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兆鈞
2006年1月15日至20日,中國研修生音樂產業產權研修課程在日本東京舉行。中方此次派出的研修生來自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中國音像協會、國家版權局、國務院法制局辦公室、人大法工委、中國傳媒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北京廣播影視集團、北京歌華中演文化有限公司、中國東方歌舞團、北京迷笛音樂學校、人民音樂出版社、掌中萬維公司等單位。
在四天緊張的研修課程中,富士太平洋音樂出版公司董事長朝妻一郎作了題目為《音樂出版商務的普及》的報告,全面地介紹了著作權人與出版方、各種使用者之間的權利關系。他的演講中值得注意的是1967年以前日本的廣電系統也是不交納使用費的,咖啡館更是兩年前才開始為使用音樂付費。但現在則是所有的音樂使用者都必須交納使用費。考慮到中國至今廣電系統、娛樂業系統尚未支付音樂使用費,這個問題的解決總該提上議事日程了吧。
日本作曲家都倉俊一主講的題目是《數碼技術的發展與著作者權利》。他講課的風格不同于別人,很有點意識流,并且頗有點牢騷感。他強調了當年CD產品出現,誰也沒有想到僅僅一年的時間就取代了卡式盒帶,而且眼下數碼音樂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更是為強烈地影響到音樂著作權的實施。他更多地從創作者角度而不是唱片公司的角度強調一定要尊重創作者的各種權利。他認為數碼技術的發展可能促進優秀作品的普及,互聯網使作者自己銷售作品成為可能,因此可能大大拓展作品的應用范圍,從而可能給作者帶來更多的利益,有利于音樂作品的普及。但他也指出:數碼技術的發展也出了更多侵犯著作權的誘因,所謂進入了新的“混亂年代”,而且出現了如P2P式的新的侵權行為,計算機的便利也給簡單篡改音樂成品帶來的可能。對此,都倉表示“我們創作者抱有強烈的危機感”。想一想中國的現狀,都倉的憂慮應該不算是杞人憂天。
日本唱片協會專務理事田邊政的演講題目是《日本唱片工業的過去·現在·將來》的報告,用了大量的數據說明日本唱片工業近50年的發展。強調了日本唱片市場的獨特性:世界上唯一的再銷售制度,世界上唯一的CD出租市場,幾乎不存在盜版,單曲盤比率高(占據全世界單曲量的41%),國內產品比率高(72%)。他的態度較為樂觀,他認為音樂的發展無限,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他稱贊“女子十二樂坊”在日本驚人的銷售成績,認為這是一個“跨時代的發展”。
日本唱片協會的專務理事生野秀年的演講題目是《日本唱片協會的業務概況》,全面地介紹了日本唱片協會為謀求唱片行業整體的合作和協調,保護唱片制作人的權利,實現唱片的合理使用,為日本音樂文化發展做貢獻的業務目的。其中,“與最新信息和技術相對應的措施”一節最令人注意,針對高科技的發展,日本唱片協會及時開展新技術研究,制定相應的標準并完善了數據庫,并由此面對世界唱片市場。
日本唱片協會事務局長高杉健二的演講題目是《關于日本唱片制作人集中管理著作鄰接權的情況》。他分別介紹了日本著作權基本制度,唱片制作人的權利,日本歷史上有關著作權等集中管理的規定及演進。之后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廣播二次使用收費、唱片出租流程等具體案例中的著作權保護方式。
日本音樂產業·文化振興財團理事長齋藤正明介紹了他所領導的這個團體,這是一個相對松散的組織,由各個與音樂產業相關的團體和機構構成。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整體利益高于一切,最終還是保持行業的穩定和多贏的觀念和做法,這對于風起云涌的中國文化產業來說是很值得思考的。
日本網絡音樂著作權聯絡協議會代表干事佐佐木隆一作了題為《互聯網和移動載體音樂短信業務與權利處理》的報告。這個報告引人注目的是雖然“日本的唱片行業對音樂發信持消極態度,但由于日本Apple公司的Itunes music store Japan公司成功地滲透日本市場,日本終于進入了正式的音樂發信時代。”同時,相應的著作權保護馬上跟進,并成立的相應的協會與著作權管理團體進行協調。反觀中國,這兩年網上的MP3下載和彩鈴業務也已經有了急速發展,個別有眼光的從業人已經成功地淘到了第一桶金。但是,在這個如此巨大的產業發展的同時,其音樂制作權的保護卻還沒有像日本這樣迅速形成了完整的保護制度。
雅馬哈公司NT知識產權擔當部長戶葉司武郎演講的題目是《通訊卡拉OK的展開與著作權保護模式》。何謂通信卡拉OK?即網絡卡拉OK。日本已經利用互聯網絡創建了卡拉OK放送點播的新模式,即建立規模龐大的網絡服務器,集中曲目數據庫。卡拉OK的使用者通過網絡下載曲目并播放。這個系統的優勢顯而易見。除了總體降低成本外,最重要的就是任何曲目的點擊率可以方便地進行精確的統計,從而為使用費的收取和分配提供相當準確的數據。據聞,中國也已經有了類似的嘗試,但尚未得到推廣。目前,國家版權局和中國音像協會正著手成立中國音像制品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日本這些經驗值得借鑒。
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送信部部長渡邊聰,他參與了日本60年代以來著作權保護的全過程。他的題目是《互聯網與音樂著作權管理》。他集中介紹了日本著作權協會的運作模式,令人感興趣的是該協會的一系列管理系統,其中包括向社會公開的作品數據庫系統、許可受理系統、許可標志自動發行系統、報告請求計算系統、監視系統。這些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系統的建立和完善,大大提高了著作權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這點對于中國正在大力推行的著作權集中管理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索尼唱片娛樂公司國際市場部副總裁田中章介紹了索尼公司“創作人——音樂人——制作人——經銷店——顧客”這樣一個“快樂音樂循環”的理念,并列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VICTOR唱片娛樂公司的小森治信作了《日本唱片產業:競爭和共存》的報告。他主講的中心并不是自由競爭,更強調的是競爭下的共存與合作。他指出,任何一家公司如果都要自己小而全地運營,必然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日本建立了兩個共同接受訂貨、共同出貨以及共同發送的物流系統。這樣,達到了既有利于制造商,也有利于銷售商和消費者的目的。他還介紹了日本的數碼試聽系統服務如何提供全面的唱片信息為促銷和訂貨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以及日本唱片上市發行的六十天流程。通過這樣的流程設計,唱片的營銷變得相當透明,能夠避免盲目的生產。這也需要我們的唱片業界學習。
研修課程的最后,中方研修生按照創作人、經營人、管理人、使用人大致的分組發表研修體會。各組分別介紹了中國唱片產業和中國著作權保護方面的現狀及此次研修的體會和收獲。日方表示,日本現在已經占據全球唱片產量的15%,而中國將在今后發展成音樂大國,希望中日音樂工作者以及音樂產權保護工作者能夠加強交流,共同為亞洲音樂文化和音樂產業的繁榮做出努力。中方代表表示,我們將學習日本唱片產業及音樂著作權保護等領域中可資借鑒的經驗,進一步加強兩國之間的音樂文化交流,為促進日中文化交流和產業交流做出積極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