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江
課程體系的構建和設置是學科教育改革研討的核心問題, 對培養合格人才、提高教育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學科課程體系和內容的優化與改革對于高素質IT人才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探討了課程改革的推進思路,并介紹徐州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學科課程改革具體實踐舉措。
一、軟件工程專業的教育改革
軟件工程專業教育中各個環節的設置,從課程體系、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都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其中,教學內容是實現培養目標的直接載體,要實現軟件工程教育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的目標,必須將教學思想和體系的改革放在核心位置上。
1. 課程培養方案和體系的完善
本科院校軟件工程教育的定位是培養工程與技術方面的專門人才,即強調工程意識的形成,突出工程過程的基本概念、工程能力的培養與應用。培養方案的內容主要涉及四個方面:技術與方法、過程與管理、工具與環境、標準與規范。培養過程既考慮內容的連續性、繼承性,又考慮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培養體系基本涵蓋如下層面:
1) 基本理論層面
介紹軟件工程基本理論,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術、工具與環境等,其中傳統的軟件工程方法和技術等內容不能沒有,但不能占用太多的課時,而對于較新的技術和方法如在面向對象的方法、項目管理方法、相關的開發工具和開發環境等方面,則應該花較多的課時加以介紹,安排合適的課程訓練。
2) 技術管理層面
介紹軟件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軟件項目管理、軟件風險管理、軟件質量管理、軟件配置管理、軟件過程管理等方面。主要以軟件過程為主,包括美國的SEI的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MMI、ISO9000-3、國家行業標準《軟件過程成熟度模型SJ/T11234》和《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J/T11235》、小組軟件過程TSP以及個體軟件過程PSP等??梢圆捎谜n堂討論、分組討論的形式,對軟件過程加以理解或通過實例化過程和模擬加以掌握。
3) 工程實踐層面
可以通過軟件工程的綜合應用實踐,相對集中的課程設計,或實際軟件項目的參與開發等方式進行,必要時可以跨學期進行。通過建立校企合作,實習基地,把企業作為學生的另一個課堂,使學生在畢業前了解企業生產軟件產品的過程,在專家和項目工程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實時參與最新技術項目的開發與實踐。在企業氛圍中體驗實踐操作過程,積累原始從業經驗,對于促進已經掌握的知識的消化、吸收和整合將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通過組織CXO論壇,邀請知名IT企業的CEO、CIO、CTO進行講座,以及對創業的模擬演練可培養學生的IT業務運作能力,為學生創業提供充分的技術服務和后備支持。
2. 教學過程組織和實施
由于軟件開發工作的分工愈來愈細,對開發人員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的要求也由較廣泛變得較專一,因此,軟件工程教育必須正確處理好寬廣扎實的基礎與精湛的專業技能之間的關系,即要避免“全能式人才”培養的方式,也不能采取“專業培訓式”的實用主義態度。因而學科教學模式要適應靈活性、多元性、伸展性的要求,必須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靈活組織個性教學,打破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方式,軟件工程的個性教學應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1) 人才培養層次細化
培養過程中應考慮學生興趣特長,業務基礎等因素,按照軟件分析人員、系統分析人員、軟件設計人員、編程開發人員、測試人員、系統管理人員、市場營銷管理、項目實施顧問等層次實施專門人才分層培養。
2)個人素質培養
特別是學生團隊意識和項目合作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善于利用團隊和項目資源,養成善于同其他人合作的意識和習慣。
3)職業態度的養成
注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養成積極的人生與健康觀以及樂觀進取的職業態度和職業涵養。
4) 管理能力
強調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包括組織領導能力、項目團隊管理能力、戰略決策能力等。
5)軟件文化與職業道德修養
軟件學科的科學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軟件也是人進行思維的產物,是信息處理的工具。軟件的設計、開發和使用不可避免地受使用者、開發者等的人文因素的影響。文化性修養,表現在不僅要繼承傳統的歷史文化,為當前文化現狀所接受,而且它還以其獨特的方式開創信息時代的新文化。因此,軟件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而且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修養和良好的軟件工程師職業道德素質。
6)其他基本素質與技能的培養
這些素質與技能包括口頭與書面語言表達及應用能力、人際交往與溝通協作能力、財務管理知識、法律知識等。
二、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踐
傳統的理工科人才培養模式中,由于普遍缺少對學生工程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訓練,同時也缺乏訓練所需的教學環境,培養出的學生與產業界的需求往往存在較大的脫節,難以快速融入現代IT企業的運作。因此,迫切需要對軟件專業的教學體系進行工程實踐化改革,我院在順應新形勢教改和社會需求、在進行軟件工程專業工程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方面,自1997年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
1. 培養中緊緊圍繞一個教學理念
一個教學理念,指牢固樹立工程化能力培養與基礎理論教學、專業能力培養并重的教學理念,把工程化實踐教學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任務之一,通過全方位改革軟件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充實課程體系及內容、改進教學模式,逐步建立工程化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全面體現工程化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的思路,進而形成了一個融基礎理論、實驗教學、工程實踐為一體的整體化培養機制,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以逐步適應現代軟件產業的需求。
2. 實施中切實狠抓兩個培養階段
兩個培養階段,指分別設置工程化教學階段和專業實習階段,自始至終把工程化素質培養作為學生全培養中的主線。在工程化教學階段,一方面獨立設置了多門以培養學生工程能力和職業素質為主的學分課程;另一方面對操作系統、程序設計、數據庫系統、多媒體技術等十多門傳統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工程化改造,充實工程教學內容,引入實習大作業,課程設計環節。在專業實習階段,建立了跨度為半年的全時制企業實習制度,在本地以及周邊軟件企業中設立專業實習基地,通過真實的企業氛圍和開發環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職業素質。
3. 評價中靈活運用三種評價模式
緊密圍繞工程化實踐教學的要求,我院軟件工程系列課程評價體系中增加了實習點人才素質評價,項目實踐環節評價(要求30%以上),形成了與專業理論知識考核三種模式并重的考核體系,并將系統實現、文檔和答辯作為學生的基本考核指標,在一些課程中還引入了團隊評分制。將企業反饋和實習生/畢業生調查引入教學評估體系,通過收集企業和學生的反饋來指導教學和課程設置的做法,不僅完善和充實了評價體系,也為我院學生培養形成了良好的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機制,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