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實踐本身的檢驗問題是實踐理論中一個重要問題。學術界對此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究,提出了許多不同的檢驗標準。筆者認為,對實踐的檢驗是由兩方面構成的,一是關于實踐正誤的檢驗,一是實踐價值的檢驗。這兩方面的檢驗是有一個統一標準的,這就是實踐活動本身。
[關鍵詞]實踐活動;檢驗標準;主體需要;客觀規律
[中圖分類號16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6)09—0059-02
在尋求檢驗實踐活動的標準時,由于實踐活動本身的多重屬性,以至人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和方面來確定檢驗實踐的標準,在此基礎上相繼提出了諸如目的標準、需要標準,真理標準、生產力標準、人的發展標準、結果標準、效率標準等多個標準。我們現在所要解決和回答的問題是,在檢驗實踐的如此眾多的標準中,是否存在著一個始終如一的、統管所有這些標準的標準?也就是為檢驗實踐活動的標準問題尋找一個能象檢驗真理的標準那樣確定的唯一標準。筆者認為,這是可能的,我們能夠從這眾多的標準中找到一個確定的唯一標準。
分析檢驗實踐活動的諸多標準,就會發現,盡管各類檢驗標準分歧較大,但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檢驗實踐是正確還是錯誤的標準,即檢驗實踐活動是否遵循了客觀規律的標準,如真理標準。真理標準就是要用真理來作為檢驗和判定實踐是正確還是錯誤、是符合客觀規律還是違反了客觀規律的標準。另一類是檢驗實踐活動價值作用的標準,即對人的目的、需要滿足與否以及滿足程度的檢驗。如目的標準、需要標準、生產力標準、結果標準、效率標準等都是這一類。目的標準和需要標準就明確提出把人的目的、需要的達到和滿足作為檢驗實踐活動的標準。而人的發展標準、生產力標準其本質也仍然是以人的利益需要為標準的。因此,可以看出,對于實踐活動的檢驗,無論其標準如何多,無非兩類;一是正誤標準,即檢驗實踐活動正確與錯誤的標準:一是利益標準,即檢驗實踐活動對人的價值作用也就是檢驗實踐活動能否滿足人的需要的標準,這兩個方面構成了檢驗實踐活動的基本方面。對于實踐活動的一切檢驗,都是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的。
對實踐活動的檢驗,之所以能被規定為這樣兩個方面,是有著深刻的客觀基礎的。我們知道,實踐活動首先是作為改造客觀世界以滿足人的需要、實現人的實踐目的為最終目的的活動而存在的。滿足人的需要就成為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因此,人們在評判、檢驗實踐活動時,就必然要從自身的需要出發,來評判和檢驗實踐活動是否滿足了人的需要和目的,這就構成對實踐活動本身的價值檢驗和價值判斷。而實踐活動真正要實現其價值,滿足人的需要,又有一個必要的前提,那就是實踐活動必須是正確的而不是錯誤的,也就是說實踐活動必須是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因為,錯誤的實踐活動、違反了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實踐活動是根本不能獲得成功的,是失敗的實踐活動,而失敗的實踐活動是不能滿足人的需要,達到人的目的的。由此可見,實踐的正確與錯誤、是否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是實現實踐價值的關鍵。因此,對實踐活動之正誤的檢驗,即檢驗實踐活動是否符合客觀規律,也就成為檢驗實踐問題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和內容。
既然對于實踐活動的諸多檢驗標準從實質上可以歸結為兩種不同的檢驗一實踐的正誤檢驗和實踐的價值檢驗。那么,只要我們在正誤檢驗與價值檢驗之間找到一個共同的標準,它既能充當對實踐活動正確與錯誤的檢驗,又能充當對實踐活動的價值檢驗,也就可以說,我們已經找到了在檢驗實踐問題上的共同的統一的標準。那么,這種檢驗實踐活動的唯一的共同的標準存在嗎?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這就是實踐活動本身:實踐活動不但能夠充當對于自身正誤的檢驗,而且也能實現對自身的價值檢驗,正是實踐活動實現了正誤檢驗與價值檢驗的統一,成為二者共同的檢驗標準,同時也成為檢驗實踐活動的唯一的共同的標準。
首先,實踐活動能夠實現對自身正誤與否的檢驗。第一,檢驗實踐的標準只能是實踐的內在根據。我們認為,既然我們所要檢驗的是實踐是否與客觀規律相符合的問題,那么,能夠成為檢驗實踐活動是否與客觀規律相符合的標準就必須具有這樣的特性,即能把實踐活動與客觀規律聯系起來的特性。只有具備這樣特性的事物才能充當檢驗實踐正確與否的標準,這就如同實踐所以成為檢驗認識是否符合客觀規律的標準一樣。顯然,真理不具有這樣的特性。那么,什么事物具有這樣的特性呢?這里的事物只有三個:真理,實踐活動和客觀規律。客觀規律也同樣不具有這樣的特性。有的論者認為客觀規律是檢驗實踐的標準,我認為這種提法是不能成立的。客觀規律與客觀事物一樣是自在存在的,它無法證明實踐活動是不是符合了它,它也無法將自身與實踐活動聯系起來。這就如同在檢驗認識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時,客觀規律本身是不能成為檢驗的標準,客觀規律本身不能判定認識是否符合了它是一個道理。我們認為,在這里能夠成為檢驗實踐活動是否符合了客觀規律標準的,只健矗實踐活動本身即實踐活動自身成為檢驗自己的標準,這矗因為,只有實踐活動才具有這樣的特性,即將實踐活動與客規規律聯系起來的特性。實踐活動自身實現了與客觀規律的接合,不需要一個第三者的橋梁作用。辨證唯物主義常識告訴我們,實踐活動不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正是實踐活動本身所具有的直接現實性的品格,使得實踐活動直接與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打交道,相互之間發生必然的聯系。在實踐活動中,實踐主體是直接將客觀事物及規律做為實踐對象納入實踐活動中的。這樣,客觀事物及規律本身就成為實踐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基本要素,由于實踐活動不需要一個中間環節就實現了與客觀事物及規律的緊密聯系,所以,實踐活動也就必然成為檢驗自身正誤與否的標準。第二,實踐是對自身正誤檢驗的途徑。我們認為,實踐對自身的這種正確與錯誤的檢驗是在實踐檢驗認識是否為真理的過程中同時完成的。當實踐通過自己的活動證明了走認識是否為真理時,同時也就從另一方面檢驗了自己的正確與否。這是因為,當實踐要檢驗認識是否符合于客觀規律即是否為真理時,就必須首先將這種認識帶人實踐中,用這種認識來指導實踐活動的進程。這樣,當實踐活動證明了這種認識是真理時,同時也就便實踐活動的正確性得到了證明。因為實踐活動正是遵循了這種真理性的認識來進行的,而這種真理性的認識本身又是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所以,遵循并符合了真理性認識的實踐活動也就必然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實踐活動也就是正確的。反之,當實踐活動證明了這種認識不符合客觀規律即不是真理時,也就同時證明了用這種非真理性認識來指導進行的實踐活動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因而是錯誤的。例如,當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了農村包懂城市韻道路是真理時,同時也就證明了遵循薯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的中國革命的實踐活動本身也是正確的。反之,當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了走城市工人起義的道路不矗真理時,同時也就證明了遵循走城市工人起義的道路的中國革命實踐活動本身也是錯誤的。
其次,實踐標準實現了對實踐活動自身價值的檢驗。所謂對實踐活動進行價值檢驗,就是檢驗實踐活動在具體的過程中是否滿足人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而人的需要的是否滿足就表現在實踐的客觀結果上,實踐活動發展的客觀結果表征著實踐目的的達到與否、人韻需要酌滿足與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實現實踐目的和人的需要。顯然,這種對于實踐活動的價值檢驗在實踐之前不道過實踐活動是根本不可能的。對于具體的實踐活動到底能給人們帶來什么樣的結果,能否實現人的實踐目的,是不能用主燒評判粕主觀感覺決定的,就是對于實踐活動的價值意義所做的科學推論,也仍然有待于通過實踐活動發展的具體結果采證實。因此,只有實踐活動才能成為對自身進行價值檢驗的標準。從現實的實踐發展中、從現實存在的客觀的實踐結果中檢驗或判定實踐活動的價值,來對實踐活動進行價值檢驗,而不是從主觀上、從感覺中來評判或檢驗實踐活動的價值,這是對實踐進行價值檢驗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例如,對某一具體實踐活動的價值檢驗,我們不能從主觀感覺上覺得這個實踐是如伺如何的,是否對人有利,有多大的利。而只能從實際出發,從這個具體實踐活動的具體過程、從這個實踐所客觀得到的具體結果出發來檢驗和評判這個具體實踐的價值意義。
也許有人會說,實踐活動的價值意義是對人而言的,沒有人的主體需要,實踐活動是無所謂價值意義的,因而人才是對實踐進行價值檢驗的標準。我認為,這種看法是不妥的;固然實踐活動的價值意義是對人而言的,沒有人的需要,實踐活動就無所謂什么價值意義。然而對于實踐活動的價值檢驗來說,用人的需要作標準則是不能實現的。因為,實踐活動到底有什么樣的價值,有多大的價值,這都不是能用人的主體需要所檢驗和判定的。人的主體需要與現實的實踐活動的價值意義是兩碼事,人的主體需要與現實的實踐活動對人具有什么樣的價值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滿足人的主體需要是不相同的,也不可能經常保持一致。因此,對于實踐活動價值意義的檢驗,不能從人的主體需要出發。用主體需要來檢驗和評判實踐活動的價值意義,就是用主觀標準、用頭腦中的觀念標準來檢驗和評判現實客觀的實踐的價值意義,這樣做,只能滑入主觀唯心主義的泥坑。因此,必須從實際出發,從實踐出發,用實踐活功的具體發展進程及結果來檢驗并證明其自身的價值意義。所以,人的主體需要不能充當檢驗實踐活動價值意義的標準。
上面我們分別論述了實踐標準對于實踐活動的正確與錯誤的檢驗和對實踐活動價值意義的檢驗。實際上,在現實的實踐檢驗過程中,這兩種梭驗是統一在一個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實踐標準一方面實現了對實踐正誤的檢驗,另一方面又實現了對實踐的價值意義的檢驗。
實踐標準對其實踐正誤的檢驗是通過實踐標準在檢驗認識是否真理的過程中實現的,同樣,實踐標準對實踐的價值意義的檢驗也是在實踐標準對認識的真理與否,的檢驗中實現的。實踐標準在檢驗認識是否真理時,是根據什么采認定認識是真理呢?這就是實踐的成功。只有實踐成功了,也就證明被檢驗著的認識是真理。我們之所以用實踐的成功來作為證明被實踐檢驗著的認識是否真理,其原因就在于只有那些被檢驗的認識(同時又成為指導實踐活動韻理論、認識)是真理時,實踐才能成功。錯誤的認識,實踐是不會成功的;固此,只要實踐成功了,同時也就說明了那被實踐活動檢驗著的認識是真理。那么,實踐的成功又意味著什么呢?實踐的成功也就證明了實踐活動達到了人的實踐目的、滿足了人的需要。而這一點則正是實踐活動價值意義的體現,對實踐活動的價值檢驗正是通過實踐活動的成功從而滿足人對實踐的需要而實現的。因此,實踐的成功就不但實現了對認識真理與否的檢驗,而且也同時實現了對實踐價值的檢驗,同時也檢驗了自身的正誤。由此,實踐標準不但檢驗了認識的正確與否,而且檢驗了實踐的正誤和價值意義。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已經找到了一個能夠實現對實踐的正誤和實踐的價值意義進行雙重檢驗的標準,那就是實踐。實踐標準既然實現了對實踐活動的正誤和價值意義的雙重檢驗,也就實現了對實踐活動的各種屬性、各個方面的統一檢驗。在檢驗實踐的諸多標準中,我們也就找到了一個共同的統一標準,即實踐標準。實踐也就成為檢驗自身的唯一正確的標準。
[責任編輯: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