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太原市珠算協會近幾年來的工作情況作了全面的回顧與總結,并對今后的工作作了展望。
近幾年來,太原市市珠算協會在太原市財政局黨組的正確領導、在山西省珠算協會、太原市科學技術協會、太原市民政局的具體指導、支持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構建和諧社會為落腳點,緊緊圍繞“三服務一加強”(即為我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服務,為廣大珠算、珠心算愛好者服務,為提高我市珠算、珠心算技術水平服務,全面加強珠協組織的自身建設),在“常規性工作、重點性工作、全局性工作”方面狠抓落實,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自覺服從、服務于財政管理和財政改革,切實將珠協工作融入財政管理業務之中
各級珠協工作是各級財政工作的延伸與發展,而各級財政部門又是各級珠協的業務主管部門和掛靠單位,而且珠協許多兼職領導、兼職理事都在財政部門擔任各級領導。財政部門還為珠協提供辦公場所、水、電、暖、文印等后勤保障,珠協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都離不開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特別是珠算、珠心算技術等級鑒定工作是財政部門賦予各級珠協的一項代行職能。由此可見,珠協工作始終是財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是財政工作的延伸與發展,始終是財政管理與改革特別是會計管理工作的有生力量。因此,我們在工作中自覺服從、服務于財政管理和財政改革,積極配合財政部門會計事務管理改革、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改革以及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考務等工作,認真貫徹執行財政部第26號令《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以及省財政廳晉財會[2005]37號文件《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立足本職,扎實工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認清形勢、理清思路,自覺地做到了九個結合:
(一)珠算事業與財政管理相結合;
(二)珠算事業與構建和諧財政相結合;
(三)珠算事業與創新財政相結合;
(四)珠算事業與科學發展觀相結合;
(五)珠算事業與會計事業發展相結合;
(六)珠算事業與弘揚先進文化、傳承悠久文明相結合;
(七)珠算事業與打造“品牌”相結合;
(八)珠算事業與科協系統爭創“明星學會”相結合;
(九)珠算事業與珠協系統爭先創優相結合。
二、圍繞“常規性、重點性、全局性工作”,深入開展好珠協工作
(一)以鑒定推動珠算事業的大發展
珠算、珠心算技術等級鑒定工作,是國家賦予各級珠協的一項任務,也是各級珠協經費的重要來源。我們的主要做法有:
1.參鑒面不斷擴張
(1)去年珠算鑒定參鑒單位由上年13個增加到24個,參鑒人數、發證人數、鑒定收入呈上升趨勢,增幅達25.81%;參鑒人數達5982人次,合格人數達3880人次,鑒定收入突破10萬元。
(2)去年珠心算鑒定參鑒單位由上年4個增加到10個,增加1.5倍,收入增加0.6倍;參鑒人數達278人次,合格人數達277人次。
2.以比賽促鑒定
去年市珠協直接組織了4次比賽,參賽人數高達7246人次。通過比賽選撥人才、鼓舞士氣,激勵選手勇攀珠壇高峰,對優秀選手給予獎勵,以比賽促進了鑒定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3.以兩頭帶中間
市珠協鑒定辦公室同志們經常深入到有關學校,了解珠算教學情況,及時與校領導、老師溝通,取得配合。在學生中“抓兩頭帶中間”,從而掀起了班與班、人與人過級和升級競賽的熱潮。市珠協還及時提供鑒定答案中發現的個性和共性問題及解決辦法,配合其完成校方達標任務,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師、學生過級的積極性。特別是針對個別學校過去加減、乘、除三項一次鑒定的做法,改為學生分項分次鑒定,這樣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壓力,而且提高了達級比率,也同時增加了鑒定收入。
4.發揮鑒定站作用
去年全市珠算、珠心算鑒定站由2003年3個增加到18個,新增15個,市珠協統一制作并頒發了牌匾,制定了鑒定站管理辦法。去年市珠協培訓部鑒定站參鑒人數達908人,占全市參加鑒定總人數的15.18%,而且連續兩年居全市各鑒定站之首(2004年鑒定828人)。去年新設的太原會計從業培訓學校鑒定站參鑒人數達611人,另有兩個珠心算鑒定站鑒定人數也保持在65人以上。
5以考核促鑒定
我市從2003年開始,堅持對縣區珠協工作實行工作目標考核,充分調動基層工作的積極性。尖草坪區、小店區、清徐縣、陽曲縣等4縣區去年共組織933人參加鑒定,其中尖草坪區鑒定746人,并以鑒定工作成績突出榮獲全市珠協系統2005年度工作目標考核第2名。
總之,我市珠算、珠心算鑒定工作通過加強管理、嚴格等級標準和考場紀律,不斷拓展鑒定面,取得了較好成績。1992年至2005年參鑒人數達152272人次,合格發證人數達71886人,特別是“十五”期間,我市參鑒人數達46688人次,合格發證人數達21691人,再創歷史新高。
(二)以比賽促進珠算、珠心算技術的普及與提高
比賽是檢驗珠算、珠心算技術水平的有效方法,對珠算、珠心算的普及與提高產生著推動、促進作用。主要賽事有:
1.從1992年至今,堅持14年參加海峽兩岸珠算通信賽,累計參賽人數達56149人,每年平均參賽人數達4000人以上,而且榮獲全省特等推廣獎2次,一等推廣獎6次,三等推廣獎3次。9人次榮獲全省個人一等成績獎,1人次榮獲全省個人二等成績獎,2人次榮獲全省個人一等成績獎,1人次榮獲全國個人三等成績獎,累計有5600余人榮獲全省優勝獎。去年我市參賽人數達7118人,付儆盼同學榮獲全省C組一等成績獎,我市榮獲全省特等推廣獎,2人榮獲全省個人推廣特等獎。特別是“十五”期間,我市參賽人數達33561人,占累計參賽人數的59.77%,而且獲得全省特等推廣獎2次,一等推廣獎3次。
2.2005年,第一次派出甲、乙、丙三隊參加了全省第25屆珠算技術比賽,三個隊均獲得團體三等獎,5人獲得個人名次。“十五”期間,我市在全省大賽中,獲得團體名次10項(次),16人次獲得個人名次。
3.成功地引入市場機制,由贊助者冠名、市珠協承辦了全市“眾誠杯”少兒珠心算選撥賽以及全市第22屆“財政評審杯”珠算技術比賽;2005年年底,為了檢驗全市珠心算教育成果,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早出人才,舉辦了全市少兒珠心算比賽。
總之,一年來全市共有7255人參加了全省、全市各類比賽,795人取得了個人名次,為我市爭了光。實踐證明,只有比賽,才能引起各級領導重視;只有比賽,才能提高廣大珠算、珠心算愛好者學習興趣;只有比賽,才能進一步推動我市珠算、珠心算技術的普及與提高,促進我市珠算事業的蓬勃發展。
(三)以珠心算教育為中心工作,大力開展師資培訓、算理和算法的研究工作
開展珠心算教育工作,是各級珠協的中心任務,也是重點性工作。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大力開展師資培訓,不斷壯大教師隊伍。去年,我們主要是委托市珠協培訓部與北京萬數通山西教育中心、北京旭谷兒童多元智能山西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3期珠心算師資培訓班,首次引入“卡通珠心算”教育模式。多元智能理論與“卡通珠心算”,就是通過卡通形象化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掛圖,強化少兒表象計算及對數的概念的初步理解,讓少兒對枯燥的數學產生興趣。同時,通過培訓,使“卡通珠心算”教師樹立正確的多元智能教育觀,提高師德修養水平,掌握多元智能教學方法,不斷提高現代教育教學與管理水平、教學科研水平。另外,還委派我市優秀珠心算教師深入到清徐縣東于鎮聯合學區舉辦珠心算師資培訓班。一年累計培訓師資141人次。
2.大力表彰優秀珠心算教師,不斷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去年市珠協根據全市珠心算教師的工作實績,經綜合考核,表彰了20名全市優秀珠心算教師,大力宣傳了她們的先進事跡,及時傳播了她們從事珠心算教學的新技能、新知識、新方法。并在市珠協常務理事擴大會、全市少兒珠心算比賽等場合進行了交流,從而不斷激發了她們的教學熱情。同時,她們的教學成果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肯定。
3.大力開展珠心算算理算法研究,不斷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
其主要措施一是為了不斷提高市珠協學術研究的質量和水平,促進學術研究多出成果、多出精品,為協會發展服務。向市科協申報的學術研究資助項目《珠心算智力與開發》課題,已順利通過市科協驗收。同時,又新申報《珠心算教學實驗研究》課題,已與市科協正式簽訂了《學術研究資助項目協議書》,去年2月份已全部完成研究工作。
二是及時向省珠協報送參評論文4篇;還有一些珠心算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紛紛著書立說,有的專著已列入出版計劃,有的已在日常教學中使用。
總之,我市珠心算教育普及形勢喜人,截止去年底普及人數累計達17293人,其中當年新增2890人;此外參加“三算”教學人數累計達8981人,其中當年新增1100人。
三、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不斷加強珠協自身建設
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市珠協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以能力建設為核心,以制度創新為依托,以構建和諧社會為落腳點,努力做到“三個貼近”,即貼近以人為本、貼近服務對象、貼近基層,不斷加強珠協的自身建設。
(一)堅持開展“五個不讓”活動
即不讓領導布置的事情在我手里延誤,不讓工作在我手里中斷,不讓差錯在我手里發生,不讓來辦事或參加鑒定者在我這里受到冷落,不讓珠協的形象在我這里受到影響;建立了“首問責任制”,設置了“黨員示范崗”和臺卡;將鑒定程序、須知、“達級標準”以及“收費標準”上墻公示,自覺接受廣大服務對象的監督,響亮地提出了“服務只有起點、滿意沒有終點”的服務理念。堅持做到“四個三”。三化即:工作環境潔凈化、規范化、便利化;三聲即:主動招呼聲、交接提醒聲、耐心解答聲;三無即:對服務對象無責難、無推諉、無頂撞;三有即:有咨詢服務、值班服務、特需服務。
(二)積極推進協會運行機制改革
2003年7月市珠協被市科協確定為全市學會重點工作年學會改革試點學會之一。兩年來,市珠協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十分珍惜機會。并以此為契機,變壓力為動力,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管理、完善制度,搞好服務。在開展協會活動、科技服務、科普宣傳等工作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績,被省、市科協分別授予全省、全市“明星學會”。
(三)堅持對縣(市、區)、各鑒定站實行工作目標年度考核制
在2005年度考核工作中,清徐縣、尖草坪區、小店區、晉源區、陽曲縣等五縣區分別被市珠協授予前五名,市會計函校、太原會計從業培訓學校鑒定站、般若書堂和特琪文化培訓學校鑒定站被評為先進集體,受到了市珠協的表彰獎勵。
(四)加強宣傳工作
去年省科協畫冊、《科學導報》、《會計之友》、《太原科協》等刊物先后12次刊登市珠協的工作情況。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重要一年。新的歷史起點,將過去、現在、未在連成一線,將改革、發展、穩定融為一體。2006年是希望之年、奮斗之年、前進之年,一年更比一年強,更是我們對未來的期望。歷史指向前方,發展永無止境。我們要發揚創新精神,以創新的膽識、創新的形象、創新的動力,在“五個方面”下功夫,即加強學習,在提高自身素質上下功夫;解放思想,在實現與時俱進上下功夫;開拓創新,在提高珠協工作水平上下功夫;善于研究,在把握珠協工作特點規律上下功夫;勇于探索,在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