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研究在國外不斷受到重視,其研究不斷深入,創新在國內也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際化競爭的日趨激烈,對國內企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自主創新能力、品牌、知識產權和資源的擁有量已成為衡量一個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而企業的創新和國家的創新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這一點上,國家和企業都應該將自主創新擺在戰略的高度。
一、企業引導型自主創新模式
(一)早期企業的創新狀況
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企業的生產活動完全是指令性和計劃性的,產品實行國家訂購、國家統銷,這實際上是一種“收購經濟”加“政府保護”,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內無動力,外無壓力,基本沒有創新活動。應該講,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經濟現象,企業的功能只是不斷地復制產品,滿足單調的需求。它們基本沒有企業文化,更談不上企業的發展。
(二)企業引導型自主創新模式分析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及其后的一段時間,很多企業失去了政府的“保護傘”,它們必須依靠自身的力量在市場的競爭中生存。而由于這種企業長時間習慣了政府的扶持和庇護,使它們失去了市場主體的功能,企業的管理人員沒有市場的概念,更談不上了解市場的需求了。他們的著眼點只是企業的本身,只知道自己能生產什么,而不清楚廣大的消費者需要什么,僅憑企業自身的臆想,以企業自身的意志為轉移來進行自主創新。這種自主創新其本身面臨重重困難,失敗的概率也比較高,即使這種創新成功了,它也不一定是市場消費者所需要的那種創新。往往在這種創新誕生之后,企業才費盡心思為新產品找市場,找銷路。這樣,企業面臨很大的市場風險,很可能遭到重大的失敗。
當前,這種以企業引導型自主創新為主要模式的企業仍然存在,它們往往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研發的目標與投入要求高,開發風險大。這種創新以全新的技術研發為依托,必然導致研發費用的激增,對研發人員的素質也有較高的要求。研發的產品可能比較新穎,但是創新產品與顧客需求距離偏遠,可能不一定是顧客所需要的,所以研發和市場的風險都很大。
2、企業營銷部門的功能萎縮。在這種創新模式下,企業的營銷部門根本不需要前期的市場調研、策劃、組織、協調和宣傳。所有的創新和產品改良計劃以及費用的調撥安排問題都由企業高層直接進行拍板。營銷部門將退化成一個單純的推銷部門,去了其存在的主要意義。
3、企業缺乏相應的信息網絡。在這種創新模式下,企業“以我為主”,不去調研市場的具體需求,只是企業自身覺得市場上需要什么就去生產什么。長期以往,企業必然弱化其信息網絡的作用,從而無法廣泛收集科技與市場的最新信息。
二、市場引導型企業自主創新模式
(一)市場引導型企業自主創新的內涵和運行機制
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的目的就是為了全方位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而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團隊眾多優秀的人才個人智慧的匯總。企業在自主創新過程中,既沒有可供追隨的先進者,也沒有可以借鑒的標準,這就對企業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是企業文化、價值觀和核心能力的重要體現,那么企業應該以什么為原則來指導它們自主創新的實踐呢?筆者認為:市場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其目的就是使資源配置相對合理,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使社會沒有閑置的和被浪費的資源。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商品生產全面社會化,也推動了勞動社會化,從而使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的范圍擴大了,而市場競爭就像一只強勁的、看不見的手,迫使市場上的競爭者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裝備水平,改善經營管理,增加知識勞動者的比重,使得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加,以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競爭能力。那么,企業的自主創新在市場引導下將會更好地配置其各方面創新資源,具有更強的目的性和更規范的運作方式,同時,企業將盡可能的減少和規避風險。因此,建立以市場為核心的企業自主創新體系,形成科學高效的自主創新管理體制是企業自主創新的基礎,而市場引導將貫穿于企業自主創新的全過程,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主創新產品的市場引導。企業自主創新的產品是創新反映在實物形式上的結晶,是直接面對顧客的最終產品。企業目標顧客需求的滿足就要依靠這些產品的使用來實現,因此,企業應該充分研究顧客需求,使其自主創新的產品能夠更好地滿足這些顧客。
2、企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市場引導。人力、物力和財力是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重要的物質保證,企業應該以市場引導的觀點來配置和使用這些資源,使不同的人做他們最適合的工作,有限的物力和財力也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從而發揮他們最大的作用,使他們更好地為自主創新實踐服務。
3、創新組織學習的市場引導。在自主創新過程中,需要企業研發、營銷、財務、人力資源等部門進行溝通協調、通力合作。這些人員將構成一個創新組織。而作為一個組織,必然要進行學習。從本質上講,組織學習包括了一系列不同于個人學習的活動。它的最大特點是以一個共享的知識基礎為中心,正是這個包含著隱性知識的基礎使企業的變化成為可能。因為創新是市場引導型的,所以這個創新組織的人員更應該牢固樹立市場引導的觀念,清楚他們的所學和工作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4、創新信息網絡的市場引導。信息網絡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導航系統”,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信息網絡也應該是市場引導型的,為滿足市場的需求更好更快地收集各方面相關的信息。
(二)市場引導型企業自主創新的現狀
1、已認識到市場引導對企業自主創新的作用,但還未上升到戰略高度。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在自身的經營和發展中,已經意識到市場的變化對自主創新成敗的重要影響,清楚企業自主創新的成敗與否必須經過市場的“檢驗”。但是這種觀念可能只被企業的高層或者創新組織的某些人員認識到,還沒有將這種觀念注入企業的決策系統和企業文化中。
2、企業RD能力和投入不足。由于自主創新存在較強的研發和市場風險,有可能使企業雖有主觀創新的愿望,但在困難面前望而卻步,在關鍵方面選擇引進現成的技術。長期以來導致企業RD能力和投入不足。
3、企業組織結構與市場引導型企業自主創新的要求不相適應。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形成的是以縱向關系為主,橫向封閉的企業組織結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企業的組織結構不斷地進行優化,但是集中度較高、集約化較強,能在更高層次上推進自主創新的企業組織結構尚未發育完全。
4、企業知識產權意識不強且申請的專利水平較低。目前存在相當一部分企業對自主知識產權的開發和保護意識淡薄,沒有把專利工作納入企業經營管理范疇,即使在那些申請了專利的創新中,也以外圍設計和局部改造為主,缺乏對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
(三)從自身做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1、牢固確立企業在自主創新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企業是自主創新的決策、投入、研發、生產和營銷主體,從自主創新機會的尋求、發現到自主創新的實現以及最終轉化為現實效益這條創新鏈中,企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建立適應市場引導的企業組織管理體系。在當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應該盡快在企業組織體制上實現由傳統的“橄欖型”(生產能力強、技術創新和市場營銷能力弱)向現代“啞鈴型”(技術創新和市場營銷能力強,生產組織體系精干)的轉變。
3、加大RD經費的投入。國際上一般認為:企業研發的經費占銷售額的比重為2%,企業方可維持正常生存,而占到5%的企業在市場上才有競爭力。而從RD經費上反映出來的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遠不能滿足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要求。因此,企業應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注重RD經費投入,為自主創新的良性運轉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
4、加強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強化創新激勵機制。加快建立健全企業客觀、公正的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一方面,在企業內部營造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形成人才公開競爭的環境。激發創新人員的創新活力。另一方面,從物質上,依據自主創新所取得的實際效果,對創新人員在經濟上予以重獎,進一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企業還應該加強人力資本投資,使各類人才在學習中得到不斷進步的機會。
5、整合利用外部技術資源。企業應該依托科研機構,把企業對市場需求的把握優勢與科研機構研發資源優勢結合起來,最大程度地整合利用外部技術資源和研發體系,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