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對人力資本的研究日漸深入,雖然研究內容各異,但都圍繞人力資本產權與企業所有權的安排。在不完全合約中,讓最重要、最難監督的成員和哪些貢獻最難估計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擁有企業所有權可以使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達到最大程度的對應。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許多理論可以測算出非人力資本的貢獻,而對人力資本的貢獻卻相對難以計量,加之人力資本所有者創造的無限性和監督的有限性使人力資本所有者成為最重要和最難監督的人。因此人力資本的產權特征要求人力資本所有者應該擁有企業所有權,成為企業剩余索取者和控制者。不同層次的人力資本所有者應分享企業的不同剩余,從而成為企業的風險承擔者。在國有企業中,企業家對企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家精神的發揮受到了產權的限制,國有企業的企業家也應該參與市場的調節和競爭,這樣他們才有努力工作的內在動因。
企業家創新精神的五個方面
第一,不斷追求產品創新的精神。這種創新精神的要點在于不僅能夠創造一個好的品牌,而且能夠通過不斷追求產品質量的改進與提高,來維護、發展和完善這個品牌,并通過這種創新來獲取最大限度的長期收益。第二,不斷追求技術創新的精神。技術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主動脈,作為一個企業家,必須具有不斷追求技術創新的精神。善于發現新的技術發現和發明,勇于引入新的技術和工藝,不斷創造新的生產方式和方法,以此來推動企業技術的不斷升級和生產方式的不斷發展。第三,不斷開拓和創新市場的精神。這種創新精神的要點是,能夠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對市場結構進行細分,通過分析與比較,發現和開拓新的市場,占領市場發展的制高點,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與收益。第四,敢于和善于進行組織和制度創新的精神。不僅要善于學習和模仿別人的成功經驗,而且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與超越別人的成功經驗,同時還要敢于和善于在總結和綜合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組織與機制的再創新,實現企業組織和制度的新突破,以提高企業的發展力和競爭力。第五,團隊合作與不斷進取的精神。作為一個企業家,能不能和善于不善于組織一個好的團隊,并形成很強的團隊合作與進取精神,是其能否成為名副其實的企業家的關鍵環節,也是一個企業能不能獲得更大發展的重要條件。
企業家精神是一種時代精神,它標志著新時代的人民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追求自身幸福的激情和力量。財產是有形的和有限的,而企業家的精神資源是無形的和無限的,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無法估量。在企業產權不明晰和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管理者有可能作為一個純粹的經濟人而以追求個人的短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不顧企業的長期發展,甚至將自己的創造能力、市場及產品開發轉移到尋找制度漏洞和謀求私利上,導致“內部人控制”,諸如過度的“在職消費”、難以控制的灰色收入、“59歲現象”等問題,造成企業資產(或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和轉移。
企業家精神缺失的產權誘因
產權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給人們提供一個追求長期利益的穩定預期和重復博弈的規則。企業管理者忽視長遠的預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產權不明晰。在國有產權制度下,決策者的利益與其所決策的企業的信譽之間沒有長遠的關系。如果一個企業的管理者所作的任何一個決策,都不必為未來的后果承當責任,甚至不能確定在這個位置上能呆多久,企業未來收益或許是由別人分享,那么管理者追求眼前利益就是一種必然選擇。所以,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充其量只有種草的積極性,而不會有栽樹的積極性。由此可以看出,在產權不明晰的情況下,企業家因為看不到未來的希望,那么他們的信譽和道德就變得蒼白無力。產權殘缺遏制企業家精神的發揮。產權殘缺是指資源的控制權、處分權和收益權分屬于不同的個體,參與經濟行為的任何成員都只擁有其中一部分權益。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產權在不同的約束條件下其效率是不同的。當資產的所有者屬于由多數人組成的集體或組織,如果沒有足夠的文化道德認同和相應的制度和機制保障,資本的增值欲望和創新沖動將得不到體現。由于產權的缺失,企業家無法從創新活動中獲得與創新相匹配的收益,因而企業的資源便轉化為滿足個人欲望的資本。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產權殘缺的問題,我們將很難在企業家創新這個層面與國際企業比肩。
產權明晰是企業家精神發揮的保障
“產權明晰”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財產的歸屬關系是清楚的,即財產歸誰所有,誰是財產的所有者或誰擁有財產的所有權是明確的;二是在財產所有權主體明確的情況下,產權實現過程中不同權利主體之間的權、責、利關系是清楚的。產權明晰對于產權主體具有激勵和約束的功能。而激勵就是要調動經濟主體的積極性。產權明晰對經濟主體的激勵功能是以“經濟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假設為前提的。在經濟社會中,個人自身利益與財產占有利益是密切相關的。主體產權的確立,主體利益和責任界區的明晰化,可以使產權主體用產權來謀求自身的利益,并且使這種利益不斷地內在化。如果產權邊界模糊不清。經濟主體活動的利益外在性太大,即他人從中得到的不付費用的利益太多,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經濟的發展就會失去動力。產權明晰對產權主體的約束功能是對經濟活動當事人行為的約束,這種約束有兩層意思:一是由產權的排他性而產生的對非產權主體行為的約束,即有充分保障排他性產權的建立,就是要排除他人侵占、偷竊、或搭便車的行為,從而降低產權的排他成本。二是由產權的責、權、利界區的確定而產生的對產權主體行為的約束。產權的確立既然明確了主體的權利和責任界區,就必然使外在的責任內在化,即產權主體的一定經濟活動所可能產生的不利后果(虧損)和風險由以前為社會和他人承擔的狀態,轉變為產權主體承擔的狀態,這就是對產權主體的約束。
所有權安排與企業家精神的發揮
從本質上講,產權和企業家精神是一種既統一又對立的關系。產權和企業家精神的統一是指產權是企業家精神得到發揮的基礎,明晰的產權使得企業管理者清楚了解自己的奮斗目標,永遠充滿工作激情和創新動力。產權和企業家精神的對立是指過分的激勵以及沒有良好的內在約束機制,最終會使得產權處于萎縮狀態,萎縮的產權又反過來影響企業家精神的發揮,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企業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針對不同管理者,采取不同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保證管理者發揮其企業家精神。對于管理者在長期項目上投資不足的情形,可以采取由現金和期權混合組成的報酬合約。在現金報酬既定的情況下,產出水平越高,股權報酬比重越大,因此在企業高利潤增長期,大部分報酬應采取股權形式,以激勵管理者企業家精神的發揮。如果管理者是風險規避者,則應采取以期權為基礎的報酬形式,使規避風險的管理者產生“引致風險偏好”激勵管理者的創新行為??梢愿鶕芾碚哌x擇風險性項目的邊際收益和獎勵管理者努力的邊際成本比較,確定一個最優報酬合約。在R&D支出較高,托賓的q值較大的高風險高成長型企業中應主要采用期權報酬合約,當管理者存在強烈的“信息追隨”動機時,應采取由一筆固定報酬、根據企業績效分享剩余收益和根據決策質量(創新決策還是“信息追隨”)確定的懲罰金三種支付組成的報酬形式,利用懲罰金的約束使得管理者放棄“信息追隨”,轉向創新決策。應該說,股權激勵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能夠使得企業管理者的企業家精神得到充分發揮。在我國,管理者分享利潤的份額遠遠小于公司股票總值,管理層總體持股數量少,人均持股數量低,持股制度定位不明確不能產生有效的激勵作用,管理者創新決策動力小,“信息追隨”的動機很強。
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首要的問題是如何創造有利于發揮企業管理者企業家精神發揮的良好環境,而企業家精神的發揮與產權是否明晰有直接的聯系。因此,產權明晰對于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都具有極為重大的現實意義,可以說,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目標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實現產權明晰化的過程,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設計合理地激勵和約束機制,將有利于促進企業管理者發揮其企業家精神。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