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公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勞動密集型國家,勞動力價格低廉,是支撐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價格在世界商品市場上持續保持競爭優勢的砥柱性力量。但是2006年以來,來自國內外市場的信息資料不斷顯示,我國的勞動力價格優勢正在逐漸消失,正在被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所取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了解一下“里昂惕夫之謎”和國際經濟理論界對“里昂惕夫之謎”的猜析,也許會給我們從源頭上制定相關對策提供一些啟迪。
一、謎題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里昂惕夫(M·G·Leonteafe)在1953年發表的題為《國內生產和對外貿易:美國資本地位的再審查》論文中,在對美國200個產業生產100萬美元出口商品的資本有機構成與同期進口100萬美元替代品的資本有機構成進行比較分析后發現,美國出口商品的資本有機構成低于進口替代品的資本有機構成。里昂惕夫據此認定:美國的出口商品更多密集的是勞動要素,而不是本國豐富的資本要素,在美國的產業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業占據主體地位。
20世紀70年代末,里昂惕夫在其發表的另一篇題為《要素比例和美國貿易的結構:進一步的理論和經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