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經理人股票期權計劃的確認、計量及會計核算等進行了探討。認為經理人股票期權既要費用化,又要權益化;而且,應根據經理人股票期權在授予日股票市價與行權價之間關系的不同,確定計量時間,并進行會計核算。
90年代后期,經理人股票期權計劃(ESOP)被逐漸引入我國,隨著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實施或準備實施經理人股票期權計劃,規范其會計處理無疑成為保障經理人股票期權計劃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之一。
期權(option)又稱“買賣權”,一般分為買入期權(call option)和賣出期權(put option)兩種類型。股票期權(stock option)又被稱為認股權,是由企業所有者向經營者提供激勵的一種報酬制度,是一種買入期權。在我國,股票期權的主要激勵對象是經理人,而非普通員工。因此,筆者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就經理人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問題進行了探討,期望其能對我國經理人股票期權計劃的會計處理提供一點借鑒和參考。
一、經理人股票期權的確認和計量
(一)經理人股票期權的確認
經理人股票期權的內在價值是股票期權的行權價格與股票當前市場價格的差額。當行權價格低于股票當前市場價格時,買入期權就具有正的內在價值;當行權價格等于(或高于)股票當前市場價格時,買入期權的內在價值就為零。筆者從這個角度分別不同情況對經理人股票期權的計量日期、會計核算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目前,在我國會計理論界對股票期權的歸屬存在兩種觀點:“費用觀”和“利潤分配觀”。“費用觀”認為公司授予的股票期權是一種經濟利益的讓渡,根據配比原則,這種補償成本的總額應作為費用,在經理人提供相應服務的期間內攤銷計入損益表。“利潤分配觀”認為經理人股票期權的授予,有效地將經理人的利益與企業本身的價值增長聯系起來,是經理人參與企業利潤分配的一種方式。然而,無論哪種觀點都很難令人信服,兩種觀點都沒有很好地體現經理人股票期權的特征。
筆者認為,經理人股票期權具有可轉換債券的類似特征:首先,企業沒有支付經理人提供服務的現金,而是用股票期權方式授予經理人,行權前的股票期權相當于企業欠經理人的一筆負債;然后,當經理人行權時這項負債就變成了股權。因此,經理人股票期權應該分別按照“費用觀”和權益化的觀點進行會計確認。在股票期權授予日及授予期間,根據股票市價與行權價之間的關系,按照“費用觀”對其進行會計確認;在經理人行權時,將其權益化;此后,經理人根據持有的股票數量一起與股東分享利潤。
(二)經理人股票期權的計量
1.經理人股票期權計量時間的選擇
目前,對于經理人股票期權計量日的觀點主要有:在授予日開始計量或在行權日開始計量。第一種觀點認為,從授予日起經理人為將來能夠行使該權利開始向企業提供勞務,企業開始承擔授予該權利的義務。因此,費用就應在授予日確認,并在經理人服務期間分期攤銷,這樣做符合收益與費用的配比原則和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原則。也有一些學者主張,經理人股票期權不應在授予日作為費用入賬,而應在行權時入賬。認為經理人股票期權在授予日只是達成了企業和經理人之間的一種契約,并沒有發生股票和現金的實際交付業務,經理人將來是否行權取決于企業未來股價的變動情況。
筆者認為,應根據經理人股票期權在授予日及授予期間股票市價與行權價之間的關系確定計量時間。
(1)當授予日股票市價小于或等于行權價時,經理人股票期權內在價值為零,此時不進行確認,無需進行賬務處理,但須在備查賬簿中進行記錄。在每年年末調整日,當股票市價超過行權價時要確認,并進行賬務處理。若直至行權日,股票市價仍小于或等于行權價,那么則一直無需確認。
(2)當授予日股票市價大于行權價時,經理人股票期權內在價值大于零,此時要確認,并需進行賬務處理。
2.計量基礎的確認
美國的會計準則認為,股票期權價值的衡量或期權費用的確定,應選擇“公允價值法”和“內在價值法”。內在價值法指用內在價值來計量股票期權價值。以公允價值法衡量股票期權價值時,要采用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并在授予日考慮股票期權授予日的股票市價、股票價格的波動幅度、距股票期權行使日的時間、行使價格和股票期權有效期內無風險利率等。
筆者認為,在目前條件下,我國經理人股票期權會計不宜采用公允價值法。有研究表明,我國目前的證券市場正處在從無效市場向弱有效市場過渡的階段,初步形成了弱有效市場。在這個市場中,股價與公司凈收益背離現象還較為嚴重,股票期權制度賴以存在的市場環境并不存在。因此,計算簡單的內在價值法便成為我國目前經理人股票期權會計計量的選擇。具體原因在于:
(1)我國目前實行的經理人股票期權的行權日和行權價格大多能清楚地知道,使用內在價值法沒有太多的障礙。
(2)代理問題及信息不對稱使我國股東對經理人股票期權了解不多,計算簡單的內在價值法便于他們掌握和使用會計信息。
(3)內在價值法可以使企業承擔較低的成本,使企業利潤相對增高,有利于企業參與市場競爭。
(4)我國股票市場本身不十分完善,目前僅形成了弱有效市場,股票期權市場尚未形成,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完善,因此在技術上不具備采用公允價值法的前提條件。
隨著我國股票市場和經濟環境的逐步規范,科學合理地確定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是可以辦到的,但就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內在價值法是更適合的選擇。
二、經理人股票期權的核算方法
本文根據經理人股票期權在不同時間股票市價與行權價之間關系的不同進行賬務處理。
(一)在經理人股票期權授予日
當股票市價小于或等于行權價時,經理人股票期權內在價值為零,此時不需進行賬務處理,只需在備查賬簿中記錄;當股票市價大于行權價時,經理人股票期權內在價值大于零,此時需進行賬務處理:
借:遞延報酬成本[(授予日股票市價-
行權價)×行權股數]
貸:股票期權
(二)經理人股票期權授予期內每年年末調整日
經理人股票期權授予期內每年年末應反映由于股價變動對股票期權價值的影響以及每年年末遞延費用的攤銷情況:
1.股票市價在授予日小于或等于行權價
在年末調整日時,股票市價仍小于或等于行權價,仍不進行賬務處理;若股票市價超過行權價,則需進行賬務處理:
借:遞延報酬成本[(調整日股票市價-
行權價)×行權股數]
貸:股票期權
并進行攤銷(本文中每年年末調整日的股票期權攤銷采用的是未來適用法):
借:管理費用[遞延報酬成本余額/期權授予期尚有的年數(指本期調整日至行權日之間的加權平均年數)]
貸:遞延報酬成本
以后年度每年年末調整日的賬務處理:
(1)若股票市價上升
借:遞延報酬成本[(本期末調整日股票市價-上期末調整日股票市價)×行權股數]
貸:股票期權
攤銷的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遞延報酬成本余額/期權授予期尚有的年數)
貸:遞延報酬成本
(2)若股票市價下跌
借:股票期權
貸:遞延報酬成本[(上期末調整日股票市價-本期末調整日股票市價或行權價)×行權股數](注意:要以股票期權貸方余額為限進行沖銷。)
攤銷的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遞延報酬成本余額/期權 授予期尚有的年數)
貸:遞延報酬成本
[注意:當遞延報酬成本余額為貸方(遞延報酬成本一般情況下不會有貸方余額,但當在上一期已對遞延報酬成本進行了攤銷,而在本期期末調整日股票市價下跌幅度較大,當調整沖銷的遞延報酬成本凈額超過攤余的遞延報酬成本借方余額時,會出現貸方余額。)時,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借:遞延報酬成本
貸:管理費用(遞延報酬成本余額/期 權授予期尚有的年數)]
2.股票市價在授予日大于行權價
(1)若股票市價上升
借:遞延報酬成本[(調整日股票市價- 授予日股票市價)×行權股數]
貸:股票期權
攤銷的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遞延報酬成本余額/期權 授予期尚有的年數)
貸:遞延報酬成本
(2)若股票市價下跌
借:股票期權
貸:遞延報酬成本[(授予日股票市價-調整日股票市價或行權價)×行權股數] (注意:要以股票期權貸方余額為限進行沖銷。)
攤銷的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遞延報酬成本余額/期權授予期尚有的年數)
貸:遞延報酬成本
[注意:當遞延報酬成本余額為貸方時,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借:遞延報酬成本
貸:管理費用(遞延報酬成本余額/期權授予期尚有的年數)]
(三)經理人股票期權行權日
“股票期權”賬戶不會有借方余額,當“股票期權”賬戶也沒有貸方余額時,也就是此時股票市價小于或等于行權價,經理人一般不會行權,無需進行賬務處理。
當“股票期權”賬戶有貸方余額時,股票市價大于行權價,經理人行使股票期權。首先應根據行權日的股票市價調整股票期權的余額;然后將遞延報酬成本的余額全部攤銷完畢;最后進行“費用法”轉換為權益法的會計核算,在會計上應反映收到股票期權持有人行權所支付的款項,結清應付股票期權,并按股票面值反映股本的增加,按股票市價與面值的差額反映資本公積的增加。由此,這項負債就變成了股權,對其的會計處理,也由“費用法”轉換成了權益法。
根據行權日的股票市價調整股票期權的余額:
1.若股票市價上升
借:遞延報酬成本[(行權日股票市價-上期調整日股票市價)×行權股數]
貸:股票期權
攤銷的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遞延報酬成本全部余額)
貸:遞延報酬成本
2.若股票市價下跌
借:股票期權
貸:遞延報酬成本[(上期調整日股票市價-行權日股票市價或行權價)×行權股數] (注意:要以股票期權貸方余額為限進行沖銷。)
攤銷的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遞延報酬成本全部余額)
貸:遞延報酬成本
[注意:當遞延報酬成本余額為貸方時,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借:遞延報酬成本
貸:管理費用(遞延報酬成本全部余額)]
經理人行權的會計核算為:
借:銀行存款(行權價×行權股數)
股票期權[(行權日的股票市價-行權價)×行權股數]
貸:股本(股票面值×行權股數)
資本公積——股票期權溢價(差額)
(四)經理人股票期權提前中止的會計處理
如果股票期權受益人在期權授予期內離職或其他原因提前中止股票期權,則應沖銷股票期權,核銷尚未攤銷的遞延報酬成本和沖減已入賬的管理費用。其會計分錄為:
借:股票期權
貸:管理費用(已入賬的)
遞延報酬成本(尚未攤銷的)
三、經理人股票期權會計的披露及其他應注意的問題
(一)經理人股票期權會計的披露
為了真實、公允、及時地為報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實施經理人股票期權的上市公司應當在財務報告中充分披露以下相關資料:
1.經理人股票期權會計核算所采用的會計政策和方法。
2.對公司業績和權益影響的情況,包括本年度記入當期損益的股票期權攤銷額,年末股價變動對股票期權價值影響的金額以及對以后年度損益的影響額,股票期權行權對股本和資本公積變化的影響等。
(二)其他應注意的問題
1.本文中的會計核算方法中每年年末調整日的遞延報酬成本攤銷方法,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例如可以采用每月月末調整、每月月末攤銷的方法,雖然在會計核算上會麻煩些,但更符合客觀性原則。
2.本文會計核算中所涉及到的賬戶僅是一個名稱,有待進一步商榷。例如,“遞延報酬成本”賬戶可以改為“長期待攤費用——遞延報酬成本”賬戶。
3.本文中提到的會計處理方法簡便易行,適合我國目前的經濟環境,但隨著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完善,最終會被其他更為科學、更為合理的方法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