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迪榮獲北德意志州立銀行藝術家獎
新華社漢諾威(德)電第六屆北德意志州立銀行藝術家獎頒獎典禮9日在漢諾威市下薩克森州政府賓館舉行,中國青年鋼琴家李云迪成為榮獲北德意志州立銀行藝術家獎的第一位亞洲音樂家。
北德意志州立銀行藝術家獎是德國知名的音樂獎項,它只頒給國際知名的青年音樂家。該獎項設立于2001年,李云迪是第六位獲獎的音樂家,也是第一位來自亞洲的獲獎者。
據悉,李云迪還將于今年5月參加德國第18屆布倫瑞克古典音樂節的演出,該音樂節今年第一個專題演出的主題為中國,將有包括李云迪在內的4位中國青年樂手登臺獻藝。
畢寶儀第21屆羅伯特·斯伯爾格歌劇比賽獲獎
中國青年女中音歌唱家畢寶儀繼去年5月在意大利國際聲樂比賽中摘得金牌后,又于日前在德國漢堡舉行的第21屆羅伯特·斯伯爾格歌劇比賽獲得第三名。
本屆比賽共有來自意大利、奧地利、俄羅斯、匈牙利、美國、德國、中國及加拿大等23個國家的歌手參賽。經過3輪激烈的角逐,第一、二名均被德國漢堡的歌唱家獲得,畢寶儀獲第三名,并榮獲群眾投票最受觀眾歡迎第一名。6月10日,她將與指揮家譚利華和北京交響樂團合作,首次在國內登臺,向家鄉父老展示她在外多年的學習成果。
2005年中國音樂家國際樂壇捷報頻傳
旅法作曲家陳飆在2004年的中音長笛協奏曲《夢之邊緣》獲Dutilleux國際作曲比賽大獎后,又以吉他協奏曲《消逝的云》,獲得由巴黎 Lutece 國際學院主辦的第36屆國際音樂作品比賽第一名,并同時囊括“Lucon市藝術節獎”及“評委會特別獎”;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生李昂和劉曄分別獲得第12屆羅馬尼亞國際長笛比賽少年組第一名和第三名;在第12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中,中國青年鋼琴家陳薩獲第三名;中國青年旅法長笛演奏家王偉在法國巴黎舉行的雷奧保勒·貝朗國際長笛大賽中,奪得第一名大獎;中國交響樂團青年歌唱家鄭天琴在第12屆弗蘭西斯科·瑪麗亞·馬蒂尼國際青年歌唱家比賽中,奪得第二名;上海音樂學院學生董芳在法國第17屆馬爾芒德國際聲樂比賽中榮獲第二名。
此外,我國旅美女指揮家張弦被任命為紐約愛樂樂團副指揮,難怪國際樂壇對中國有如此感慨,中國的音樂后備軍正在崛起,他們正在以如同飛速發展的經濟一樣,向高水準的世界樂壇靠近。她是在該團擔任指揮的第一位華裔指揮家。
(李瑾)
李傳韻攜手鄒翔廈門舉辦交響音樂會
3月17日晚,廈門愛樂樂團在愛樂廳推出“香港奇才攜手廈門”交響音樂會。該場音樂會特邀青年指揮家鄒翔和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冠軍李傳韻加盟。音樂會曲目有貝多芬的《愛格蒙特》序曲、西貝柳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及勃拉姆斯的第二交響曲。
鄒翔是新一代青年指揮家,擁有指揮及大提琴演奏兩個博士學位。曾先后出任美國艾薩特學院室內樂總監、美國伯士尼學院音樂總監、美國南佐治亞斯泰茨伯勒交響樂團音樂總監。2003年鄒翔在波蘭創立了波蘭尼亞小交響樂團。2004—2006年香港管弦樂團特邀請他為香港管弦樂團擔任客席指揮。他還是亨廷頓鋼琴三重奏及艾默鋼琴三重奏創建人之一。
李傳韻是當今與郎朗、李云迪齊名的青年一代中國演奏家,其超一流的音樂表現得到世界古典樂壇的一致認可,而其乖張與詭譎的行為則被全球媒體視為充滿智慧與幽默的樂壇傳奇。當晚,他演奏了西貝柳斯的小提琴協奏曲,音樂充滿著誠摯內在的抒情性和生機勃勃的英勇精神。(姚凡)
千人參與“香港古箏節”開幕式
3月11日,香港中樂團于香港文化中心廣場舉行“香港古箏節”開幕式——“萬指千弦古箏情”,除了集合630名來自中外及本地的古箏愛好者與香港中樂團攜手奏出多首經典名曲外,香港氣功太極社的會長林文輝先生及趙宏偉師傅也于臺前表演氣勢凌厲的太極刀及英槍,更安排了200位太極好手參與是次活動。當日樂團邀請到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林鄭月娥等多位嘉賓主禮及出席活動。由早上彩排到活動結束,吸引了近5000名市民及游客駐足觀賞。
“第一屆鋼琴教學優秀論文評選”征稿
為了提高我國鋼琴教學的理論研究水平,進一步推動高等院校鋼琴教學的發展,促進全國范圍內的專業和業余鋼琴教學水平,“第一屆鋼琴教學優秀論文評選”已于近日開始征稿。
論文評選活動由中國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與人民音樂出版社《鋼琴藝術》雜志共同主辦,中國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鋼琴學術委員會承辦,激聲博韻(上海)樂器貿易有限公司協辦。此次活動是國內首次全國性的鋼琴教學論文評選,參賽論文以我國近年來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包括專業音樂院校、師范院校及幼兒、成人等)鋼琴教學為主題,圍繞探討與鋼琴教學相關的理論、觀念、方法以及教材使用方面的經驗體會,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并能夠體現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及社會業余鋼琴教學的現狀與新觀念。
(萌)
中國音樂評論學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將辦
為了繁榮音樂生活、促進音樂藝術事業的發展,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評論學會將于2006年8月在青島舉辦“中國音樂評論學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期間還將舉辦“首屆中國音樂評論評獎活動”。(具體辦法見本刊第二期“樂海短波”欄目)本次會議議題有:音樂評論家如何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音樂評論的學科建設問題;音樂評論多元化后的標準問題等。
中國管樂學會首屆年會在京召開
2006年3月11日,中國管樂學會年會在京召開第一次年會。中國管樂學會會長于海、副會長趙瑞林、戴中暉、孫銘紅、韓國良、尹廣軍、姜斯文等以及來自北京、上海、廣東、遼寧、山東、香港、澳門等地管樂組織的負責人,在京高級顧問和理事,團體會員代表,管樂生產、銷售商代表等150多人出席會議。
中國管樂學會成立以來,共聘任高級顧問81人,理事150人,團體會員90多家,個人會員1100多人。其成就有:指定樂網為其官方網站并創辦電子會刊《管樂世界》;先后與日本、美國、新加坡、泰國以及港、澳、臺地區的管樂組織建立工作聯系;2005年10月成功舉辦“中國首屆非職業優秀管樂團隊展演”等。在此基礎上,學會將于2006年組織舉辦6-8次管樂專家公開課;與中央音樂學院聯合舉辦全國管樂重奏比賽;擬與江西南昌市政府聯合舉辦“首屆南昌國際軍樂節”等。
民族管弦樂新作品征集評選結果揭曉
本刊訊為推動中國民族管弦樂作品的創作,發展和繁榮民族管弦樂藝術,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和中國廣播民族樂團聯合主辦了首屆“民族管弦樂新作品征集評選”活動。此項活動共收到70余部參賽作品。2005年12月1日至6日,由資深作曲家、指揮家、理論家組成的評委會對這70余部參賽作品的錄音光盤和總譜進行了初評,評出12部作品入圍進入決賽。
從2006年3月1日開始,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連續4天試奏排練決賽作品,并邀請曲作者出席排練現場,直接聽取他們的創作意圖和對作品演奏的要求。3月5日下午在北京音樂廳進行決賽,以評委觀看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現場演奏的方式進行打分,最后評出獲獎名次。評委會由劉文金(主任)、艾力群(副主任)、樸東生、何占豪、李執恭、施萬春、魯日融、梁茂春、張大森組成。當晚在北京音樂廳舉行了頒獎儀式和獲獎作品音樂會。
獲獎名單如下:
金 獎:(空缺)
銀 獎:《空城計》(姜瑩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生)、《駿馬奔馳》(駱季超曲,福建省歌舞劇院)。
銅 獎:《幻想曲》(房曉敏曲,星海音樂學院教授)、《沂蒙暢想曲》(李云濤曲,山東藝術學院教授)、《火紅的安代》(張翰書曲,中國東方歌舞團)。
優秀作品獎:《茶馬古道行》(吳華曲,中國東方歌舞團)、《川藏風情》(房曉敏曲)、《西部山林》(梁智弘曲,深圳)、《天仙配》(徐堅強曲,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一枝花》(張式業曲,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邊寨素描》(蕭冷曲,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國年》(郭龍曲,四川音樂學院講師)。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