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在承擔全國教育科學“十五”重點課題《東南沿海地區兒童少年品德問題與家庭教育問題及其對策的調查研究》的過程中,在廣東、福建、浙江、上海的16個城市(區)21所小學對3408位小學生的品德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調查涉及國家與社會、國際與環境、法律與紀律、人生與愛心、科技與科學、理財與生活等方面。以期反映新時期小學生的道德狀況并尋求教育對策。
1.在國家與社會方面

問卷調查顯示,九成小學生敬仰鄧小平、對于我國航天飛船成功上天歡欣鼓舞;在預測卷中,能夠全部寫出我國現任國家主席、軍委主席、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四位領導人姓名的小學生占49.2%、能夠寫出三位的占27.9%,說明多數小學生對于我國改革開放方針非常認同,對于國家大事件比較關心。問卷調查顯示,九成小學生對于日本官員美化當年侵略中國表示憤慨,七成半小學生關心祖國的統一大業,這些學生的民族正義感和愛國意識較強,但也有二成半小學生對祖國統一不關心或較少關心,顯示他們對國家主權問題的無知,另外在參與本地社區文明建設中的積極性也顯不足。
2.在國際與環境方面

問卷調查顯示,本地區小學生關心美伊戰爭、以巴沖突等國際熱點問題的達到了七成,樂于接受西方人文明生活觀念的有八成,另在預測卷中,小學生能夠全部寫出聯合國秘書長姓名、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印度首都和埃及首都4個國際知識點的占54.2%,寫出3個的占5.4%,說明多數小學生具有一定國際意識,思想比較開闊。近九成半學生關心全球環境污染,自然災害問題,近九成半小學生能采取措施節約用水,更超乎了成人的預料,表明新一代具有建設美好家園的強烈愿望和實際本領。
3.在法制與紀律方面

問卷調查顯示,九成多小學生懂得《中小學生守則》的要求、能夠按照要求做事,在學校遵守紀律;近九成小學生同意對違反公共衛生條例的人罰款、九成小學生表示要給危害人民的壞人懲罰,說明他們懂得法律是保護人民的工具,贊成依法辦事。另從預測卷可知,對于“法律是拿來給人做樣子的”、“上課時說幾句閑話沒關系”、“爸媽打孩子再狠也不犯法”、“老師可以打罵違紀的學生”這些流行的觀點分別有70.7%、81.1%、75.4%、69.4%的小學生明確表示不同意,說明大多數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法紀觀念,能夠判別法紀方面的是非,這是難能可貴的。
4.在人生與愛心方面

問卷調查顯示,九成多小學生表示以積極的態度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八成半小學生在向社會獻愛心的活動中表現積極,這說明他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有一定的了解,并表現出對社會對他人稚嫩的愛心。從預測卷可知,小學生對于“對人太老實了就會吃虧”表示不贊成的占75.7%、對“答應過的事情決不能食言”表示贊成的占81.2%,從側面表達了他們具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問卷調查顯示,八成半的小學生樂意幫助清潔工人、近九成小學生愿意利用休息日到校辦板報,說明他們思想還是比較純潔的,具有熱愛勞動、關心集體的品德。
5.在科技與學習方面

問卷調查顯示,八成多小學生關心世界科技的最新進展、高度評價科學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表明科學在他們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九成半的小學生希望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超過六成的小學生表示總是認真聽講、三成半的小學生則表示多數情況下能夠用心學習。有些小學生課外經常閱讀科技報刊,有獻身科學的理想。但是,也有少數學生對學習缺乏熱情,對自己學習成績不在意,超過一成的學生“喜歡的課才認真聽講。”從預測卷可知,小學生努力學習的動機依次是讓爸爸媽媽滿意、將來為社會造福、為了將來有所作為、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總體上是積極的。
6.在理財與生活方面

問卷調查顯示,九成半小學生不贊成金錢萬能的觀點,八成多小學生意外撿到巨款時會交給警察或老師、一成半準備交給父母處理,大多數學生懂得“不義之財不可取”的道理,拾到財物能夠主動交公。九成半小學生不贊成吸煙、喝酒,用高檔化妝品、戴金銀首飾,八成小學生不贊成同學之間經常贈送卡片、圓珠筆、食品,另據預測卷,小學生的零花錢的開支項目依次是買零食、買文具、訂閱報刊、坐交通車,1/3的小學生表示只要可能就會拿錢做儲蓄,多數學生向往文明生活。但是也有二成的小學生喜歡同學之間送一些小禮品,大約~成半學生時有拿父母錢到游戲機室、網吧、錄像廳娛樂,極個別學生還出現拿父母錢的事情。
根據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認為,新世紀以來東南沿海小學生的品德發展態勢良好,進步趨勢強勁。但是,調查也發現目前中小學生存在某些較為突出的道德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勢必妨礙孩子們的品德進步。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首先,激勵小學生關心天下大事。在小學階段兒童心理發展水平還不高,習慣于自我中心化的思考方式,這樣他們對于國家和國際問題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成年人的灌輸和引導。部分兒童少年不關心祖國統一大業是幼稚和狹隘的表現,我們要從歷史和現實兩方面對這些學生進行補課,使他們了解臺灣問題的歷史和現狀,懂得祖國統一的深刻意義。同樣對于國際問題,我們也必須幫助他們分析當今重大國際事件發生的經濟一社會背景和事件的性質,了解我國的國際政策和對于重大國際事物的態度,樹立正確的國際主義思想,這些對于他們成年后參與國際經濟和政治生活至關重要。這里的關鍵是學校要用生動具體的材料啟發學生的道德認識。珠海某小學班主任從本地出租車漲價的原因,分析美國侵略伊拉克不僅給當地人民帶來極大災難,還影響了國際能源供應,這就容易使學生增強國際意識。
其次,培養小學生積極的學習品質。學習在小學生成長中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現在不少孩子小小年紀就受到學習跟不上的困擾,個別小學生還出現厭學、抄襲等行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加強教學改革,倡導愉快教育之外,我們要幫助所有學生樹立“我能學好”、“我能取得優異成績”的信心和決心,要讓學生懂得今天的學習關系到明天國家的繁榮和個人的幸福,樹立為了自己和為了祖國的學習目的,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幸福和榮譽;在學習過程中,要教育學生養成提前預習、認真聽講、獨立思考、按時完成作業、發展課外興趣等習慣。這里關鍵是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以高質量的教育水準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進步,從寧波市教育局杜絕教師有償家教的經驗來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確實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根本之策。
第三,加強對于學生家庭教育的指導。家庭是小學生品德發展的重要場所,父母的言傳身教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對個體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必須肯定,絕大多數家長都有教育好孩子的愿望,但是他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也確實存在不少偏差,從我們調查到的小學生缺乏遠大理想、人際交往中的庸俗傾向、過于追求舒適生活等無不打上了家長烙印。教育工作者應當誠懇地同家長探討當前家庭教育的目標、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使家長不斷提高教育素質,自覺與學校教育相互支持和配合。當然也有一部分家長具有較高教育素質,有成功的教育經驗,學校應當為這些家長傳經送寶提供條件,使他們為國育兒、科學施教的經驗能夠惠及其他家長。
第四,努力造就兩代人共同道德學習的局面。兒童品德發展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成人世界的影響,從反面來看孩子身上的許多品德問題實際上是成人品德問題的折射。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南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但是部分居民的道德素質卻沒有相應提高,社會上確有“只顧個人利益”和“見死不救”的道德滑坡現象,到了90年代后期本地區精神文明建設走上了快車道,成人世界的精神面貌已經大有改善,但是仍須進一步提高。還應當看到,當代中小學生某些方面的品德水準高于成人,對于成人的道德修養無不具有參照和鼓勵作用。成年人應當與未成年人互相尊重、共同參與道德學習,教師、家長尤其應當放下架子,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向孩子學習、在向孩子學習過程中幫助孩子。
(作者單位:廣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廣東省珠海市海華小學;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樓中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