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剛畢業就租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沒有積蓄買房,但我工作10年,還買不起房子,只好租房,看房東的臉色過日子,真的很無奈。只怪自己掙錢的步子太慢,跟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上海讀者
文向東(江蘇)
專家要來了
我所供職的單位是蘇北一個縣區的一甲醫院,從2001年開始改制,由一家剛完成民菅化改革的衛生院院長入主,先是院長“一股獨大”,但鬧得民怨鼎沸,主治醫生以上職稱的醫生走了大半,業務量也丟失近半。接著衛生主管部門收回管理權,試行管理層持股,中層骨干持股,職工持股,還是沒能挽回流失的業務。最后,連衛生局下派的院長也都不愿上班了。鎮上的居民,哪怕是小毛病也寧愿坐公交車去縣城里就醫,醫學院的畢業生,寧愿沒工作,也不愿到我們單位來。
但前幾天,我這個一年多沒做過什么大手術的五官料主任,居然一天連做了四臺于術。從患者處得知,之所以來我院做手術,是因為聽說醫院上周高規格接待了來自三甲醫院的一位管理人員,這事迅速在小鎮居民中傳開。大家都說,我們醫院馬上要被一家三甲醫院的專家來“承包”,“專家來接管了,肯定醫療水平要上一個臺階”。其實,這個三甲醫院的專家,就是要來也還有一二個月時間,而改善我院整體醫療水平,樂觀地說,最起碼也要一年。
張小景(上海)
裝空調記
最近在蘇寧電器買了個空調,安裝過程可謂一波三折,花費了整整一周的時間。
買空調的時候約定,周一送貫周二安裝。結果,周一負責送賞的來電話說,要到周二上午送貨下午安裝。
周二中午12點,還不見送賞人的身影,打電話詢問被告如空調已經發出未了可能在路上,“上午”的定義是“下午1點之前”。下午4點,妄裝師傅到了,空調還沒有到。安裝師傅看了看安裝的位置,說需要的管子比較長,下次來一定帶夠,留下聯系電話先行告退。
周三,空調送到了,原來是公引巴派送地址發錯了。于是給前一天來過的安裝師傅聯系,誰知還必須由負責安裝的部門統一調配。部門負責人說當天沒有辦法安排,只能在周四安裝了。
周四一早,安裝師傅上門,不過不是第一次來的那位。師傅一看。表示帶的管子不夠沒有辦法安裝,只能第二天再來。臨走還信誓旦旦地說周五一早肯定來。
周五上午一直在家里等,快中午的時候還沒人來,打電話到公司詢問,負責人說根本不如道這回事,所以沒有安排這個安裝,沒辦法只有等到周六。還好,空調在周六終于順利安裝。
安裝師傅穿的工作服后面寫著:“至真至誠,蘇寧服務。”服務是夠真誠的,每次打電話態度都很好,每個部門每個人都表示愿意幫我們解決問題,我們都不如道這么多波折該抱怨誰。
趙云黎(北京)
的姐
幾天前,我從地鐵國貿站下車,準備搭乘出租車回通州。一位的姐向我熱情招手,于是鉆進了她的車。途中,的姐打開了話匣子。剛開始,沒有大在意她的故事,因為活潑的北京的哥的姐總愛“白話”他們遇見的一些事情,但是后來我越聽越覺得“事態嚴重”。
——那天傍晚下班高峰時期,一個小偷正用剪刀偷偷剪一個女孩放在自行車筐里的包,的姐見狀立刻開車上前,用車別倒了小偷,小偷惱羞成怒舉著剪刀沖向的姐,劈頭蓋臉地扎了過去,的姐奮力抵抗。就在此時,另外兩名同伙也沖了上來,對看的姐和車同時發起了攻擊,結果,車毀人傷而女孩毫發無傷,錢財也沒有丟失。此時,圍觀的群眾只是漠然觀望。
事后,的姐自付了醫藥費和修車費,而被搶女孩只是發來了一封感謝信。這時,我才注意到雖然天氣炎熱,的姐卻捂了長袖衫還帶著白手套,想必這重重遮蓋之下,定是那滿身的淤傷和那顆受寒的心吧!
鄧小馨(上海)
“燦爛”在八月
前些日子我去鋼琴老師家學琴,老師突然感慨起來:“我當年應該學畫畫呀。”在我眼中她的工作時間自由,收入豐厚,還有什么好抱怨?
原來鋼琴老師從她另一個學生口中得知如今的繪畫老師日子好生了得。某個體繪畫老師在市區租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每周只上一天班,分上午班和下午班,一次同時開三門課——素描、書法、油畫。每門課大約10人左右同時教授,30名學生同時上課。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學生們布置當天的練習任務,寫宇的寫字,臨摹的臨摹,一人“分身有術”。老師的父親也幫忙在三個房間里巡視。有些學生不止上一門課,上完書法學繪畫。上下午至少也有學生60人次,每次學費100元到200元,這樣一天的收A能過萬了。難怪讓每次一對一上課的鋼琴老師羨慕不已了。
高三的時候做過數不勝數的試卷,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套名叫《燦爛在七月》的卷子。其實夏天的“燦爛”決不止步于高考,8月份迎來的是一年一度的器樂等姐考試。如今的形勢是知名藝術奧院校的門檻甚至高過復旦這樣的綜合類名校。繪畫老師模式的掙錢之道,看來也“順應”高校招生的風向了。
王敏華(蘇州)
“義務”教育還是“自費”教育
外孫今年9月份就要上小學了,由于戶口所在地的小學很差,從4月起女兒就帶他去參加小學入學面試。面試了十幾個學校,最后決定上一所私立的寄宿小學。據說該學校有不少名校的退休特級教師,各種免費的特色班,還給學生設有跟蹤成長檔案。學生全部寄宿,每半個月可以回家一次。
學費有些貴,每年1萬多,另外每年還要交5000元的贊助費。外孫在面試后參觀了學校,很是喜歡。可是我們老兩口都不贊同。先不說。6年小學下來要支付十幾萬的學費是個不小的經濟負擔,那么小的孩子就寄宿,對孩子的性格發展和成長恐怕并不會像老師許諾的那么好。勸女兒找一個好一些的公立小學,可女兒說一樣要交贊助費,雖然學費可能低一些,但是各種興趣班都要另外收費,總的算一下也便宜不到哪里!想想當年三個女兒從小學上到大學,花費也就相當于外孫上幾年小學的費用吧。國家現在不是九年義務教育嗎?按照規定,小學初中都是免試就近入學,也不收學費。可小學入學考試、收贊助費卻實際上是慣常做法。我實在有些搞不懂,“義務教育”為何到頭來還是成了“自費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