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是連續五年教畢業班物理了。五年來,我深刻地感受到,畢業班的教師壓力大、工作累、身心疲憊。我所在的學校管得格外嚴,用“四精四必”要求我們。“四精”指精選、精講、精練、精批;“四必”是精批的具體化,即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
我剛接畢業班時,正是學校的首屆畢業生,學校看得像“寶貝”一樣,我也不敢怠慢,嚴格遵照學校“四精四必”的要求進行教學。每堂課后都要布置相當的作業,一則理科重在練,二則我要爭取學生課后學習物理的時間。學生課后有3個多小時的自修時間,如果我放棄了,就意味著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功課的學習上了,那我就必然在與同班教師的競爭中處于劣勢。所以我不但要布置,而且要稍微多點,這樣我才心安。
我除任教一個畢業班的物理外,還擔任下一年級的班主任,并兼教他們物理,所以我的功夫只能下在課堂教學和學生作業上,一抓課堂效率,二抓課后作業。抓作業,我可有自己的“殺手锏”,膽敢有學生不完成我的作業,我就將其“請”到我學生處的辦公室來,那可是學生最怕的,所以我自鳴得意,“我的作業學生不敢不做,也不敢不交。”
后來,我發現學生間有相互抄作業的現象,便大膽地實施了“限時作業”的策略,即夜自修時,課代表在發作業本的同時,宣布做當天作業的時間,到時間就收齊,鎖在班櫥里,第二天早晨交給我。這樣做過之后,我發現學生的做題速度提高,但是正確率卻下降了,有些同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不了幾題,原因很簡單:不會做。于是我又開始嘗試著給學生布置分層作業,即每天的作業分成A、B、C層,學生可以選擇與自己能力相當的練習完成,更可嘗試完成更高層次的作業。實施下來我發現,學生都愿意“跳一跳”去完成作業,對此我給予大力的表揚。這樣,班級的每一位學生的物理成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尤其中等生進步更顯著。
學校的領導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學生作業量的情況,提醒我說,“你物理作業偏多,要適當控制!”我當面答應著,但心里想,到時候拿不出成績,你可能就不提醒了。于是我改變布置作業的策略,在每次作業上都標注上時間,以表明我每天布置的作業都沒有超過學校規定的每天單科作業30分鐘。
同班的教師見了面總相互指責對方的作業多。我有大將風度似的,從不指責別人,但是自己比較有心,單是作業本就好幾套,有學校統一規定的作業本,有學生考試做錯后的“糾錯本”,有學生看到的“好題”后自己歸納總結的“提高本”。作業本當然每天要批的,“糾錯本”有了考試就繳上來批閱,“提高本”每周收上來“看看”,以了解學生自主學習后有了什么進步與提高,適當時候還安排“提高本”在同學間相互交流。我還有更得意的一招,就是抓住學生時間上的空白點,如學生剛剛月考后,各科都沒有作業,我就給學生布置些,以保證學生在夜自修上有事做。
2001年我校首屆學生在西藏統一中考中取得全國內地班(校)的第一名好成績。我經過了第一輪教學,發現自己對學科知識點把握比較準,課堂的駕御能力有了提高后,就開始對學生的作業策略有所改變。有時我看到學生作業實在太多,做得太苦,就和學生商量著布置作業,該每天做的作業改成兩天做一次,該一次就做完的練習卷改成兩次完成。學生的成績也沒有因為作業少了就有所下降,中考的成績仍在兄弟學校間排第一。
2003年我到南京師范大學進修教育碩士。返校后,我又開始嘗試著每節課后不給學生布置作業,課堂四十五分鐘前二十分鐘學生自學新課,接著十分鐘學生交流,再十分鐘當堂鞏固,最后五分鐘我稍作歸納、評點與提示。學生漸漸地習慣了這種做法,課堂效率又提高了一大步,學生學得很有勁,一些后進生也有起色,班級物理成績更是突飛猛進。然而學校每學期都要檢查教師的教學常規,檢查學生的每日作業,我拿不出來。我雖交上去幾本學生的“糾錯本”與“提高本”,但仍沒有擺脫被批評的命運。“某些老師一學期學生都沒有作業,究竟怎么在教?做教師這樣輕松可不行”。看來在學校里教學不是你想怎么干,就能怎么干,也不是你覺得怎么干對就能怎么干的。
說歸說做歸做,怎么辦?既然學生不能沒有作業,那就給學生布置點“作業”吧。我們的學生其實不少題目做,缺少的是一種提問的精神與能力,學問的關鍵在“問”,于是每節課后,我就讓學生提問,開始學生也真不習慣,或把書后的問題一抄應付了事,或提一些上課已經弄明白的問題等等,我也耐著興致看,批注一些如希望有自己的思考之類的話,原來“問”也是一種習慣,需要培養。時間一長,學生的問題開始多起來,開始“怪”起來,有時我真很為難。剛開始的問題我還能提示學生課后去看書上某頁,去查找某資料,或與學生約好時間一起討論,一起去做實驗等等,后來有很多問題連我自己都不清楚了。學生的問題真多,開始一兩個,后來幾十個,我也發現經過這樣的作業,學生們發生了一些變化,特別喜歡物理,上課特認真,學習也更加主動了,后進生的成績進步更加明顯。課后有學生去圖書館找有關物理的資料,有學生上網查閱,有學生去找學校的實驗老師要做實驗等等。學生創新能力有了提高,我班的尼瑪加措同學還在《科學發明》雜志上發表了科學小論文。
我也不知道我這樣的作業能否叫“作業”,但是完成對這樣“作業”的批改,可真花了我不少的業余時間,對學生的問題我從不敢怠慢,找資料,上網,和同事們討論研究,找學生共同探討,費了不少的勁,我感到自己的教學水平又上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