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作為裝備制造業發展綜合管理部門,要認真貫徹陜西省振興裝備制造業會議精神,切實履行好職責,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裝備制造業重大項目的實施
“十一五”期間,我省規劃了100個裝備制造業重大項目,項目實施后每年可新增銷售收入約1200億元。這100個項目是裝備制造業加速發展的關鍵,對順利實現我省裝備制造業的振興目標至關重要。發改委要努力抓好每一個項目的啟動和實施。
一是加快項目的前期工作。對目前已完成策劃的項目,要按年度計劃,落實項目前期工作責任制,扎扎實實向前推進。對策劃不到位的,認真做好項目策劃。要引導企業加大對前期工作的投入,對重大項目,要成立專門班子抓前期工作。通過有效的前期工作,確保每年有一定數量的項目開工。
二是加強項目實施的協調。要圍繞項目建設進度、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及配套設施等環節,加強協調服務,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促進和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三是積極籌措建設資金。要加大政府資金對裝備制造業的扶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做好企業使用銀行信貸資金的協調,同時幫助企業用好國產設備所得稅抵扣、進口設備關稅和增值稅減免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投資成本。
二、認真做好企業集團組建和產業集群發展工作
我省裝備制造業發展,必須走集團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的路子。“十一五”期間,將在一些關鍵領域和有優勢的行業中,發展壯大20個年銷售收入超50億元的裝備制造企業集團,我們將積極配合有關方面,促進一批企業集團的組建和發展。明年重點抓好陜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組建、西電公司整體改制、延長石油集團向陜汽集團注資、陜鼓與西儀集團的整合等工作。
要重視以大企業集團和優勢產品為龍頭,發揮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載體功能,建立產品配套協作體系。促進產業聚集,形成產業集群。今后一段時期,重點發展8個裝備制造業園區和產業集群。主要是西安南郊韋曲航天科技產業基地;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以陜重汽為龍頭的西安經濟開發區涇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以比亞迪、法士特為龍頭的西安高新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以陜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為龍頭的寶雞數控機床產業集群;以西電公司、西安電力電子研究所等一批超高壓輸變電項目和咸陽產業園配套件基地為主的西安一咸陽電工城輸變電產業集群;以大型運輸機、飛機起落架等航空零部件生產和漢江機床、漢川機床、漢江工具改造工程為主的漢中航空產業基地和數控機床集群;以建設機械制造、環保設備加工、礦用電纜項目為主的陜北能源化工基地裝備制造園區等。
三、加快推進軍民結合
我省是國家國防建設的重點,國防軍工是我省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一五”期間,隨著國家投資的進一步增加,將大大增強我省國防軍工的實力,我們要充分發揮軍工企業的技術優勢、裝備優勢。引導和延伸軍品向民品生產的轉化,加快推進軍民結合。
一是做好重大國防建設項目的協調服務。要加強重大國防建設項目在用地、規劃、環保、配套設施、建設環境等方面的協調和服務,積極配合支持有關單位保質保量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二是抓好一批軍民兩用項目。近期重點抓好航空430廠發動機研制、陜柴重工柴油機擴能、405廠核電用核燃料擴產、262廠核檢測儀器、771所6英寸集成電路和西安北方慶華公司工業雷管等項目建設。
三是實施一批發揮軍工技術優勢的民品項目。主要有陜飛、西飛現有民機改進改型、擴大航空零部件轉包生產,航天四院雙金屬復合管項目,礦用風機通風系統,航天六院液力變矩器、能源化工設備項目,524廠核電非標設備制造等項目。
四是抓好軍工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主要有航天四院高性能碳纖維、航天六院高能超細微粉設備、705所納米材料及表面噴涂工程、西安東方集團公司數控伺服系統、華山機電公司粉末冶金產品擴能等新技術、新型材料項目等。
四、做好裝備制造業綜合管理工作
我省裝備制造業分屬中央、地方有關部門管理,涉及面廣,協調難度大,省政府將振興裝備制造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我委,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我委將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切實加強對重點裝備制造企業重組并購的管理。按照國家現行投資管理體制的規定,裝備類投資項目除車船、城市軌道交通等部分項目實行核準制外。其余項目均實行備案制。為了切實保護一些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保障裝備制造業健康發展,國家正在研究制定裝備制造業企業重組并購工作管理暫行辦法,對重點裝備制造業企業重組并購投資項目實行核準制和行業評估管理。我省應積極配合國家做好這項工作,加強對重大裝備制造業項目的規劃布局和宏觀管理,對屬地方核準權限的自主知識產權項目和一些核心技術,要嚴把項目審批關,加大控制力度,防止技術流失和關鍵企業控制力削弱。
二是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要進一步加強政策研究,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鼓勵發展的具體政策和措施,為裝備制造業的振興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優惠條件。同時,要多渠道籌措裝備制造業建設資金,鼓勵政策性投資、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向裝備制造業項目傾斜。省級裝備制造業專項資金和產業引導資金,重點用于國產重大技術裝備、替代進口項目和促進裝備制造業集團化、集約化、集群化發展的項目。
三是加強綜合協調和管理。建立和完善裝備制造業辦公室的工作制度和責任管理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溝通重大項目的進展情況,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同時,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的聯系,積極爭取國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