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晚上,紐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在代表團駐地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招待會,歡送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張義山大使辭任,同時歡迎劉振民大使履新。
在宴會上,劉振民身著黑色西服,白色襯衣,笑容可掬。他還戴了一條紅色的領帶,格外醒目。這是一個喜慶的宴會。不過,出任常駐聯合國副代表一職對他來說并不輕松。
“此度履新,深感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責任重大。”劉振民說。在他看來,這種責任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目前聯合國正面臨多個方面的改革,中國作為聯合國重要成員國以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的改革當口面臨很大的挑戰,承擔很大的責任。
另一方面,他說,中國經過近30年來的發展,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有了長足的進步,世界各國對中國期望值越來越高,希望中國在聯合國發揮更大的作用。
聯合國是一個縱橫捭闔的大舞臺,這里充滿了法律條文、會議以及艱苦的談判。不過,這些正對劉振民的“胃口”。
溫文爾雅
今年51歲的劉振民出生于山西,197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英語系,198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律系,獲法學碩士學位。
1982年1月,劉振民進入外交部工作,一千就是24年。期間,他先是在條約法律司當工作人員,之后歷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三等秘書、條約法律司三等秘書、副處長,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一等秘書、條法司一等秘書、條法司參贊,繼而是條法司副司長。此次履新前,他的職務是外交部條法司司長。
低調的劉振民很少在媒體上露面。在百度中,有關他的條目幾乎有一半出自于《瞭望東方周刊》2005年對他做的一個書面專訪的轉載。
劉在條法司的同事也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說,他“平常說話不多,給人的感覺是沉穩,溫文爾雅,不咄咄逼人。”
在同事的眼里,劉是一個謙虛的領導,“他很愿意聽下屬的意見,各方面的想法和意見他都吸取。”但同時他也“特別有主見,很敏銳,善于在各種意見中把握重點,并且在法律和政策的協調上做得很好”。
沉穩而堅定的談判者
劉振民有很深的海洋情節。上個世紀80年代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剛出來的時候,外交部做這方面研究的人很少,他從北大到外交部實習,就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此后雖然工作有變化,但在這方面的研究,他一直延續了下來。
對此,本刊也有所感受。2006年5月15日是中國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十周年的日子。當時劉振民通過工作人員主動找到《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希望借此機會向外界介紹中國海洋外交的最新進展,以示紀念。
平時溫文爾雅的劉振民在談判桌上是個難纏的對手。1997年底,在關于《京都議定書》的談判中,談判連續進行了52個小時,緊張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只能吃三明治,喝涼水。當時中國的談判代表劉振民一直堅持了下來。“這沒有好身體是頂不住的。”劉的同事說。
據介紹,劉振民是外交部條法司里年齡最大的領導,但是他一根白頭發也沒有。這得益于他平時注意鍛煉身體,“他喜歡爬山和走路,經常走路從潘家園住地到外交部上下班。”
除了堅韌之外,劉在談判中原則很堅定。同樣在《京都議定書》的那次談判中,當時是西方發達國家與中國、印度兩方交鋒的局面,中印堅持不能把氣候變化和減排的責任過多地強加給發展中國家,而主張西方國家應該更多地承擔責任。為此,西方的一些談判代表指責中印,并說如果談判破裂中印要承擔責任。
劉振民當時就被激怒了,他拍著桌子跟對方理論,認為是西方把減排的義務過多地強加給了發展中國家,因此如果談判破裂,不是中印而是西方才應當承擔責任。
“他從年輕的時候就一步一步開始鍛煉,談判經驗非常豐富,在維護國家利益方面,他毫不含糊,原則性很強。”同事說。劉的長期努力和優秀品質終于將他“送”到了一個更為重要的外交舞臺上。
中國更為重視國際法
盡管由于單邊主義的盛行,聯合國的權威和作用受到一些質疑,但目前而言,它仍然是一個最大的外交斡旋舞臺。各國也都格外重視駐聯合國使團的人選。據一位長期研究聯合國的專家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在中國的駐聯合國使團中,王光亞代表屬于副部級,與駐美國、日本等大國的大使同等級別,位高責重。
副代表的位置也同樣重要。這位專家介紹,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相當于駐其他國家的使館,但兩者有重要的不同,就是駐某國的外交官中只有一位特命全權大使,而駐聯合國使團中則有兩位特命全權大使,由正副代表擔任。也就是說,劉振民既是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也是中國常駐聯合國特命全權大使。
劉振民出任這一職位還有另外一層特殊性。他的同事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在此之前,外交部條法司的領導還沒有出任過如此重要的崗位。“這說明我國的外交工作越來越重視法律的作用。”
據這位同事介紹,像聯合國這種多邊場合,法律的角色非常重要,其他國家的駐聯合國使團中,代表或副代表必有一人是學法律出身。“因此,劉的出任也說明中國正在與國際做法接軌。”
這也是形勢使然。中國在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后,在多邊外交場合的表現經歷過一個由“羞澀”、“內向”而至“開放”、“活躍”的過程。截至2003年底,中國共簽署了273項多邊國際條約、公約、協定或議定書,數量之多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
大勢之下,法律人才的作用必然彰顯。從這個意義上說,對于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的職位而言,劉振民無疑是在合適的時機下出現的一個合適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