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筆者去浙江采訪時,幾個從事不同行業的老板都對筆者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做市場和種地是一樣的道理,你必須先播種,然后澆灌、除草。最后才能收獲市場。換言之,企業無論大小,都要先投入,后產出。越想賺錢的人,就越賺不到錢。
在競爭激烈的商戰中,變機遇為快速行動力是戰勝對手的重要原因。機遇來臨時,誰具有了快速行動力,誰能贏得主動,誰就贏得了市場權。而一個企業要占領全國市場,首先要在本地站穩腳跟。首先要贏得“主場”優勢。本期封面人物許愛東正是憑借“主場”優勢,在短短三年間,用起家的8萬元迅速建立起了一個由1300多家連鎖加盟店構筑而成的銷售網。這張網覆蓋了除臺灣之外的所有省市區,并以絕對優勢成為中國竹炭行業里第一品牌。
從經濟學角度講,如果把許愛東的企業產值拿到全國去比,充其量也就是一個縣域經濟含量,但是,以小見大,我們仍能從賣炭翁的經營中看到這個女子的能力。在此,筆者獲得了一種啟迪,企業都需要戰略。而戰略思維的價值在于,在產品熱銷階段,就為誠信打下了基礎。用誠信作橋梁,就建立起了企業同顧客的信賴紐帶。
中國古代有個故事說的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雖然這個故事有些夸張,但非常有哲理。名燥一時的德隆企業曾d6610e9a995c8944d5f91ecd80860b8b經得益于資本運作,而它的轟然倒下也是因為資本周轉出現了問題。因此,在企業管理中,出現危機時謹防殃及池魚,就顯得非常重要。正如地處杭州的搜配網掌門人王康存比喻的那樣,經商到一定境界,就是擺弄資本的藝術。擺弄得好,就可以提高企業資本運營的效率。同產業經營不同,資本運作則是一項高風險的智力游戲。資本的驚險度如同在懸崖上暫時找到平衡的飛機,一只小鳥落上都可能會打破平衡,讓飛機跌入谷底。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危機是無法杜絕的。那么當危機發生時,老板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