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壟斷行業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
當前,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對外開放領域的不斷擴大,石油石化、電信、電力、民航等行業中央企業寡占經營的相對競爭格局以及地方城市國有供水、供氣、供暖等行業企業相對獨占經營的局面將面對日益增加的開放和競爭的壓力。加快這些行業企業的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建設,加快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剝離企業代行政府行業管制及資源分配的職能,繼續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使之成為真正獨立的市場主體,參與市場而不是主導和支配市場,是深化企業改革的重要目標。
二、加快推進壟斷行業企業的產權多元化
產品生產供應與服務市場的排他性和資本投入市場的排他性是壟斷行為兩個最為顯著的標志。在資本進入環節放松管制,有選擇地對外開放,更多地吸收民營私人資本參股石油石化、電信、電力、民航等行業的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城市供水、供氣、供暖等公用企業。參股層面可以是集團整體上市公司,也可以是集團主業股份公司,還可以是集團公司或總公司產業鏈上的中小輔業企業資產。通過上述形式,加快推進這些行業企業的產權多元化,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在寡占、獨占經營領域積極引入競爭環節,打破自然壟斷條塊分割的經營格局,培育服務競爭的市場主體。
三、加快推進國有企業產業資本與國家金融資本的融合
市場競爭格局之下,原有行政單位轉制成立公司形成的自然壟斷經營格局將被逐漸打破,競爭的殘酷性使企業間的關停并購行為成為了一種常態。我國石油石化、電信、電力、民航等行業中央企業以及地方城市國有供水、供氣、供暖等公用企業,生產集中度和規模經濟效益不比美國企業差,有的行業甚至遠遠高于美國企業。但我國企業的對外擴張性卻遠遠比不上美國企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企業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不夠,金融實力不足,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
四、加快推進壟斷行業企業的科技化與國際化
現代企業壟斷日益呈現科技化與國際化的特點,手段更加隱蔽和更加具有欺騙性。據此,我國相關企業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提早采取相應的對策。首先,要緊密跟蹤世界先進技術成果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積極參與新產品、新技術應用標準的制定,積極研發自主知識產權,促進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推廣和應用保護;其次,要大力倡導和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標準,不斷改進服務水平,模范實踐誠信經營、守法經營、公平競爭和公平交易,維護好企業在消費者、投資者和合作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再次,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大力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市場營銷方法,吸引國際資本和人才為企業發展服務。
五、加快推進壟斷行業企業與政府監管體制的同步改革
深化壟斷行業企業的改革必須與改革政府監管體制同步進行。應該說,我國現行的對石油石化、電信、電力、民航等行業企業以及地方城市供水、供氣、供暖等公用企業的監管存在著許多矛盾與問題,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很不適應,是政府改革不到位的表現。其中也不乏對某些行業企業進行保護和對市場競爭采取某些偏袒限制的政府行為,客觀上可能構成了所謂的“行政性壟斷”。政府應當鼓勵競爭,促進改革與創新,以市場機制分配社會公共資源,為市場參與者搭建自由平等、公正公平、合法合規的游戲平臺,保證資本的純潔性和競爭的健康性,并最終以消費者或公眾的利益選擇來裁決反壟斷的終極目標。現階段,政府對石油石化、電信、電力、民航等行業的大型中央企業,以及地方城市供水、供氣、供暖等公用企業的監管,主要是管生產資源、管進入與退出、管產品質量與標準、管批發與零售價格、管競爭規則。這些監管內容分散在各級政府的多個部門,有綜合監管的,也有分散監管的,更有專業獨立監管的,常常是政出多門、相互牽制,帶來一系列的矛盾與問題,很難準確、迅速地反映市場信息,致使市場信息失真、導向失靈、走向失控,很難真正發揮市場機制的有效作用。為此,政府應當集中歸并分散的監管部門及監管職責,使政府管制真正具有權威性和有效性。
(作者單位:國務院國資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