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而言,學校是他們成長的搖籃;對教師來說,學校也是應該放飛理想的地方。因此,學校管理要把人放在首位。“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既要滿足學生發展需要,也要促進教師的自主成長,盡最太可能調動學校全體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武漢常青一中校長李鴻朗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學校”的管理思路就是基于這種認識的結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的根本在于民主
如何確定教職工在學校管理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確保老師在教學與科研中的自主性,讓師生成為教學過程和管理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這是學校管理制度的終極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在于民主,民主的要旨就是使廣大師生從被管理者轉變為管理的主人,讓他們有機會參與學校大政方針、發展規劃,改革舉措、制度出臺等重大問題的決策。為此,學校一方面可以建立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充分發揮教職工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作用,并且明確教代會職責義務,制定出相關工作條例,讓教職工的代表們在監督工作中也做到嚴于律己、公平公正。班級則可以組成代表發言,民主投票,設立班級心語箱,讓學生也有參與決策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將校務公開作為民主管理的重要載體。公開學校經費收支、大型建設或購置、招投標程序及結果,讓教職工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學校,理解甚至幫助領導層,公開招生政策和收費標準,讓老師熟悉學校工作流程和發展趨勢,讓學生家長熟悉學校,公開教師的評職評優,讓老師有明朗的心情和競爭的意識;公開學校人事調動晉級,讓教職工有發展的平臺和奮斗的目標;公開津貼的發放、福利的調整,讓學校所有成員都有愛崗敬業的前提條件和思想認識。如此民主管理,這般陽光操作。只要是學校的一份子,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C9q7//OHv9DDIENUHlC1vQ==相信沒有理由不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對待。投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
二、管理的過程要體現溫情
在學校管理中要有一種服務于他人的潛意識,這種意識會像潤滑劑一樣幫助減小工作中的摩擦。如果在管理中“見物不見人”,甚至“目中無人”,只是把教職工當作可以利用的資源來開發,動輒揮動解聘、撤職的大棒,采用機械的命令壓制,就會挫傷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甚至會在領導和教職工之間橫亙起一堵墻。而且在危機情況下,這堵墻不是起維護作用,而是直接成為阻礙,需要領導花費更多的精力突圍。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作為高素質人才的教師,隨其社會政治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他們的主體意識、開放意識、民主意識越來越強,冰冷的制度化管理只會引起越來越多教職工的不滿,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最終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學校的持續發展。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場所,在管理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賦予管理制度以“人情味”,創造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的人文氛圍。無論是在領導之間、領導與教職工之間、教職工之間還是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被尊重的愉悅、被理解的舒暢、被關愛的甜蜜都是“溫情”管理的有力佐證。
溫情的管理要求領導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教職工,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層面上都把人放在核心地位上,把調動人的積極性、促進人的個性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經常鬧情緒,工作沒進展,心里有疙瘩等等這些隨時都會影響到教師成長的諸多因素都應該成為我們學校領導者、決策者予以關注的問題。在更多情況下,幫助深入分析勝過苛刻的批評,領導此時若能放下架子,多方面、多渠道的和教職工進行溝通,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相信教職工也會用信任的眼光看待我們的領導,會盡其所能的為學校出力。其次,在日常管理行為中,溫情的管理需要將嚴格的要求和靈活的處理結合起來,將剛性的制度和柔性的方法結合起來,少一點行政命令,多一份人文關懷,以愛心、誠心換取熱心、真心。教職工生病了,學校領導要在第一時間看望;教職工家中有困難,學校盡力幫助解決;教職工的子女要上學,學校努力去協調。人性化的管理、人文主義關懷,說起來最動聽,做起來最不容易,它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但它最有效,因為師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溫情管理就在于點點滴滴。
三、管理的生命即彰顯個性
個性化的管理要求學校領導本身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根據學校當前的實際情況提出自己獨到的建設性的意見和決策,這是對一個高素質人才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在個性化管理的同時,要求領導者要站在發展的高度,激勵教職工銳意進取,與時俱進,要引進競爭機制,搭建發展平臺,讓教師的個性也得到積極發展。這是學校形成素質精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奠定學校堅實人力基礎的有力保證。
管理是一門學問,管理人則是學問中的學問。學校管理千頭萬緒,雖有其規律可循,卻無常態可依。就像教學中所謂的“學有定律,學無定法”,學校管理亦是如此。記得有人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不是教育本身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問題,由此我想到:學校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不是規章制度本身的問題,而是實施方法是否合理的問題。比如同樣的實行教學情況實時登記制度,讓學生監督老師的教學活動,給老師打分或下評語,許多學校流于形式,更有甚者,造成教師處境被動,讓學生牽著老師走,把這一制度當成控制要挾老師的把柄武器,但也有少數學校真正地做到了科學與民主結合,將這一制度成功地推行并延續了下來,比如武漢常青第一中學。就像李鴻朗校長所言: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構建良好的學校管理機制,將鐵的紀律要求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結合起來,什么問題又不能在和諧中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