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底,德國大眾公司將一款加長的防彈車贈予現任羅馬教皇本篤十六世,以保證他的安全。的確,去年4月剛剛上任的教皇正面臨嚴重的安全威脅。“麻煩”均緣于其一次“不嚴謹#65380;不慎重”的講話——9月12日,教皇在德國雷根斯堡大學講演時,援引14世紀拜占廷皇帝曼紐爾二世與一名波斯學者討論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對話時,說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為這個世界帶來邪惡和野蠻”一語,立即在穆斯林世界引起軒然大波——許多穆斯林認為,此話是將恐怖主義與伊斯蘭教掛鉤,侮辱了伊斯蘭教及其先知穆罕默德。盡管教廷和教皇很快予以澄清和歉意,但并未取得諒解。有幾十個國家要求教廷取消該言論,有的還召回駐梵蒂岡代表;有些地區憤怒的穆斯林燒毀教皇肖像或說要殺死教皇,“基地”組織甚至揚言要征服羅馬;10月3日發生的土耳其劫機案據說也與此事有關……
學者型的教廷領袖
本篤十六世本名約瑟夫·拉青格,1927年4月16日出生于德國巴伐利亞州南部的一個小鎮,父親是警察局官員。他出生后幾個小時就接受了洗禮,幾歲時就有了當紅衣主教的愿望。12歲時他參加了一個神父培訓班。二戰的爆發打斷了拉青格的培訓。1941年,他被迫加入了希特勒的青年團,并很快被征兵入伍,在慕尼黑一個防空兵部隊服役。盡管這段時間較短,而且他“從未開過槍,上過前線”,但這一歷史也曾成為后來他當選教皇的一個障礙。戰后他重返教會,擔任慕尼黑的大主教,并在1981年來到羅馬,很快成為保羅二世最密切的顧問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拉青格還是一位學者型的教廷領袖。他的《我為何仍留在教會內?》一文,在神學界引起很大反響,文中指出:“只有在教會內,而非在教會旁,才可成為真正的基督信徒。”
正因為他在神學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因此,當保羅二世于2005年4月2日在梵蒂岡去世后,78歲高齡的拉青格幾乎沒有多少懸念就當選為教廷歷史上第265任教皇。他也成為繼16世紀初的阿德里安六世(實際上是荷蘭人,當時屬于神圣羅馬帝國)之后482年以來的首位來自德語地區的教皇。
公認的保守主義者
拉青格在神學思想上是公認的保守主義者。他反對用避孕藥和避孕套;拒絕任命女性為神父;猛烈批評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解放神學主張基督教應以爭取被壓迫#65380;被剝削而處于“非人”的貧困中的人們獲得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解放為宗旨),將其視為披著宗教信仰外衣的政治學說。他認為,在當前很多發達國家“去基督教化”和世俗化增強的趨勢下,有必要在歐洲恢復原始基督教的價值標準。當選教皇后不久,他就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強教會管理,特別是在倫理道德方面。首先,他在2005年的世界天主教大會上對于天主教未來走向做出規定,天主教神父不能結婚,離婚后再婚的天主教徒被禁止參加圣餐儀式,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不能同時參加圣餐儀式,此后他還曾開除了為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一起分發圣餐的牧師。這些做法均引起了新教各派的強烈不滿。此外,他在一次講話中表示梵蒂岡將不會接受同性戀者或者支持同性戀文化的人成為天主教神父。他的這一講話引起部分開明教士的批評,同時也引發意大利大批同性戀者的示威。他擔任教皇不到一周就批評英國暢銷女作家J·K.羅琳的哈里·波特魔幻系列小說,稱其“損害了基督教的精髓”,是“邪惡的作品”。還譴責電影《達·芬奇密碼》褻瀆基督。而以前他亦曾抨擊搖滾音樂是充斥情欲的靡靡之音。
此外,本篤十六世還恢復了此前被棄用的部分教皇服裝。他在一些講話中不斷強調白羊毛披肩的重要性,并恢復其最早的古典東方樣式。而且,他還恢復了穿在法衣外面的紅色絲綢質地的帶帽短斗篷(冬天穿的這種斗篷有貂皮)#65380;在家穿著的半袖斗篷#65380;紅色戶外斗篷和紅帽子。教皇穿戴的這些物品的紅色是深紅色,有別于紅衣主教的猩紅色。這些被棄用幾十年的東西如今重新面世,應該說與教皇重歸“原教旨式”的基督信仰的愿望有莫大的關系,是其保守性的一個最為直觀的體現吧。
在教會日益世俗化以及面臨眾多棘手的現實問題的今天,教皇的這種保守思想和舉措顯得有些過時。德國天主教內部的改革派代表人物#65380;著名神學家漢斯·庫英克大呼對新教皇感到失望;神學教授哈森許特爾甚至稱拉青格當選教皇是“一場災難,因為他會更加阻撓天主教會的改革。”
但是,美國天主教大學哲學教授喬治·麥克林這樣評價本篤十六世的宗教思想:“新教皇是學者型人物,他非常有能力,具有理論觀點,非常關注天主教的傳統信仰。他將致力于不讓天主教的傳統信仰在現代社會里流失或者被淡化。”
他怎樣看伊斯蘭教
我們需要著重提及的,是新教皇對伊斯蘭教的觀點與立場。教皇在上臺前后曾對伊斯蘭教的一些價值觀提出批評,如批評伊斯蘭教對今世的重視和倡導政教合一#65380;伊斯蘭教不適應現代社會。最近就土耳其爭取加入歐盟一事稱,容許伊斯蘭教國家加入歐盟將是“重大錯誤”;等等。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本篤十六世一直強調宗教對于世界和平的作用,而且他也是身體力行,積極關注并參與國際事務,特別是有關中東問題。
還在身為教皇之前,他就曾公開批評美國總統布什和伊拉克戰爭,認為這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它所造成的破壞將遠遠大于想要拯救的價值觀念。他也稱贊了伊斯蘭教的教義,并對穆斯林虔誠的信仰和高尚的道德表示贊揚。盡管他強調,伊斯蘭教是多樣化的宗教,但他同時認為,將穆斯林指責為恐怖分子也是錯誤的。而且他也不同意9.11之后布什的“反恐戰爭是一場十字軍東征”的說法。教皇主張各方和平解決伊朗核危機。去年諷刺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風波發生后,本篤十六世曾表示了譴責的立場。他要求本著相互尊重的原則在世界各地實現宗教自由。今年黎以沖突發生后,本篤十六世通過梵蒂岡電臺譴責以色列進攻黎巴嫩,指出這是對一個主權國家的侵犯,教皇將與那些受苦受難并保衛國家獨立的人們同在。他還號召世界人民共同為其早日停火祈禱。他說:“對所有人來說,戰爭都是最壞的解決辦法,它帶給人們的只有壞處,對勝利者也是如此。人們需要的是和平。我們將運用各種道德力量幫助人們了解人類共存是惟一的出路。”
在“援引事件”發生后,有報道說教皇在教廷的每周三例行公開接見活動中,對幾千名信徒說,他希望穆斯林朋友,不要只看到他一段談話的內容,而是應該檢視他的整個言行。教皇說,他對所有偉大的宗教,都抱持高度尊崇的態度,穆斯林尊奉他們惟一的真神,和其他偉大宗教一樣,都致力于維護社會公義#65380;道德良知,捍衛和平與自由。他對伊斯蘭教的敬意,不亞于其他宗教。9月25日,教皇與穆斯林國家大使和阿盟代表會談教皇對穆斯林世界的代表們說:“我們的未來”取決于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關系。
有輿論認為,盡管新教皇言論上有些“疏漏”,但他必將沿著保羅二世開創的宗教對話政策前行。本篤十六世當選后第一次在圣彼得大教堂廣場向全世界解釋他選擇“本篤十六世”名號的意義所在——一為紀念教皇本篤十五世,他曾引導教會度過動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并為和平四處斡旋,“我將追尋他的足跡為人類的和解和和諧服務”。二是紀念5~6世紀時期的圣本尼迪克特(本篤會的創建者),乞求他幫助我們堅持以基督為中心的宗教生活。也許,這就是本篤十六世為自己定下的基調和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