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女性在我國教育事業中已能頂“大半邊天”。在許多人眼中,教師是最適合女性的職業之一:工作體面穩定,受人尊重,又能相夫教子。但走近女教師的世界,我們發現,女教師大多承受著來自社會、職業、生理的三重壓力,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身心之累。絕大多數女教師一身兼任多個社會角色,是老師,還是母親、妻子、女兒。遼寧省青少年研究會秘書長孫浩哲說:女教師與男教師一樣有奉獻精神,但她們更苦、更累、更難,壓力更大,在家庭責任、社會責任與職業責任面前往往面臨更多更大的矛盾。
當今社會由于競爭的激烈,人們的心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罹患各種心理疾病的人有增多的趨勢,其中,女性對壓力的感受尤其明顯。據統計,女性患抑郁癥、焦慮癥的人數是男性的3.5倍。心理學家周矩分析,女教師是極易產生心理疾病的從業人員之一。據調查的180名教師中,女性較男性更易出現生理疾病和心理障礙。現實生活中,壓力的來源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將女性教師面臨的主要壓力分為社會、職業和生理三個方面。
一、來自社會的壓力:盛名之累
經常聽到教師是“太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人們的心目中,教師就像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特別是女教師。一些成功人士找對象,眼睛總往女教師隊伍中找。因為他們覺得,女教師既有文化品位,又有道德修養,經濟收入也不錯,日后教育孩子及處理家庭日常關系,不用他們操心。這些頌揚,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對女教師職業的崇敬;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之中給女教師們施加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教師常常扮演的是為人師表的角色,他們接受了“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種職業,就不得不盡量滿足人們對這個神圣職業的要求。在中國的傳統理念中,女人始終擔負家庭中贍養老人,照顧丈夫,教育子女的重任,這樣就加大了身體和心理壓力。
二、來自職業的壓力:焦慮之苦
教育體制當中引進的激烈競爭,比如職稱評定、教師聘任、末位淘汰、按績取酬等等,有的學校片面強調升學率、平均分,使每位教師都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1 升學壓力
調查發現有83%的教師認為升學壓力是老師最大的心病,44%的教師認為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47%的教師認為學生考試成績優秀是生活中最開心的事情。這些數據卻說明了升學壓力是教師主要的心理問題之一。
家長向教師要分數,校長向老師要升學率,教師在群體中要面子,面對學生要講良心。這樣一來,終日精神緊張。現在哪個班分數稍微低一點,家長馬上打電話給校長,要求撤換教師。這反映出當前教學升學壓力,這也必然引發教師之間的惡性競爭。作為與男教師一同競爭的女教師她們因為承受了更多的社會壓力,面對職業競爭不得不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甚至過度透支自己的體力。
2 領導的評價和繁雜的考核帶來的壓力
有調查表明:在教師這個特殊職業中,由于男性教師比較少,在與女教師同等條件競爭下更容易得到領導的器重和認可,更容易獲得職稱認定。女教師的神經系統感覺點較低,對刺激比較敏感,無論是愉快事情,還是令人煩惱或令人悲傷的事情,都會很快引起感情的激蕩,再加上女性自尊心較強就容易引發心理疾病,甚至產生一些過激行為。
學校還要求教師每年進行專業進修和非專業選修,教育部門用學分來考核教師是否達到教育資格。在這么大的工作壓力下女教師還要承擔更多家庭壓力,幾乎沒有個人休閑時間,久而久之女教師比男教師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三、來自生理特點的壓力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30-45歲的年齡段,最易引發教師心理問題,女性發生心理疾病的概率是男性的3-5倍。這是因為女性一生要經過幾個生理變化的特殊時期,在這些特殊時段如果不能科學調節生理變化引發的心理變化,就容易誘發女性心理問題。
女性在生理上要經歷“經、妊、產、育”階段,因此女性在心理上感知較男性敏感,極易受外界影響而發生情緒波動。
教師的工作瑣碎繁雜,教師的責任重如泰山,教師的形象不容瑕疵。社會關注教育的程度越高,對教師的要求也越高。教師們終年背負著沉重的社會壓力,忙碌于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師資培訓、學生輔導、業務競賽之間,傷神勞身。而教育工作本身需要教師心情愉悅,具有朝氣蓬勃、活力四射的激情投入,這樣才有利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們希望全社會都在關注教育的同時,也能更多的關注教師這個特殊團體,尤其關注為教育事業貢獻畢生精力的平凡而偉大的女性。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北京市陳經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