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這一沿用已久的教育術語,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其內涵與外延有些什么變化?我們如何優化新課程背景下學校德育?我們如何思考德育現代化,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性?
一、關于人本德育的定位
什么是德育?魯潔教授在《超越與創新》一書中,專門就德育的概念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審視與洞察,從現代化和現代人培養的角度,特別提到“培養人的精神世界”這樣一個命題或概念。也許它可以為我們思考新時期的德育概念提供有益的借鑒。無獨有偶,葉瀾教授在《重建學校精神家園》這本專著中將新時期學校德育的基本內涵歸納為簡單的八個字——“建設學生精神家園”。從魯潔教授提出的“培養人的精神世界”,到葉瀾教授提出“建設學生精神家園”,所反映的其實是同一種理念、同一種思想:新時期學校的德育要完全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要融入學生的精神領域,一切為了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健康,一切為了對未來“現代人”的培養。由此,我們是否可以對“德育”概念作這樣簡單的表述:德育,它是一種育心、育德的文化心理活動,是通過促進人的德性健康成長,為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提升人的生活品質服務的。人本德育,即以人為本的德育、以學生為本的德育、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德育。
二、關于德育目標的創新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相關文件中雖然沒有直接用“德育”二字,但又處處有德育,時時在強調德育,只不過它將德育的字面表述隱略而直接滲透和融納到對具體的目的和要求的闡述中,從而使德育的任務更加明確,德育的內涵更為具體,德育的實施途徑更為實際,德育的操作化要求更加突出。
這一點為我們制定學校德育目標提供了方法論的啟發。作為一所全新的學校,我們既要有對德育體系構建的系統化思考,又要有實施落實的操作性設計,同時,還應該在有意識有計劃的操作實施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與形成學校的育人特色。例如,我校明確了“禮、孝、和、責、誠、勇、毅、儉”八個德育目標,并以這八個目標與學風校風中的六個字“學、思、行、日、正、進”配對形成了48個班級的名稱。這樣特色鮮明的班名族系,不僅使學校的德育目標明確具體,而且使我們的德育教育有了平臺與空間。
三、關于德育策略的新舉措
1 回歸生活策略
我們認為,德育滲透于學生的生活世界中,生活世界是德育之所以能夠促進學生個體多種品質生成的處所,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探索的小學人本德育就是“以人性至善為價值預設,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尊重兒童道德發展的內在需要,引導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體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情感熱愛生活,促進兒童個體與周圍的自然、社會的內在整合,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情感、態度、品德、知識和能力,從而為營造明麗的內心生活,建構堅實、豐富、光明的精神世界奠定基礎”。
德育回歸生活世界,就是要回到人自身,回到人的真實的生命活動之中。我校在實施人本德育時則注重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立足于與學生的需要、愿望、情感與體驗相聯系,關照學生的生活。我們總是將日常生活事件作為人本德育的資源。我們以普通的日常生活事件為主,以今天的生活事件為主,以直接的生活事件為主,以有普遍教育意義的品德發展問題事件為主。
2 環境營造策略
優美的教育環境、具有教育意義和美感的事物,都會在無形中對學生的行為和習慣養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強調,要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這是一個比喻,實質上是要求學校注重建設良好育人環境和氛圍,所以在學校建設中,我們把學校環境的建設當作編寫一部無形的教科書,把氛圍營造當做是一場“為空間編舞”的創意設計。學校組成的這一切花園樂園似的環境與氛圍,對學生的行為給予了積極的外部影響,這種潛移默化的強勢影響,會有效轉化學生的行動,進而內化積淀為穩定的人格心理特征。
3 活動認知策略
我們注重在養成教育中凸現禮儀培養,操作時我們注意將傳統德育中道德結論由“外”灌注的方式,轉變為促使學生道德思想素質更多地由“內”建構的方式,強調在“修身養性”的過程中,知行統一,遵循“實踐一理論一實踐”的認知規律組織活動與教育,例如,我們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應備的各種禮儀制定了《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禮儀讀本》,注重在教育者的指導下,進行日常生活禮儀的操練交互活動,通過學生主體性的實踐,來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動。
4 教師人格策略
教師自身人格對學生品格的發育和人格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潛移默化的引導、熏陶作用。
例如,本學期,我們組織了“D2教師像”的設計征集活動,希望將教師的健康人格作為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的課程資源。因為我們學生每天都可以讀到這本最豐富、最生動、最具有感染力的教科書。它無時無刻不在召喚和引領學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對待工作,如何處理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份喜怒哀樂。
5 文化建設策略
濃郁的文化環境,體現一個學校的文化積淀和底蘊,它不僅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而且對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學校將優化校園環境的過程變成一個德育過程。在校園環境建設上努力讓學生參與設計、參與管理、參與活動。我們開辟才藝展示長廊,發動學生親自動手,寫字、畫畫、刻紙,參與學校文化建設,讓他們在各項活動中得到體驗,在享受、體味中接受環境的各種教育功能的影響。
以上所述,是我們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學校德育發展趨勢的解讀,也是我們對德育創新的大膽實踐與探索,我們是在用全心呼喚德育的人間情懷,用努力使學校德育走向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