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歐貿易中“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由來
在中歐貿易中中國至今仍被認定為一個“非市場經濟國家”,原因在于中國在入世談判時為打破中美入世談判的僵局,同意在人世后的15年內,美國及其他成員國可以繼續將中國視為非經濟市場國家,從而維持人世前對中國相對不利的反傾銷的機制,即第三國的替代制度。在嚴格意義上說,這種規定本來就違反世貿的基本原則。或許從那一天起。就為以后“是否承認市場經濟地位”這一問題埋下了伏筆。在這一條款下,世貿組織成員對中國反傾銷調查中傾銷幅度的確定,在中國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時,反傾銷案發起國的調查當局可以引用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即替代國)的成本數據計算所謂正常價值,并進而確定傾銷幅度,而不使用中國的相應原始數據。這樣導致我國出口產品傾銷幅度易被高估,傾銷判定容易成立,從而使中國企業遭受不公平待遇。
二、歐盟對“市場經濟公司”的認定標準
從2003年的4月14日,新西蘭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起,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吉爾吉斯等國家也相繼承認。但是,對于全球國際貿易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歐盟則依然持有令人意味深長的消極態度。早在2002年11月,歐盟突然承認俄羅斯市場經濟地位,當時俄羅斯的經濟市場化各項指標遠遠低于中國,而且俄羅斯至今還不是世貿組織成員。迫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歐盟已修改其反傾銷法,確認中國是一個轉型國家,正是這種轉型國家的認定,使部分中國企業在中國總體上被認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條件下,仍然可以具有市場經濟公司地位,根據修改后的歐盟反傾銷法從1998年7月1日起,中國企業要想獲得市場經濟公司地位,只要向歐盟提出申請,經歐盟調查核實后,即可獲得市場經濟公司地位的確認。
根據歐盟反傾銷法,確定一個公司是否具有市場經濟地位是依據個案調查的方式,通常來說有五個標準:
(1)關于價格、成本和投入,包括原材料、技術和勞動成本,產出、銷售和投資等。企業在這些方面的決定應符合市場的供求關系,生產者必須證明其公司行為沒有受到國家的顯著干預,主要的投入成本應基本反映市場價值。(2)企業要有一套清楚的財務記錄,經過獨立的審計,符合國際財會標準,并適用于所有場合。(3)企業由非市場機制向市場經濟機制過渡時,公司生產成本和財務金融狀況,尤其是在資產折舊、購銷、物物貿易和補償貿易支付形式方面,沒有受到非市場經濟因素的扭曲,非市場經濟因素比如公有制、資產折舊低估、易物交易等;其生產成本和狀況,不能有重大扭曲。(4)企業應受制于破產法和財產法的約束,以確保企業在法律上的確定性和經營上的穩定性。(5)公司的貨幣兌換基于標準的市場匯率。
歸納一下,這五個標準的核心就是檢查四個領域的內容:(1)國家干預。(2)公司治理。(3)財產所有權和破產法。(4)金融事項。
三、“非市場經濟公司地位”在歐盟對華反傾銷中的經濟效應分析
縱觀近年歐盟對華反傾銷案,可以看出,歐盟對待中國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申請,基本上采取了“總體承認、個別否認,抽象承認、具體否認”的做法,獲得市場經濟公司地位的中國企業屈指可數。因此導致中國出口歐盟的涉案產品的成本絕對多數都采用第三國替代的方式確定,而第三國的確定往往會選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作為替代國,人為夸大了中國出口商品的傾銷幅度,從而導致對中國企業的極不公正的裁決結果。例如,在歐盟訴華“金剛砂”反傾銷案中(1998年),歐盟委員會選定挪威作為中國的替代國,但同年,挪威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中國的二十多倍,中國出口商就挪威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挪威生產者的代表性提出異議。但歐盟委員會堅持認為挪威是本案最合適的替代國。以這樣的方式選定替代國,即使中國企業沒有從事傾銷,也可以得出傾銷存在的肯定性的結論。所以,中國產品總是被課以高額反傾銷稅也就不足為奇了。那么,歐盟不給予中國企業市場經濟地位并尋找第三國替代,從而導致中國大量產品被征收反傾銷稅對歐盟整體社會福利將產生什么影響呢?
①歐盟是貿易小國;之所以假設歐盟是貿易小國是因為:歐盟對中國進行反傾銷的產品的價格影響力很小,它無法影響世界市場該類產品的價格,同時也不可能影響該產品的中國國內市場價格,所以從這一方面可以假設歐盟是貿易小國;②只有兩個國家參與貿易,即中國與歐盟;③影響市場價格的因素只有供應量。
歐盟成員國對中國企業的“替代國政策”及“對市場經濟地位認定”的苛刻要求,背離了自由貿易的宗旨,違反了世貿組織基本的公平貿易的規則。不公正地實施對華反傾銷,既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也不符合歐盟成員國的利益。
四、中國企業獲取“市場經濟公司”地位的對策建議
雖然中國企業在應對歐盟反傾銷時很難獲得市場經濟公司地位。但是還是有一些措施可以幫助企業獲得認定。
1、未雨綢繆,材料的準備重在平時。每次反傾銷調查開始時,歐盟都會向申請市場經濟公司地位的中國企業公布一份“申請市場經濟地位,分別裁決問卷”,(這里的“分別裁決”是指企業如果沒有得到市場經濟地位,但是可以證明其出口環節是獨立而不受政府干預的,也可以參照替代方的正常價值得到一個分別稅率。)所有應訴企業須及時遞交完整的市場經濟地位申請表格并遞交證明文件。
2、優勢企業可積極爭取。同等情況下,外資、臺資企業較私企、中外合資企業更易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而國有轉制企業獲得市場經濟公司地位可能性不大;鑒于反傾銷措施打擊的主要是出口量大、價格低的企業,因此出口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較出口規模較大企業易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所以臺資、外資企業,以及出口量較小的企業在獲得歐盟市場經濟公司地位的認定中是有一定的優勢的,所以這些具有優勢的企業一定要好好把握,積極爭取市場經濟公司地位的認定。
3、積極配合,提供真實材料。企業在規定期限內拒絕透露或提交必要的材料,或妨礙調查進行,該企業將被視為“不合作企業”;有企業在提交資料時故意隱瞞關聯公司情況,查出后不能提供適當的理由說明,也會被視為“不合作企業”;如果企業提交虛假的或誤導的材料,該材料將被拒絕且該企業被視為“不合作企業”;有些企業提交的信息存在模糊不清,提供誤導性信息,或與公司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情況,在歐委會要求提供清晰證據時,又沒有及時按要求提交,同樣會被視為“不合作企業”,凡是被歐盟認定為“不合作企業”的將不可能獲得歐盟市場經濟公司的認定,而且在以后的認定中也將為自己再次申請市場經濟公司設置障礙,增加公司申請的難度。因此被調查企業所提供的材料一定要準確可信,切忌為了能夠通過認定而提供虛假材料。
4、嚴格按照歐盟標準進行日常的企業經營活動。公司的經營、定價應按照市場信息做出。要提交生產涉案產品的原材料供應商的信息,并能夠證明該供應商為非國有企業,或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營的國有企業。企業要有一套清楚的會計記錄,如果涉案企業的財務沒有獨立審計,不符合國際會計準則,就有在非市場經濟條件下運作的嫌疑。企業在財政決算中的審計報告應加入英文版本,避免因沒有詳盡的會計記錄,而無法證明公司有清晰的獨立審計報告。另外,對于固定資產購置的年度記錄要準確,避免因固定資產購置年度與所稱年度不符,且無法提供合理解釋而失去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機會。
5、公有制轉為私有制的企業需要特別注意,由公有制轉為私有制的企業較難獲得市場經濟公司地位。原因是這些企業仍有在非市場經濟下操作的嫌疑,在私有化過程中,如果沒有進行資產評估或資產評估過低,那么就存在國家補貼的嫌疑;固定資產沒有折舊,或折舊率過低,或所有固定折舊率一致,這就不能反映公司擁有的不同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年限,可能影響公司產品的成本,導致公司財務情況扭曲;另外存在易貨交易或公司規章制度中規定允許易貨交易,有易貨嫌疑。這都不符合歐盟對公司經濟地位的認定標準。針對這些情況,企業在私有化的過程中對上述的資產評估,折舊以及易貨交易等問題要多加注意,避免讓對方抓住把柄,給企業申請市場經濟地位帶來障礙。
6、注意關聯公司的市場化運作情況。有的公司雖然提交了本公司的詳細數據,但因其關聯公司沒有提交財務報表等信息,或在要求提供時沒有及時提’交而被視為“不合作企業”,這樣不僅關聯公司不能獲得市場經濟公司地位,涉案公司也會受到牽連而不能獲得相應的市場經濟公司地位。因此企業不僅要注意本公司的市場化的進程,同時也要關注關聯公司的市場化程度,避免因關聯公司沒有獲得市場經濟公司地位而受到影響。
(作者單位:山東萊陽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