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國家環??偩?、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關于鋼鐵工業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加快結構調整的通知》。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出臺控制鋼鐵工業總量淘汰落后加快結構調整調控政策的意義是什么?
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鋼鐵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和消費國,為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值得注意的是,鋼鐵工業在快速增長的同時,由于受體制和機制不完善的影響,粗放型特征非常明顯,近兩年來,盲目投資問題尤其突出,為此,國家對鋼鐵行業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總體上看,這一輪宏觀調控對抑制鋼鐵工業盲目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積極成效。但產能過剩的后果開始顯現,具體表現在:產能過剩的矛盾十分突出;資源供給和環境容量難以支撐;低水平產能占相當比重;行業惡性競爭已經出現;產業集中度進一步下降。這些問題如不及時加以解決,資源、能源、運輸和環境矛盾將進一步加劇,并引發市場惡性競爭,國際貿易摩擦,企業虧損面擴大,一些企業將被迫停產,失業人數增加,銀行呆壞帳擴大等,我國鋼鐵工業有可能再次喪失由大到強轉變的重要戰略機遇。因此,鋼鐵工業把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和結構調整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鋼鐵工業發展的重要任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的重要舉措。
問:控制鋼鐵工業總量淘汰落后加快結構調整宏觀調控政策制定時是否廣泛征求地方和企業的意見?
答:為確保此次宏觀調控措施,積極穩妥,取得實效,我委在《通知》形成初稿期間,分別兩次組織召開地方發改委、鋼鐵協會、中咨公司和企業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參加的座談會,對《通知》具體內容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最終出臺的《通知》是在最大限度吸取地方、企業和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形成的,可以說內容更加完善,措施成熟可行,有針對性,法律依據充分,市場機制作用得到體現,淡化了行政干預。
問:控制鋼鐵工業總量、淘汰落后、加快結構調整的目標是什么?
答:控制鋼鐵工業總量、淘汰落后、加快結構調整的目標,嚴格控制鋼鐵工業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十一五”期間,淘汰約1億噸落后煉鐵生產能力,2007年前淘汰5500萬噸落后煉鋼能力等,2006年淘汰落后產能工作要取得實質性進展;鋼鐵工業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結合城市鋼廠搬遷和淘汰落后產能,建成曹妃甸等沿海鋼鐵基地;產品結構調整取得進展,主要產品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2010年板帶比達到50%;加快兼并重組,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形成2—3個3000萬噸級、若干個千萬噸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國內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的比例達到50%以上。
問:控制鋼鐵工業總量、淘汰落后、加快結構調整工作應把握什么樣的原則?
答:在下步各項工作中要切實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原則:
一是堅持市場機制為主,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推動和基礎性作用的同時,要采取有效經濟的手段,嚴格執行環保、土地、信貸等法律法規。宏觀調控是完善和發揮市場機制、順利實現優勝劣汰的必要措施。
二是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原則。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按照鋼鐵產業政策和規劃的要求,有保有壓,堅持總量調控和結構調整相結合,扶優與汰劣相結合,兼并重組與關停相結合,現有企業改造與搬遷相結合。
三是注重平穩發展,防止大起大落。在目前比較脆弱的市場形勢下,要審時度勢,把握宏觀調控的力度,當前首先要不放松現有政策的執行力度。
四是注意標本兼治,建立長效機制。
問:為保證實現控制鋼鐵工業總量淘汰落后加快結構調整的目標,要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答:一是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鋼鐵產業發展政策。
二是嚴格控制鋼鐵工業生產能力。各地政府要依法把違規項目停下來,各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對國辦發[2003]103號文件下發后仍繼續違規審批和建設的項目要從嚴查處,嚴把項目準入關。
三是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按照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關閉一批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不具備生產條件的落后生產能力。2007年前重點淘汰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2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的落后能力;2010年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等其他落后裝備的能力。對有淘汰裝備的企業,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能源、水、電供應、流動資金貸款、鐵礦等資源配置以及項目審批等方面采取相應限制措施,促其盡快淘汰。
四是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支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改善品種質量,降低消耗,加強綜合利用、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并對調整布局方面有重大影響和帶動作用的項目。對于淘汰企業轉產其他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土地、金融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五是推進鋼鐵企業的聯合重組。要按照市場優勝劣汰原則,鼓勵有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以資產、資源和市場為紐帶,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聯合重組,促進鋼鐵產業集中度的提高。金融、社保、財稅部門要制定鼓勵兼并重組的政策,提供必要的方便。
六是加強行業自律。鋼鐵工業協會要及時發布關系行業健康發展的需求預測、產能變化、落后生產能力等信息,企業要加強行業自律,統一思想認識,規范行業秩序,避免無序競爭和盲目發展。
七是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問:為什么將淘汰落后煉鐵能力的期限延到“十一五”期間?
答: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中指出,在“十一五”期間,淘汰約1億噸落后煉鐵生產能力,2007年前淘汰5500萬噸落后煉鋼能力等,2006年淘汰落后產能工作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對淘汰落后期限的確定,與《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有所不同,應該說《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提出的2007年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2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裝備,目標是正確的,《通知》之所以將淘汰落后煉鐵能力的期限延到“十一五”期間,主要是考慮到實踐中的一些具體情況:
一是從我國鐵、鋼能力平衡情況看,現有煉鐵落后產能(1億噸)要大于煉鋼落后產能(5500萬噸),而煉鐵現有和新增產能比煉鋼現有和新增產能小3000萬噸/年左右,且我國鋼鐵工業以長流程為主,2007年前淘汰全部落后煉鐵能力有困難,但淘汰5500萬噸落后煉鋼能力是可行的;
二是落后煉鐵產能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等省,分別占本省煉鐵總能力的46.9%和50.7%,若在2007年前全部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產能,不僅地方任務重,壓力大,矛盾集中,而且即使勉強下達,也難以實現。
問:淘汰落后產能(包括裝備和工藝等)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答:淘汰落后產能(裝備、工藝等)的主要法律法規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96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4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等。
問:為什么要淘汰300立方米以下高爐和20噸以下轉爐?
答:《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中均明確規定淘汰3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爐和20噸及以下小轉爐、小電爐等落后設備,這是具有行業法規效力的規定,冶金企業要嚴格執行。另外,落后的小高爐、小轉爐和小電爐與大型設備相比,在運行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具體問題,即能源消耗高;資源的極大浪費;環境污染嚴重;生產效率低;不支付環保、資源綜合利用成本。
問:此次鋼鐵工業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加快結構調整有哪些特點?
答:一是以法律為依據。在鋼鐵工業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加快結構調整工作中,嚴格按照《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96修正)》、《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4年修訂)》、《清潔生產促進法》、《安全生產法》以及《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等已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關閉一批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不具備生產條件的落后生產能力。
二是最大限度地廣泛征求意見,提高市場參與度。
三是經濟、行政手段相結合。除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外,在鋼鐵工業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加快結構調整工作中還輔之以必要的經濟和行政手段。如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差別水價、電價政策,加大能耗高、污染重、裝備水平低的落后產能的運行成本,加快其退出市場的步伐,同時,要求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國家環??偩?、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銀監會、證監會等有關部門對違規項目及有落后產能企業不辦理相關手續。
四是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作用。市場供大于求,價格下滑,對結構調整、淘汰落后具有積極作用??渴袌隽α刻蕴浜?,比起用行政命令強行關閉來說,導致的社會矛盾要小得多。因此,《通知》盡量淡化行政色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促進公平競爭。
五是政府承擔校正“市場失靈”的職責。鋼鐵市場總是有波動的,如果任由落后生產能力隨著鋼鐵市場的漲跌而進出,不符合社會整體利益,對先進企業也是不公平的。而這個問題,單靠市場機制是不可能解決的,政府承擔糾正這種“市場失靈”的責任。
六是中央、地方相關部門形成合力。鋼鐵行業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和結構調整具有涉及面廣、市場性強、政策配套和依法行政的特點,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積極主動,各司其職,及時總結淘汰落后和結構調整的經驗,加強對地方的指導。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淘汰落后工作,形成地方政府主導,部門配合聯動的工作體系。地方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向當地政府提出淘汰設備、關停企業的意見,在政府統一組織下,依法實施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