定的學術腐敗。成果鑒定中,為了使所要鑒定的項目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并取得較高的鑒定水平,成果完成單位之間通常存在互聘專家現象,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專家對彼此的鑒定資料審查不嚴,從而導致鑒定結果偏高。
(二)成果完成單位問題
1.鑒定的目的與實際生產有偏差,忽視了成果的實用價值。由于鑒定只注重水平評價,因而使得一些科研項目從一開始就只看重成果的水平層次,往往忽視成果的實用價值;特別是有的單項技術研究水平較高,可一旦配套使用,卻往往難以取得實效,甚至根本不能應用?,F階段的鑒定由于不太重視對成果的應用價值的評價,不利于成果的推廣。另外成果本身未達到相應要求或標準,但因鑒定水平普遍較高,直接后果必然導致實際推廣應用的效果不好。成果“水平”大多較高而轉化率較低的現象,應該說是與科技成果鑒定重水平輕實用有關,而這也與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只注重鑒定和獎勵的傳統做法和傳統觀念分不開。[4]
2.成果鑒定完成單位提供的材料未觸及核心技術。被邀參加鑒定的專家均為同行資深的專家,對核心技術很易掌握,再加上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不健全,因此,申報單位由于擔心其核心技術被他人剽竊而造成財力、人力、物力的損失,往往不愿將核心技術填報在鑒定材料中,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導致成果鑒定技術水平出現不科學、不合理的現象。
3.用戶證明材料由申請鑒定單位尋求使用者提供,其真偽無人核實、糾正。完成單位為了順利通過鑒定并獲得好的鑒定結論,自然是希望有一個好的用戶證明材料,因此往往找一些熟悉的單位出具用戶證明,加之用戶單位對出具的應用證明、社會經濟效益證明不承擔法律責任,所以常按研究單位要求出具用戶使用情況證明材料,這種用戶證明材料直接影響了專家對科技成果質量的準確評價。[3]
4.科技成果鑒定會的具體事務由完成單位負責安排,影響專家的公證性,易造成對科技成果水平評價偏高。目前科技成果鑒定所發生的費用全由完成單位承擔,完成單位既支付專家評審費,又負責外地專家的接送、吃住、旅游及禮品購置,這樣多數專家對完成單位的熱情款待礙于情面,在對科技成果水平評價時往往會出現就高不就低,甚至有拔高現象,導致了一些科技成果水平人為地出現“上浮”現象。同時,由于組織鑒定單位只請專家,不付費用,造成鑒定專家向科技成果完成單位傾向的趨勢,致使鑒定結論的公正性、可靠性難以得到真正保證。
(三)查新結論問題
查新材料對鑒定專家評價科技成果水平有很大影響。作為成果完成單位為使查新結論具有新穎性和獨創性,在填寫查新委托書時,通過變換檢索主題詞,尋求國內外均無同類技術的查新證明結論。對于有些查新機構,一是因創收和追求經濟效益,使查新目的偏離;二是因從業人員素質較低,選擇主題詞不科學,自身資料又不完善,致使查新結果不準確,更有甚者對有的已完成的科研成果竟不在查新結論中反映出來,而科技成果一旦被查新機構認可,主管部門便不再進行監督,這種查新證明材料的不真實性,嚴重影響了鑒定專家對科技成果的客觀、準確評價。
(四)鑒定專家問題
1.鑒定專家的推薦,由申請鑒定單位提名,影響了鑒定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從目前大多數科技成果鑒定來看,在選擇專家時,組織鑒定單位為避免陷入繁瑣的具體事務中,多數委托申請鑒定單位提名專家,然后管理部門調整后確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科技成果鑒定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另外由于缺乏對鑒定專家客觀的評價標準,在選擇專家時往往是注重專家層次,選擇那些年齡偏大的資深專家,由于他們知識更新相對較慢,且所形成的某些觀念不易改變,同時對專家行為缺乏必要的約束,這就可能對形成公正的鑒定結論產生負面作用。
2.聘請的鑒定專家代表性不全。在科技成果鑒定時,為了使以后的科技成果能評得較高層次獎,成果鑒定時鑒定單位往往只聘請科研、教學單位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資深專家。而很少聘生產一線專家參加,這樣造成科技成果生產效益無法準確衡量,研究水平無法得到生產認可。
3.鑒定委員會組成不合理。為了使科研項目能順利通過驗收并能進一步取得科技管理部門的支持,繼續上題,科技成果鑒定時,成果完成單位千方百計邀請項目下達單位領導參加驗收鑒定,這就可能將成果獎評審專家作為鑒定專家,因此會造成鑒定成員中專家的組成結構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得出的鑒定結論就有所偏頗。
(五)成果鑒定評價指標體系問題
科技成果鑒定主要從科技成果是否完成計劃任務要求;科技資料是否完整;科技成果的創新性、先進性、科學性、成熟性如何,其中創新性包括研究方法、設計思想、工藝技術等以及最終生產出新的產品,或者在原創基礎上有新的實質性突破和改進等,先進性主要包括解決某個領域的技術難題或行業熱點問題的情況,與同行業相比較達到國際、國內或省(自治區、直轄市)內何種水平;科學性包括研究設計嚴密,分析論證符合邏輯,實驗條件符合有關標準,統計處理正確,提供數據真實可靠,結果可重復;成熟性是指成果的技術系統的完整性和成果實際應用的可靠性,它可以從成果所處的階段予以表征[5];存在問題及對存在問題的進一步研究思路等方面的評價,而這些均是定性評價意見。缺乏一套統一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成果評價指標體系,加上鑒定專家素質不一,對成果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評價必然會存在出入,因此要得出符合實際水平的成果評價結論確有較大難度。
(六)成果鑒定中的監督問題
科學研究本身就是一種探索性工作,正確評價有相當的難度,現階段既缺乏客觀、公正符合實際的評價辦法,又缺乏規范的監督,同時無相應的法律作保障,因此難以有效監督。
二、解決目前科技成果鑒定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轉變政府及管理部門職能,以市場機制運作科技成果鑒定
在科技管理上,政府部門應主要做好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從宏觀上加強政府部門的職能管理,根據科技發展需要及時制(修)定科技政策、科技獎勵辦法等,并監督和檢查已制定的科技法規的實施,如《科技進步法》、《科技成果轉化法》等。具體實施中應主要做好以下四項工作:一是政策法規引導;二是分流鑒定成果,不同類型的科技成果倡導不同的評價方式;三是根據生產需要確定成果評價的目的,制定指標體系和標準;四是培育從事科技成果評價的社會中介機構。
(二)建立科技成果鑒定評價體系
為了滿足科技成果評價的社會性和多樣性,克服現有的鑒定辦法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出現的鑒定代替一切評價,而排斥或抑制其他方式的評價問題,就必須構筑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在實際中應構建起科技成果評價指標體系和專家評價指標體系。
具體評價指標體系應包括:成果評價指標體系和專家評價指標體系。成果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成果水平評價體系和應用價值指標體系。成果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科學性、創新性、先進性,技術開發難度等指標;應用價值指標體系包括方向性、技術成熟性、技術適應性、應用效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指標。另外,對真正代表國家科技實力,面向未來的科技項目,評估指標應側重技術的創新性和先進性;對重大科技項目,評價指標可以是水平和效益并重;對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項目,評價指標應側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專家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評價指標為:專業技術職稱,所從事專業與鑒定成果所屬技術領域的接近程度,對評價項目所屬技術領域的國內外發展現狀趨勢的了解程度和對技術內容的熟悉程度。[4]
(三)加強對科技查新機構的管理,建立科技查新規范和規程
根據科技成果鑒定的需要,建立科技查新機構管理辦法及其配套的規范和規程,保證科技查新業務程序化和規范化,使查新業務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科技發展的需要,保證查新機構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
應對目前已經認定的查新機構的文獻資源情況做進一步的了解。并適時對其查新過程中的表現情況、業務水平、工作作風、科學道德進行動態監測和管理,提高透明度,增加公開性。將科技成果查新機構認定承擔的職責、條件、程序向全社會公示。簡化工作程序,提高辦事效率??萍贾鞴懿块T應對其實行年審制度,以推動查新水平的提高。對其任意違反查新操作規程又不改進的應及時通報批評直至取消其查新機構資格。另外還應通過多種渠道對各部門文獻資源的建設予以一定的經費支持,從根本上保證查新機構信息資源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同時使查新機構之間相互聯網,以便進一步拓寬信息資源渠道。對科技成果的查新要制訂統一、規范的查新標準和要求,查新的收費應有統一的標準,并委托有關機構對查新人員進行不定期的培訓,對查新機構出具的查新證明報告要不定期進行抽查,并將結果向社會公布,不斷使其改進工作。
(四)建立完善的專家數據庫,規范專家管理,推行背靠背評價辦法
1.建立和完善鑒定專家數據庫,鑒定專家在成果鑒定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專家庫的建立和完善必不可少,雖然許多科技管理部門建立了專家庫,但還很不完備。根據學科隨機取樣組成鑒定專家,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鑒定專家選擇中的人為因素,使鑒定專家的選擇既能反映該學科的特點,即同行業中最具代表性的專家,又可以及時更新專家庫,增強專家庫的動態性,使具良好職業道德和較深學術造詣的專家成為鑒定委員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把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專家從專家庫中篩選出去,形成動態管理,強化鑒定過程中對鑒定專家的管理。科技主管部門在組織和主持鑒定時理應負責專家的食宿安排,并將專家的報酬改由鑒定主持單位發放,這些均可減少成果鑒定中的不正之風,保證鑒定質量。[6]
2.把參評專家的行為納入制度化控制范圍,現行的同行評議對評議人的行為幾乎沒有約束,參加同行評議的專家可以不對自己的鑒定行為及由此引起的后果負任何責任。為此,有必要將評議人的評審結果與最后綜合評定結果的偏離,輸入專家庫作為該專家參加評議活動的績效指標,進行約束。如果發現評議專家有徇私舞弊或袒護越軌等情況,應將其從專家庫中刪去。評議專家的行為有了體制方面的制約,評議專家按照科學規范獨立做出判斷的條件也就具備了。
3.推行背靠背評價方法,即評議人與被評人互相都不知道評何人、被何人評,也叫“雙盲法”。如果采用“單盲法”,評議人知道評誰,被評人不知道誰評,評議人的本位傾向等仍難有效遏制。在評議人和論文作者的關系方面,現在許多雜志都采用“雙盲”評議法,即論文作者與評議人之間相互都是匿名的,如此一來,“關系稿”自然難行其道。另外,采用信函送審的評議方式評價科學理論成果,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做法。這樣不僅可以保證一定的匿名性,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開支。
(五)針對不同類型的成果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
1.基礎研究成果應以在基礎研究領域闡明自然現象、特征和規律,做出重大發現和重大創新,以及新發現、新理論等的科學水平、科學價值作為評價重點。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刊物有代表性的論文及被引用作為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
2.應用技術成果應以研究成果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后續開發和應用推廣中取得的新技術、新產品,獲得自主知識產權,促進生產力水平提高,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為評價重點。應用技術成果的技術指標、投入產出比和潛在市場經濟價值等應作為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
3.軟科學研究成果應以研究成果的科學價值和意義,觀點、方法和理論的創新以及對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現代化的作用和影響作為評價重點。軟科學研究成果的研究難度和復雜程度、經濟和社會效益等作為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7]
4.對于政府科技計劃項目主要采用驗收的方式,即按照項目下達時的計劃任務書及合同規定進行檢驗,驗收計劃任務書及合同所填寫的內容是否完成。
(六)健全相關法規,加強學術監督
2003年科技部頒布了《科學技術評價辦法》(試行)評價辦法對科學技術評價作了詳細的規定,在科技成果鑒定中應嚴格執行。同時應加強學術監督,在學術監督方面,要不斷建立健全相關的學術規范及監督的法律法規,確保鑒定與評獎活動的公開性與透明度,保證其獨立性和公正性及結果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1.建立公示制度,采取多種形式對鑒定、評獎過程和結果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公示。
2.建立申訴和聽證制度,改變申報者無法知曉評審標準和過程,聽命于評審結果的局面,評委接受申報者的質證,讓落選者享有知情權,以有利于評審的公正,減少甚至避免評審中的腐敗現象。
3.加強科技評價過程的輿論監督,在相關媒體公布學術違規行為。
4.建立舉報獎勵制度,凡舉報屬實的,酌情給予獎勵。
5.建立申報材料鑒別制度,將申報材料在指定的媒體上公布,接受群眾的鑒別和舉報,對于弄虛作假者進行處罰,并公布于眾。[8]
(七)科技成果鑒定與國家人事制度改革相結合
科技成果鑒定涉及到人事管理、職稱評定、福利待遇等諸多方面。要克服科技成果鑒定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將成果鑒定與國家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合。
(八)市場需要與延遲評獎有效的結合
實施延遲評議的原則。這就是說,要讓理論研究成果經過一段或短或長的時間間隔才予以認定。諾貝爾獎的授獎記錄表明:本世紀出現的重大科學理論成果,只有少數在很短時間內獲獎,而絕大多數是經過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才獲獎的。如美國羅伊斯早在1911年就發現了致腫瘤病毒,但直到半個多世紀之后的1966年才獲得了諾貝爾獎。對諾貝爾獎80年間授獎情況的統計表明,成果從發表到獲獎的平均時間間隔,物理學是13.1年,化學為14.3年,生物學和醫學是14.2年。也就是說,這些理論成果在發表后,平均要等待13~15年才能最后獲得科學界的確認??梢?,科學上有一個最無情的關口--時間。經過時間的考驗,謬誤終要被拋棄,真理一定會放出光彩。根據延遲評議的原則,可以肯定,鑒定會這種方式應該改變。[9]
參考文獻:
[1] 蘭 濤,史苑薌,張少華.對我國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的幾點思索[J].中國科技論壇,2002,(4):69~71.
[2] 陳米宋.科技成果鑒定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J].南方冶金學院學報,2001,(22):46~47.
[3] 黃毓文,黃小珍.我國科技成果鑒定工作改革的原因及建議[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24):161~163.
[4] 韓云琪.科技成果鑒定改革芻議[J].中國民航學院學報,2002,18(2):66~70.
[5] 葛新權,劉 宇,程桂枝.科技成果鑒定及中介機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6] 林 吉.強化科技成果鑒定中的行政行為[J].科技管理研究,1999,( 6):47~48.
[7] 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Z].2003.
[8] 周 蓉,賈殿贈.科技成果鑒定、評獎中的腐敗現象及遏制措施[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增):341~342.
[9] 張 彥,汪麗莉.論同行評議和科技成果的鑒定[J].科技導報,2000,(3):13~16.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Assessment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JIN Biao1,DU Renrang1,SONG Yuxuan1,ZHOU Ru2
(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
2.The Work Station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Baqiao District,X i’an 710024,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assessment of scientific and achievements,which include the affiliation of the assessment organization,the affiliation of the achievements,retrieving, assessing experts,the assessing systems,and supervisoring systems.Based on the above mentioned problems and analysises,countermeasures are set forward for the function transition of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establishment of the reasonable assessment systems, norming the program of reference searching, implementing the normative expert management, carring out the anonymous assessment and so on, in order to assess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ults objectively, fairly and more scientificly.
Key words:assessment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the reasonable assessment systems;the program of reference sear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