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研究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意義,本文評價分析了企業財務目標的幾種主要觀點及基本假設,提出資本增值最大化才是目前我國最適合的企業財務目標。
一、研究企業財務目標的現實意義
要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和總體財務目標,從而最終實現全社會共同富裕目標,就要正確處理好企業在財務活動過程中與各方面的經濟關系,而且所有的財務活動都必須圍繞自身的目標來開展,因此,研究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有著迫切的現實意義。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是有關企業資金和資金運動的管理科學。財務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和過程,制約著財務主體的財務行為和方式。因此研究企業財務目標,有助于發展和完善企業財務管理理論體系,有助于規范和校正企業財務活動,進而確保企業目標的實現。
二、財務管理目標決定了財務管理的內容和職能
企業財務目標就是以企業作為財務主體時,其理財活動所要實現或達到的目的或宗旨。是在一定的條件下,財務主體——企業,進行財務管理實踐活動所追求和希望達到的預期結果。
財務目標決定了財務管理的具體內容:
(一)籌資管理目標
該目標決定了財務管理要在滿足生產經營需要的情況下,以較低籌資成本和較小的籌資風險,獲取同樣多的資金(或較多的資金)。
(二)投資管理目標
該目標決定了財務管理要以較低的投資風險與投資投放和使用,獲得同樣多的投資收益或較多的投資收益。
(三)營運資金管理目標
該目標決定了財務管理要合理使用資金,加速資金周轉,不斷提高資金利用效果。
(四)利潤分配管理目標
該目標決定了財務管理要合理確定利潤的留分比例以及分配形式,以提高企業的潛在收益能力,提高企業的總價值。
三、關于財務目標的幾種主要觀點及評價
財務目標是企業理財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是企業財務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一方面具有導向功能與約束功能,另一方面具有評價功能。財務目標的實現與否以及實現的程度如何,是評價財務工作的最終標準。因此中外各國都十分重視企業財務目標的研究。目前關于財務目標的幾種主要觀點及評價有:
(一)利潤最大化
企業是盈利性的經濟組織,利潤代表企業新增加的財富,利潤越多則企業增加的財富越多,越能體現出企業的本質。而利潤作為社會擴大再生產的基礎,利潤越多也表明企業對資源的利用越合理、對社會的貢獻越大。
但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目標存在著以下的主要缺陷:1.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2.沒有考慮投入與產出的關系。3.沒有考慮收益與風險的關系。4.沒有考慮效益與效率的關系。5.沒有考慮微觀效益與宏觀效益的關系。6.沒有考慮企業與相關利益者的關系。
(二)每股盈余最大化
它是為了克服利潤最大化忽視投入產出關系的缺陷,將企業利潤與所有者投資結合起來考慮,以每股盈余作為財務目標。
(三)股東財富最大化
這一目標能激勵企業采用最優的財務決策,在考慮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的情況下,使企業總值達到最高,進而使股東財富最大。
其優點主要表現在:1.考慮了報酬取得的時間,克服了無現金流量有利潤存在的現象,運用了資金時間價值理論;2.科學地考慮了風險與報酬之間的聯系,能有效克服企業管理人員不顧風險,片面追求利潤的錯誤傾向;3.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因為當前利潤會影響股票價格,未來利潤對企業股票價格也會產生重要影響,此目標可保證企業的長期發展;4.有利于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
當然,股東財富最大化不是完美無缺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股份經濟條件下,股東財富由其所擁有的股票數量和股票價格兩方面來決定。2.股東財富最大化要求資本市場必須是有效的。
四、有關財務目標的基本假設包含以下幾層含義
(一)獨立理財主體假設
理財主體是指具有獨立資金、獨立或相對獨立的物質利益的法人經濟實體。法人理財主體假設的建立,是財務管理人員管理企業的根本要求和保證。
獨立理財主體假設的本質是企業以擁有法人財產權為依據,獨立開展各項理財活動。獨立理財主體也是有條件的,而且受到內外環境的廣泛影響,為了使財務理論更加簡明,需要以假設的辦法來說明獨立理財主體問題。按照獨立理財主體假設去設計運營,可以使企業財務管理活動逐步走向市場經濟的軌道。
(二)謀取價值增值假設
企業財務的本質就是謀取價值增值。企業的一切財務活動都與謀取價值增值有關,就是收益分配活動也是謀取價值增值循環的終點和新的起點。
(三)財務可控性假設
這一假設是指財務主體能夠計量、約束、指揮和干預財務對象。這是基于以下兩點考慮的。1.對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產生重大影響的環境因素中,市場、金融、稅收、生產和供銷等是不確定的;2.在財務行為中使用的各種信息是不確定的。因為這些信息是通過各種渠道,各個部門逐層匯聚起來的,從而不可避免地產生“過濾效應”。即在信息的傳遞過程中,會因信息傳遞者與接收者主觀取舍的不同,造成信息的失真、變形或殘缺。財務可控性假設是建立健全財務管理程序和方法的前提。比如盡管政府頒布的稅收制度日趨完善,財務行為仍可通過稅收籌劃,為理財主體降低稅負,以謀取最大的利益。
五、個人觀點
我國企業的經營方式屬于單純生產型,它的基本特點是企業只管生產,不管供應與銷售,更不管籌資、投資等理財活動,企業的主要任務就是完成國家下達的總產值計劃指標,評價企業工作成績好壞的依據是總產值計劃指標的完成情況,把總產值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目標。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企業從生產型逐步轉向生產經營型,企業的經營自主權逐漸擴大,可圍繞產品進行經營管理,包括供應、生產和銷售各環節的管理。它以企業總產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目標。筆者認為,資本增值最大化是我國企業財務目標的現實選擇。
自1992年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企業的經營方式正在由生產經營型向資本經營轉變。資本經營企業的基本特征是:圍繞資本保值增值進行的經營管理,把資本收益做為管理的核心,生產經營管理服從于資本收益目標。資本增值最大化目標與上述幾種財務目標相比,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資本增值額比較容易確定。二是資本增值最大化的目標能夠兼顧企業各方面的利益。三是資本增值最大化目標能夠引導資本向合理的方向流動,實行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目前我國企業正在由生產經營型轉向資本經營型,資本增值最大化是資本經營的直接動機,適合作為現階段我國企業的財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