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部分省份農民家庭進行了實地問卷調查,分析了其收入水平及結構、支出水平及結構、投資品種及結構、籌資品種及結構;并對其他農民問題進行了調查與分析,得出了農民整體收入低,非農業收入大于農業收入,年輕家庭比年長者家庭有更多的節余;農民支出上普遍節衣縮食;投資品種單一;融資渠道狹窄;基建開支、生產資料開支、教育經費支出較大以及各種社會保障基本空白等理財特點。
關鍵詞:農民;家庭理財;調查問卷;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06)05-0006-04
收稿日期:2005-12-26
作者簡介:步淑段(1964—),女,河北棗強人,石家莊經濟學院會計系教授,財務管理學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
農民家庭理財是一個被理論學術界遺忘的角落。自從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宣布五年內逐步減免農民稅以來,農民的純收入是否因此提高了呢?農民家庭理財與城市家庭理財有何不同?我國的“三農”政策是否真正貫徹到位了呢?農民從20世紀70年代追求的三大件:自行車、收音機、縫紉機,80年代夢寐的電視機、洗衣機和摩托車,90年代心想的拖拉機、電話、彩色電視機,到21世紀初風靡的手機、電冰箱、電動自行車,農民今后又在追求著怎樣的夢想。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解農民家庭收支、融資、投資狀況及結構以及農民家庭理財與城市家庭理財相比有何特征,中央一系列“三農”政策是否真正得到貫徹,以期為宏觀經濟決策提供決策參考依據。
一、樣本情況
2005年7月初暑假前,我們利用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回家返鄉之季,向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發放“農民家庭理財調查表”1 000份,9月開學回收有效問卷600份。調查的家庭主人的年齡在25歲至70歲之間;以20~30、30~40、40~50、50~60、60~70歲五個年齡段進行了調研,樣本分別占17.4%、21.7%、27.2%、31.5%和2.2%。調查的家庭勞動力狀況基本上在1~3人;調查家庭的孩子數為1~3個;調查的范圍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山西、內蒙、河南等??;農民家庭主人學歷大部分是中小學畢業,占82%;高中畢業生中大部分是“文革”時畢業的,占10%;中專和大專生比例很少,占7%,其中很大部分是中小學教師,其配偶是農民,還有個別最近幾年畢業找不到工作又返鄉的大中專生。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農民家庭理財收支狀況調查結果分析
1.農民家庭收入狀況調查結果分析。(1)關于農民家庭一年毛收入。調查顯示,農民年毛收入在5 000元以下的占5%,5 000~10 000元的占20%,10 000~15 000元的占18%,15 000~20 000元的占26%,20 000~25 000元占17%,25 000元以上的占14%,平均家庭年毛收入為15 918.48元,一家按5口人計算,每人平均年毛收入3 183.96元,有3個年齡段的年均收入處于這一水平之下,說明農民整體收入水平低。(2)關于農民家庭收入來源結構。農民家庭收入來源主要為種糧食、打工、種植經濟作物、做生意、養殖和家庭成員之外的親戚匯款(見表1),此題為多選題。調查統計得知,絕大部分農民家庭收依靠種植糧食;一半的農民家庭要打工;有5.7%的人搞養殖業,多因缺乏技術、資金和銷路而收益并不好。規模養殖也有年收入在4萬元以上的。說明了農村養殖正在從每家每戶的小養殖規模過渡到專業養殖,農民在掌握專業養殖知識形成規模養殖業不失為一條良好的致富之路。雖然有78.57%的農民收入來源中都有種糧食,但其收入的比重卻是這四項中最低的。說明傳統的種糧食所得收入已不再是農民的主要收入,加上可用耕地的不斷減少,種糧食不賺錢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對農民來說,他們直接收獲的是糧食,而不是現金,他們認為種糧食收入是指賣掉那部分糧食的收入,加之對糧食行情把握上差異,不可能準確算出糧食收入。也有一部分家庭對自己各種收入結構不清楚。
2.農民家庭支出狀況調查結果分析。(1)關于農民家庭一年支出情況。農民家庭一年支出在5 000元以下的占20%,5 000~10 000元的占44%,10 000~15 000元的占26%,15 000~20 000元的占5%,20 000~25 000元占3%,25 000元以上的占2%,加權平均家庭年支出為8 395.65元,一家按5口人計算,每人平均年支出1 679.13元。由此看出低支出家庭遠遠大于低收入家庭比例,高支出家庭遠遠少于高收入家庭,說明一部分高收入家庭低支出,消費水平較低,我國農民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仍然在發揚光大.當然高支出家庭也可能是低收入家庭,低支出的家庭也可能是高收入家庭.不同檔次結構不一定一一對稱。 (2)關于農民家庭日常支出構成情況。農民家庭日常支出主要是購買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教育經費和孩子學費、各種保險、養老人和做買賣的投入,農民自己產糧、產菜,為何購買生活資料的選擇率會這么高?原因是農民把蓋房娶媳婦支出認為是生活必要開支,而我們設計選項里沒有蓋房投資。
從調查問卷中可知,教育經費負擔仍然很重,在中小學階段并不明顯,但如果家庭有大學生,此時教育經費支出明顯高于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購買支出,有大學生的家庭的房子往往是村里最破的,少部分農民因為孩子上大學而返貧。但總體而言,前三項差別不大??偲骄С? 395.625元中并沒有包括養老人和做買賣支出。
3.不同年齡段農民家庭支出占收入比分析。20~30歲年齡段的年均收入最大,而其年均支出卻非常少,60~70歲年齡段的農民支出占收入比高達90%。這不一定說明20~30歲年齡段農民比年長者更節約。因為在農村只有一個兒子的家庭,無論是和老人一起過還是單過,公共開支往往都是父母出,而兒子兒媳掙得錢往往都歸小兩口自己。50~70歲年齡段農民該比例最高達2.1429%,說明這個年齡段的農民在兒子蓋房娶媳婦、贍養老人、農業開支等方面負擔較重。
(二) 農民家庭投資融資狀況調查結果分析
1.農民家庭投資狀況調查結果分析。(1)農民投資品種及結構情況。調查統計得知,儲蓄存款占46.8%,仍然是大多數農民投資的首選,而儲蓄的目的很大部分也是為了以后蓋房子。對于購買國債、購買股票等投資方式幾乎無人問津,恐怕是農民對此沒有相關知識和經驗,同時也沒有城市那樣發達的證券交易市場。農民一旦有了剩余收入,也只會用做小生意、蓋房(分別占18%和15%)等維持生活的簡單初級投資。(2)農民投保情況。在600份問卷調查中僅有20%的家庭投保,具體情況是養老保險的最大支出金額達到1 700元,有42個家庭選擇;重大疾病保險支出250元占多數,只有24個家庭選擇;選擇孩子意外傷害保險的人數較多,為84個家庭,最大支出金額為2 000元,最小值為20元;儲蓄性紅利保險有24個家庭選擇,其中支出金額最高,均在10 000元以上,但是該數據代表性不強;而問卷中的其他險種填表人則沒有給出投保數額。大部分家庭在購買保險時的投保對象集中在孩子意外傷害保險、養老保險和重大疾病保險。由此可以看出農民投保意識有待增強,對未來的諸多不確定性認識還不夠,有的家庭沒有多余的錢投保,有的雖然有錢,但對投保知識欠缺,或認為有比投保更重要的投資方式。故保險公司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另外也說明了保險公司存在一些諸如信用、實際執行效率等問題。
2.農民家庭融資狀況調查結果(見表2)分析。向朋友借和動用存款是農民籌資的主要渠道。向銀行借款可能存在抵押擔保問題,銀行為了規避風險,不愿意貸款給農民,或者貸款條件苛刻,要求過高,使得農民對此望而卻步。
(三) 農民家庭理財特征分析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買單。城市家庭是不用直接投資公共基本建設的,而農民家庭投資基礎設施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主要用于修路、打井和其他公攤費用,最高家庭人均1 000多元,最低人均250元。關于造成農村吃水靠井挖、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衛生狀況的原因,50%的農民認為村干部不作為,30%的農民選擇沒有錢治理,10%的農民選擇上級沒有規劃要求,20%的家庭選擇了農民習慣難改。
2.農民家庭最大開支依次是蓋房子、娶媳婦、看病、購買生產資料。農民蓋房娶兒媳花費是相當高的,尤其是有男孩子的家庭。在蓋房的花費上,大多數家庭認為要花費4~8萬元,也有少數地方認為可花費2~3萬元。在娶媳婦項目的花費上大多數家庭認為要花費1~3萬元,個別的也會有所波動。而喪葬、購買農業生產資料及看病項目的花費每年大都在2 000~5 000元之間。如果一個家庭有2~3個男孩兒,那么這個家庭的夫婦二人幾乎要拚命掙錢一輩子,最后可能連自己的最終居所都沒有。
城市家庭不用購買生產資料,而農民家庭生產資料開支僅次于蓋房子娶媳婦而居第二位。每年用于農業生產的農藥、化肥、塑料薄膜、農具、種子、澆地的水電費等開支逐年增多。關于農村醫療改革大病統籌問題,普遍表示歡迎,但擔心不能真正落實,因病返貧的家庭在逐年增加。
關于有了錢最想的第一件事,60%的農民選擇蓋漂亮房子,20%的農民選擇給兒子,10%農民選擇吃好玩麻將,只有2%的農民選擇到全國各地旅游。
3.農民對國家貢獻很大。農民為國家做的貢獻包括交公糧、交農業稅、交教育經費、交各種牌照稅費、義務勞動和參軍服役。前四項平均值分別為288元、137元、1 125元和1 336元,最大400元、350元、3 000元和11 000元,最低是160元、20元、500元和150元。雖然最近幾年國家開始減免農業稅,但生產資料價格飛漲,抵消了農業稅減免的好處。因此,農民反映國家政策雖好,但90%的農民認為并沒有真正得到實惠。農民上繳的教育經費仍然是縣鄉村教師工資及學校日常開支的主要來源,本來在義務教育階段應由政府買單的,但目前仍然是農民負擔。盡管今后可能會實行真正的義務教育,但是農民擔心會不會得到徹底落實,會不會挪用或轉嫁到其他方面。
4.農民養老負擔沉重。關于是否知道獨生子女或兩個女兒的農民60歲后每月可以領到50元補助政策。90%的農民表示知道了該政策,但對于抱養一個孩子或沒有孩子的家庭為什么不享有這一政策表示不理解。目前農民家庭需要贍養的老人中女性高于男性近17%個百分點。22%的農民家庭需要贍養1個老人,36%的家庭需要侍奉2個老人;42%的家庭沒有贍養老人,這種情況可能是老人仍然有勞動能力或者由其他兄弟姐妹撫養或者老人已過世。需要贍養的老人年齡60~80歲占68%;80歲以上的占12%;60歲以下的近20%,這部分老人在農村仍然有勞動能力,而且一般與兒子共同居住,實質上大部分并不靠子女贍養。當問到農民最擔心的事情時,有80%的家庭擔心莊稼沒有收成、重病返貧、老了無人養。當問到老了靠誰時,有70%的家庭選擇靠兒子,20%的家庭靠女兒,8%家庭靠自己,2%靠社會福利。
5.農民教育支付能力不高,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近半數農民可接受的大學年學費金額僅為2 000元,這個數據是農民對全部費用的理解,即包括學費、住宿費、吃飯、日常生活開支、書費、軍訓費、保險費等。關于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問題,農民80%家庭認為小學初中教育經費可以承受,但不滿足學校合并得越來越少,孩子上學越來越不方便的現實這是倒退。
三、結論與建議
1.與上世紀相比,農民年均收入確實有了提高,但提高的幅度遠遠落后于城市家庭,城鄉差距仍然在繼續擴大;農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也很大;非農業收入大于農業收入。
2.農民高收入家庭卻低消費,年輕家庭收入高低消費,節余較多;年老家庭低收入低支出,收支基本相抵。一方面反映出支出觀念基本同步,都比較節儉;另一方面說明了蓋房子娶媳婦、公共基本建設開支和家庭公共開支都由父母承擔而小兩口打工等收入卻歸自己的現象。
3.農民在農村基本建設、購買生產資料、支付教育經費等方面開支較大,與城市家庭這些方面開支由政府負擔形成鮮明對比。
4.農民對國家關于減免農業稅、逐步取消義務階段教育收費以及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表示歡迎,但又擔心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好政策不能真正落實或者挪用或變相轉嫁,從而使農民得不到真正的實惠。
5.住房開支是城市農村家庭共同的最大開支項目。城市家庭目前最大的開支項目依次是住房、汽車和教育;農村家庭最大開支依次是蓋房娶媳婦、打井修路和購買生產資料。正是由于蓋房娶媳婦花費巨大、國家對農民60歲后的補助政策以及與兒子兒媳過日子老人一般都是“冤大頭”的緣故,農民現在對于生男好于生女以及多生幾個孩兒的觀念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覺得生男生女都一樣,甚至有的婦女覺得生女是一輩子的福,生男是一輩子受苦,生一個男孩就足夠,生兩個女孩可以輪流照顧老人。
6.農民投資主要是農業生產資料和做生意,證券投資等投資較少。農民融資渠道單一,主要是向親戚朋友借款,由于沒有可供抵押擔保的資產,銀行借款對農民來說基本上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農村各種社會保障基本上是空白,教育返貧、重大疾病返貧仍然是農民心中最大的擔憂。
參考文獻:
[1] 王海港.中國居民家庭的收入變動及其對長期平等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5,(1):64~67.
[2] 萬廣華.解釋中國農村域間的收入不平等:一種回歸方程的分解方法[J].經濟研究,2004,(8):125~127.
[3] Tsui, K.Y.1991.China’s Regional Inequality(1952~1985)[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1,(17):1~21.
[4] Jamison,D,Gang,J.Education and earn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Economic of Education Review,1987,6(2):81~8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asants’ Household Financing
BU Shuduan1,2,LIU Shuyan2,DU Zhepei2,LIU Xiaoqing2
(1.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2.ShijiazhuangUniversity ofEconomics,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 on the spot to peasants’ households of some provinces,analysis is made of the peasants’income level and structure,expenditure level and structure,investment variety and structure,and the variety and structure of financ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asants’ finance situation are as follows:peasants are badly paid as a whole;the nonagricultural income is greater than the agricultural income; the young family has more surplus than the elder’s family;peasants generally economize on food and clothing on expenditure; investment variety is single;the financing channel is narrow;the expenses of capital construction,means of production,and educational funds expenditure are very heavy;various kinds of social security are nearly blank,etc.
Key words:peasant;household financing;questionnaire;analysis
注: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