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對穩定化肥市場價格,維護農民利益,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極為重視。為了解春耕前各地化肥市場價格情況,掌握市場價格走勢,有針對性地制定化肥價格監管措施,最近,我們赴江西、湖北省等5個市(縣),對4家化肥生產企業,11個化肥流通企業和一些農戶進行調查,并同當地政府有關主管部門進行了座談。調查顯示,兩省今年化肥供求基本平衡,隨著春耕開始,化肥價格雖然會有一定幅度上升,但今年化肥價格總體將基本穩定。
一、兩省化肥市場需求和價格基本情況
(一)化肥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2005年湖北全省9家化肥生產企業尿素實際產量165萬噸,全省每年農業用尿素90萬噸,尿素資源供大于求,部分產量輸出省外。江西省預計今年全省生產化肥300萬噸,市場需求約360萬噸。其中尿素生產80萬噸,市場需求140萬噸,缺口的60萬噸尿素,國家已安排淡季儲備40萬噸,省級儲備10萬噸,各承儲企業正在積極籌措資金并加緊調運到位,其余不足部分由省外(陜西、山西、河南)調運。據江西省宜春、湖北孝感的一些化肥批發商反映,今年貨源充足,化肥隨時都能購買到,而去年卻有錢買不到尿素。
(二)當前化肥市場價格基本平穩
1.尿素出廠價在規定價格內波動,并開始緩步上揚。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調整了國家管理化肥企業的出廠價,由最高出廠限價1650元/噸提高為1725元/噸,每噸提高了75元。江西省對省管化肥企業規定的最高出廠價是1782.5元/噸。江西省某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尿素1月份出廠價是1500—1600元/噸,2月份出廠價為1650元/噸,去年同期是1720元/噸。中石化某化肥廠尿素2月22日出廠價為1700元/噸,1月份為1680元/噸。隨著春耕到來,用肥量增加,尿素出廠價已開始緩步上升。
2.尿素批發價、零售價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據調查,江西省宜春市1月份尿素批發價是1680元/噸,2月下旬為1700元/噸,去年同期是1720—1750元/噸。江西省高安縣的尿素批發價為1740—760元,比去年同期低80—100元左右。湖北省物價局2月中旬對省內主要糧食主產區監測,尿素零售價為1720—1860元/噸,去年備耕時最高價為1880元/噸。荊州市荊州區今年2月下旬尿素零售價是1800元/噸,而去年同期為1850元/噸。今年前兩個月尿素批發、零售價較低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經銷戶現在賣的尿素大多是去年年底價格最低時進的貨;二是現在未到備耕用肥高峰,大多數農民還沒有購買化肥;三是農民對今年糧食價格水平預期不強,擔心糧價下跌,影響了購肥積極性。
二、今年化肥市場價格走勢分析
從兩省的情況調查和所掌握的材料分析,今年化肥供求基本平衡,價格走勢趨于和緩,但由于結構性、季節性等因素,在用肥旺季價格可能出現一定范圍的波動,影響化肥價格上漲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近兩年來,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扶持化肥企業生產,促進農資流通,保證農資供應,穩定農資價格的政策措施已初見成效。據初步分析,有幾方面的因素促使化肥價格基本穩定:
一是市場供求平衡。供給方面:2005年全國化肥產量增加到5220萬噸(折純),比上年增長8.6%。其中尿素1994.88萬噸,同比增長6.4%。由于近幾年尿素市場行情較好,新開工尿素項目較多,預計2006年尿素總產量與2005年相比預計增長7%左右。需求方面:2006年農用化肥需求比較平穩,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尿素的需求增長率預計在5.5%左右。進出口方面:國家對化肥出口采取嚴厲的限制措施,2005年化肥進口1396萬實物噸,同比增長12.1%;尿素出口總量在157萬噸左右,比上年減少237萬噸,減幅60.2%。由于今年國家繼續對尿素征收出口關稅政策,化肥出口受到限制,相應增加了國內市場化肥供應量,最大限度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對穩定化肥價格將起到積極作用。
二是政策調控有力。國家繼續出臺扶持化肥生產、穩定農資價格的政策措施。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調高了尿素出廠價,此政策的出臺,促進了化肥生產企業的積極性。我們所調查到的化肥生產企業都表示,今年要開足馬力進行生產。各省政府對穩定化肥價格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湖北省2005年省級調度22.5萬噸尿素,專項用于支持水稻生產。省農資總公司以低于市場價格的優惠價供應給農戶。省財政廳按每噸100元、總計2250萬元,分別對化肥生產企業、農資總公司給予相應補貼,政策效果比較明顯。
三是淡季儲備增加。從2005年開始,為緩解化肥常年生產、季節使用的矛盾,國家實行了化肥淡季商業儲備制度。在2005年儲備605萬噸的基礎上,今年年初又新增195萬噸,到目前為止,儲備規模已經達到800萬噸。各省按照國家的要求,也相應實行了省級化肥淡儲制度。江西省2005年—2006年淡儲總量為10萬實物噸,其中尿素8萬噸,復合肥2萬噸。湖北省實行財政貼息冬儲10萬噸,省農資公司已全部落實。2004—2005年中化化肥湖北分公司淡儲總量13萬噸,較前一年增加儲備12萬噸。湖北全社會庫存量在25萬噸左右。化肥淡儲制度的實施,對確保春耕生產用肥,穩定農資市場,平抑旺季化肥價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已經起到積極作用。
四是市場監管到位。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春耕開始前,即下發了開展全國化肥價格和涉農收費專項檢查通知。全國各級價格監督檢查執法隊伍在2004年、2005年連續對化肥市場價格保持高壓態勢的基礎上,今年繼續為穩定化肥價格全力履行職責,積極開展工作。江西省九江市物價局以對政府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從化肥生產源頭到流通環節,實行“市縣聯動,雙管齊下”的全程監管模式,確保到農民手中的化肥不超過國家規定的價格。湖北省物價局組織了45個檢查組,對全省所有生產企業的化肥出廠價格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對違反價格政策的企業進行嚴厲處罰。
三、值得重視的幾個問題
(一)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企業成本壓力加大。從總體來看,2006年尿素生產成本繼續增加。煤炭價格放開,影響以煤為原料的生產企業。江西某化工公司生產原料煤炭主要從河南、貴州、山西調入,計劃外用煤每噸已上漲100元。湖北某化肥廠尿素生產制造成本從2003年的1117.76元/噸增長到2005年的1300.63元/噸,增幅12.99%。國家調整化肥用天然氣價格,每千立方米上漲50—100元,氣頭尿素生產企業生產成本將增加70—90元/噸。
(二)受成本制約,部分化肥廠實行限產措施。由于成本不斷增加,部分生產企業為減少虧損,采取了“限產壓量”、“減量定產”的措施,未滿負荷生產。如某化肥公司尿素年生產能力56萬噸,但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該企業前幾年生產原料為重油,今年改為煤炭),生產尿素嚴重虧損,所以采取了限產措施來減少虧損。2004年總公司允許該企業政策性虧損9100萬元,企業生產了尿素31.1萬噸;2005年允許虧損9000萬元,企業生產了尿素36.4萬噸;今年允許虧損6200萬元,企業將安排尿素生產45萬噸。
(三)有關部門多頭執法,增加了化肥經營者負擔。這次調查發現,化肥經營企業對工商、質檢機關,以及農業執法大隊在化肥“打假”中的多頭執法、收費多、“以罰代收”、只收費不服務以及交叉檢查和重復檢查等問題反映強烈。部分農資公司反映,進口化肥在商檢入關時已檢驗并收費,但化肥運到基層銷售,質檢機關還要重新檢驗,收費后才能銷售。一些化肥經銷戶反映,除每年交工商管理費外,工商機關還強制要求化肥經營者參加個體協會并每年收取會費2000元。一些化肥經營者反映,當地農業執法大隊對其經銷的每個化肥品種要收取200—3000元不等的檢驗費。化肥經營企業將這些費用全部計入經營成本,轉嫁給購肥農民,間接提高了化肥零售價格。
(四)政策宣傳還不到位,影響了政策措施效果。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地方政府部門到目前還沒有看到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做好2006年化肥生產供應和價格調控工作的通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家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部分中小化肥企業由于對政策不了解,對今年安排生產計劃心中無數。不少農民群眾對近期國家化肥政策知之甚少,總是憑感覺認為化肥價格還要上漲,影響了種糧的積極性。
四、進一步穩定化肥價格的措施建議
(一)增加供給,積極組織化肥企業開足馬力生產。有關公司要提高本系統化肥企業開工率,開足馬力進行生產,增加化肥生產和市場供給,滿足農業需求。同時,財政部門應繼續研究生產企業因生產化肥導致政策性虧損的補貼辦法。有關部門應繼續出臺對化肥生產企業的優惠政策,保證化肥生產企業生產成本基本穩定。
(二)擴大宣傳,把國家化肥政策盡快交給經營者和農民。國家對化肥生產經營企業給予了較多的優惠政策,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政府有關部門、新聞單位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全面、準確、及時地宣傳國家有關化肥政策,發布化肥市場信息。促使廣大農資生產經營者自覺遵守價格法規和政策,合理安排生產,依法經營;讓廣大農民了解價格政策,引導農民理性購肥,穩定農民消費心理,提高種糧積極性。
(三)加強協調,切實減輕化肥經銷企業負擔。工商、質檢和農業部門加強對經營化肥、種子、農藥的打假力度,對保護農民的合法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有關部門在對化肥市場檢查中應當進一步加強協調,避免交叉檢查和重復檢查,嚴格按照規定的項目和標準收費,嚴禁向化肥經營者亂收費,從而減少經營成本,降低化肥零售價格。此外,建議工商部門對化肥經銷戶的工商管理費應減半或全免。
(四)推進改革,積極構建現代農資流通網絡。針對化肥經銷集中采購、分散銷售、點多面廣的特點,供銷合作社應當總結推廣有關地方典型經驗,充分發揮農資公司化肥銷售的主渠道作用,大力發展農資連鎖經營,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切實讓利于農民。
(五)加大監管,繼續加強對化肥價格檢查力度。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價監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