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教室隨機聽課,發現學生的表現與過去相比有了變化。過去怕老師聽課而緊張的局面沒有了,居然出現了歡呼雀躍歡迎老師聽課的情形。這是為什么?我決定試著弄清楚事情的原委。調查后,學生的想法,著實讓我始料未及——
生1:有老師聽課,我們能看到講課老師燦爛的笑容。
生2:有老師聽課,我們會得到講課老師更多的鼓勵。
生3:有老師聽課,我們差生的心情不用緊張。
生4:有老師聽課,我們會自由思考,計論交流。
生5:有老師聽課,我們不會沉沒于題山題海。
生6:有老師聽課,老師的講解不再是信口開河。
生7:有老師聽課,老師的板書不再是胡亂涂鴉。
生8:有老師聽課,我們老師的手機不再響起。
生9:有老師聽課,我們的老師不再坐著講課。
生10:有老師聽課,……
聽著這一個個原因,我陷入了沉思。
記得小時候,天天盼著過年,天天盼著家里來親戚串門。那份急切勁兒現在想起來,‘還是回味無窮。細加考究,那份盼望的熱情和動力源于當時生活的儉樸和貧窮。因為,只有到了逢年過節,親朋好友光臨,我們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吃上一頓帶葷的好飯。現在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小時候那種對節日的期盼心情減弱了許多。這使我聯想到了學生為什么會盼著老師上公開課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在公開課、示范課、匯報課、評優課、競賽課上,講課教師精心設計,課件精彩紛呈,令聽課的教師和學生耳目一新。可以說,參加講課的教師將新的課改理念在公開課上落實得非常到位。教師表情豐富,微笑始終貫穿整個課堂。在課堂上,“你真棒!你真聰明!”之類的表揚語言貫穿始終。在練習題的設計方面,題型類型多,學生的參與面大。合作討論,自主探究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的表現異常活躍和興奮。這確實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和諧課堂。平心而論,公開課上教師的表現確實是學生所盼望的。但上完了公開課,有些教師的表現就馬上就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
一是教學的隨意性強了,滿堂灌多了。公開課由于教師要精心地展示自己,不得不深鉆教材,使盡渾身解數搜集素材,精心設計課件。課上教師已經過反復演練,吸取眾人之長,自然是精彩紛呈。在平時,由于時間有限,再加上沒有其他教師去聽課,教師面對的對象主要是學生。因此,在備課上花的時間少,課件的制作可有可無。由于許多直觀的可演示的畫面少了,自然而然教師講的成份多了,解釋的多了,學生成了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自然減少。
二是教師的表情冷漠了,對學生的表揚和激勵少了。公開課上,教師是演員,為了贏得聽課者的贊賞,再加上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態的要求,教師自然滿臉笑容。對學生的回答鼓勵多多,獎勵多多。一方面是為了給大家好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在平時的課堂內,教師面對天天如故的學生,想到亂七八糟的作業,看到答非所問的情景,很難做到笑容常在。
三是教師的違規舉措多了,學生的合作交流少了。公開課上,教師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學生也能充分交流,抒發真情實感。可平時的課堂,由于教師是幾十人的最高統帥,握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加之自己也沒有他人的監督。因此,諷刺挖苦、體罰學生或變相體罰的現象也出現了。有的教師坐著講課,照本宣讀,學生明顯享受不到教師的體態語言的激情感染。更有部分教師,在課堂接打手機,做出有損教師職業道德的事來。另外,由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占用學生大量的時間,而且組織實施有一定的難度,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便取消了學生討論、辯論的時間和空間。
四是教師的板書不成章法,起不到示范作用。最近看到部分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在板書設計上漫無目的,板書看不出重點,找不出層次。更有甚者,在黑色版面上使用藍色、綠色等反差不大的粉筆板書,模糊不清。有的老師想到哪兒,便寫幾個字,粉筆胡亂一圈,以為是重點了。過了一陣,擦了又寫,令人有雜亂之感,更談不上有什么美感,學生怎能喜歡呢?
看來,學生喜歡老師去聽課,真是大有原委。小時候盼著過年過節,是生活上的期盼,希望得到一份美味佳肴。而學生喜歡老師去聽課,是希望能夠享受到老師全身心投入的精彩,使自己能夠在愉悅中遨游知識的殿堂。我真希望廣大教師們能用公開課、競賽課上的表現對待每一節課。到那時,學生就不再是象盼著過節一樣盼著有人去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