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一方面帶來了物質財富的空前豐富,另一方面也產生了貧富不均等社會問題。隨著以人為本以及和諧社會等理念的提出,公平問題正在引起國人越來越多的關注。人們把它看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
公平問題在教育中也有著各種體現。它可以進一步分為教育外部公平與教育內部公平。前者也叫宏觀公平,包括教育機會均等、教育權利平等、代際轉換機遇均衡等。后者也叫微觀公平,包括師生交往公平、課程設置公平、評價公平、教學公平以及教學組織公平等。相對于前者,人們對后者的研究要明顯偏少、偏弱。然而,教育內部公平又是非常重要的,說到底,教育外部公平最終是通過教育內部公平來實現的,因而對它的忽視也就必然會產生許多不良后果。基于此,本期推出關于教育內部公平的專題探討。
正如學者們指出的,高超的教育藝術一定要有深刻的人文情懷和高尚的教師道德作為底蘊。對每一個學生的真心關愛和公平對待,是杰出教育者的本色,是偉大教育思想的源泉。愛與公正,是教育的理想之燈,生命之火,照亮人類傳承文明和創造文明的路途??梢哉f,每一名教師都是教育公平的守望者。正因為如此,人們往往把公平或公正作為教師美德的第一要素。
當然,也必須看到,公平的實現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甚至解決起來非常困難。但作為育人的場所,本著“兒童至上”的原則,從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公平無疑應是學校和教師價值的第一選擇,也應是社會對學校和教師進行評價的首要標準。
其實,無論教育內部公平還是外部公平,對于個人和社會而言都很重要。人們之所以對教育懷有種種美好期望,認為教育在實現人權、民主、可持續發展以及和平方面發揮著奠基作用,可以培養和諧的人類發展以及社會凝聚力等,正是深深扎根于這一基本信念之上:教育是實現公平的最偉大的工具,學校是孕育公平的最有生命力的搖籃。
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復提醒人們,有必要重溫教育是我們這個世界全體男女老幼和各個民族的基本權利,理解教育有助于確保一個更安全、更健康、更繁榮和環境更好的世界,有助于社會、經濟和文化的進步以及寬容和國際合作;深知教育對于個人和社會進步,盡管不是一個充分的條件,卻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所在。
這正是教育的使命所在。在此意義上,教育的選擇就是社會的選擇,因為選擇某種類型的教育,其實就是選擇某種社會。毫無疑問,我們應選擇那些能體現公平與正義,把人類引向真善美的教育。一如哲人所言,作為人類活動的首要價值,真理和正義是決不妥協的。
需要特別提醒讀者諸君的是,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陸續刊登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黃濟先生的有關古典文化的專欄文章,希望大家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