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
四面八方全是風暴
冷颼颼的海洋
島嶼是星球的殘骸,陳尸海上
海盜,一代代葬身魚腹
殘余的是港口城市的黑手黨
把兇殺,恐怖和紫黑色的血
帶給生物般的人類
這群灰色的人
驚懼的內心變成騷動的市場
靈魂在星光殘照下一閃
消逝在大陸懷抱之外
在文明史上
落墨位又一樁死亡檔案
于是,那株椰子樹
顫抖地站在大陸版塊邊緣上
把自己的圓果實
禮物般地捧向茫茫天宇
卻無人接納
藍色星球喪失目標
大陸,在海洋漲潮前夜
正焦慮地探詢新的生存空間
一盞燈
總是忽明忽暗
答《詩歌月刊》問
1.請談談您參加“大展”時的情形。
答:當年參與大展,實際上是我的大學同學蘇歷銘的功勞。因為我遠在哈爾濱,對大展的籌備工作和詳情知之不多。而歷銘身居北京,他和大展的主持人之一、我們的學兄徐敬亞一直保持聯系,我是通過他知悉大展一事的。需要說明的是,所謂“男性獨白”的命名者及其宣言的起草執筆者,均屬于歷銘。我的參與,實際上得益于這位老同學的“垂顧”。
2.您對“大展”的看法和評價。
答: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歷程看,我覺得大展反而是對某種現代潮流的一個終結。它雖然集中展示了現代詩的所謂力量和陣容,意在強化它的影響力,但與初衷相反,它卻成了現代詩影響力弱化的一個歷史性拐點。這或許是許多人始料不及的。然而這并不減弱大展的意義,相反,這反而更具某種文化價值和歷史文本價值。
3.20年過去了,您認為漢語詩歌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答:我淡出詩壇久矣,對這個很學術的問題,似乎已無資格回答。但我個人內心中對詩歌的熱愛,從未減弱。她從來都是,今后也將是我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
4.談談您的近況。
答:我現在供職于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任編委兼編輯中心主任,每天忙于報紙的事,實在乏善可陳,說來不免慚愧。
近作一首
祁連山
起起伏伏的雪線
勾勒在山頂之上
細若銀色發絲
極目那高
鳥飛絕 人蹤滅
雪線下龐大笨重的山體
像一峰駱駝
臥在那兒一動不動
我把頭拼命地向后仰起
目不轉睛地望住那一道微弱的雪線
惟恐它
眨眼間消失
渴的感覺
從喉嚨間直達心底
且蔓延全身
在山腳下的大漠上獨行
渴 其實是無邊無際的
布滿血絲的落日
是誰絕望的眸子
凝視著橫亙在生命和死亡之間的祁連山
一聲浩嘆
砸在地平線上
濺起一縷煙塵
灰黃而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