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認為,以全新的理念,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所有企業的當務之急。本文就如何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談幾點拙見。
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理論和實踐工作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尚未正式提出權威性的內部控制標準體系,對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個公認的標準體系。絕大多數企業的內部控制意識不強,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也存在很多誤區,甚至認為控制只是針對宏觀經濟而言,以為通過改革,企業存在的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事實上,只在宏觀經濟范圍進行控制還遠遠不夠,也不能在微觀經濟中片面地以改革取代控制。改革不是萬能的,片面強調改革組織結構的重要性,忽視控制方式的跟進和強化,會使企業的改革同微觀治理機制相脫離,再加上公司治理結構上的先天不足以及組織結構和人員素質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普遍薄弱。在改革開放的國策不會改變的宏觀背景下,目前我國企業的根本出路在于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加強和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也是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客觀需要。
一、內部控制制度的標準
一般來說,一項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應達到以下標準:一是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能真正成為企業管理者的行為規范、操作指南,事權劃分明確具體,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二是控制觸角應深入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不留控制死角,也就是說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均應納入內部控制范圍;三是控制程序規范,要形成科學的機制,尤其是要把對經營管理過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過控制,防患于未然;四是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使內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二、實施內部控制的措施
從目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實際情況來看,要達到上述標準,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如何把握授權的度
企業的經營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了保證這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合理授權是至關重要的。
(二)如何提高被控制對象的受控度
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對企業經營的所有環節和從事經營管理活動的所有人員實施的全方位的控制。提高被控制對象的受控度關鍵有兩點:內部控制制度的科學性,主要決策者的受控程度。
(三)如何提升規范控制程度
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環節。對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簡單的出納控制、財務管理來實現,而是要靠一套科學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來規范管理行為,讓管理者在從事經營管理的活動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規定的程序來完成工作任務,接受規定的控制管理。
(四)如何提高控制人員的熟練程度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財務會計控制,承擔內部控制職責的主要是財會人員。因此,財會人員要能真正擔當起內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識,提高操作能力就顯得刻不容緩。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對企業經營管理各個環節實施有效監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財務會計的工作范疇,大大超越了財務會計的知識領域,是投資、金融市場、營銷、法律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識的融合。沒有相應的知識支持,內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
三、保證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實施應解決好的幾種關系
在按照一定的標準企業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研究解決好如何把握授權的度、如何提高被控制對象的受控度、如何提升規范控制程度、如何提高控制人員的熟練程度問題的基礎上,為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還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一)控與被控的關系
協調控制與被控制之間的矛盾是事關內部控制制度成敗的關鍵。什么時候控制與被控制的矛盾協調好了,企業經營就穩定,企業效益增長就快。
(二)控點與控面的關系
嚴謹的內部控制,不僅要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實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業經濟活動全面置于經濟監控之中,而且要對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環節實行重點監控。
(三)控制與創新的關系
實施內部控制是為了保證企業經營健康發展,控制沒有資產再生的功能;而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力的源泉是創新,即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只有不斷地創新,企業才能不斷地適應市場的變化,生產經營才有足夠的動力。有活力的內部控制制度應是推動企業創新的制度。對企業創新工程給予足夠的支持,在支持中對創新過程實施全面控制,防止在企業創新過程中產生舞弊行為。
(四)硬控制與軟控制的關系
硬控制指的是內部控制制度中那些必須遵守的規定,它在客觀上規范和約束著會計人員和其他管理者的行為。而軟控制是指那些屬于精神層面的東西,如管理風格、管理哲學、企業文化及內部控制意識等,它主要靠理念,習慣、管理者的道德觀、價值觀等來維系,以發揮其作用。為了有效地控制企業的經營活動,實現其經營方針和目標,就必須軟硬兼施,實行綜合控制。
(五)常規控制與例外控制的關系
內部控制的主要控制對象是企業的常規業務活動,如果企業發生未預料事項或不常發生的事項,則現有的控制將會失去效力。常規控制與例外控制的關系,實際上就是內部控制中一般授權和特殊授權的關系。
(六)內部控制的靈活性、協調性及簡便性的關系
企業控制系統應該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使其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同時,它也應該與企業內部的工作程序相協調。內部控制的程序應簡單易懂。一個難以理解的控制系統只會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失誤。
(七)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的關系
會計控制是指對會計記錄的可靠性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保護財產的安全與完整;管理控制是指對企業內部非會計性質的經營管理活動所實施的控制,其目的是貫徹經營方針,實現經營目標、提高經營效率、增加企業盈利。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整體。
(八)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關系
內部控制由控制環境、控制系統和控制程序三個要素組成,而內部審計是控制環境的一個特殊因素。內部審計是企業自我獨立評價的一種活動,它通過協助管理當局監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來促成好的控制環境的建立,為改進內部控制提供建設性意見。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占據特殊地位,內部控制的檢查與評價是通過內部審計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