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限合伙結合了公司與合伙的制度優勢,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確認有限合伙的法律地位,提供有利于技術自主創新市場主體形式,是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合伙;無限責任;有限責任;立法確認
[中圖分類號]D922.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6)09-0093-03
在現代高新技術條件下,因其適應高風險投資需要、稅收優惠和管理靈活的優勢,有限合伙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自身也在不斷地發生變革和更新。我國1997年頒布的《合伙企業法》只規定了普通合伙企業,對有限合伙企業則沒有規定:為了鼓勵風險投資,促進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激勵技術自主創新,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應借鑒美國等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國家的立法經驗,通過立法確認有限合伙這種企業組織形式。
合伙企業、獨資企業和公司構就現代社會企業組織形式的三大支柱:根據出資方式、經營方式和責任承擔方式的不同,各國立法所確立的合伙包括普通合伙、有限合伙和隱名合伙三種。普通合伙是指由兩個以上的合伙人組成,全體合伙人對合伙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合伙;有限合伙,是指由一個以上的有限合伙人和一個以上的普通合伙人所組成,有限合伙人對合伙債務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而普通合伙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合伙;隱名合伙,是指一方對于他方所經營的事業進行出資,分配營業所產生的利益,并以自己的出資額為限承擔合伙債務的一種契約。哦國1997年《合伙企業法》所確立的合伙企業是普通合伙,但有限合伙與隱名合伙在《合伙企業法(簞案)》中均有規定,后來刪除。
有限合伙作為英美法國家特有的一種企業制度,與大陸法國家的兩合公司和隱名合伙極其近似,但并不相同。從歷史起源和發展角度看,有限合伙的前身是歐洲中世紀的企業組織康孟達,嚦經漫長的歷史發展,在大陸法國家最終演變為隱名合伙和兩合公司。19世紀末,有限合伙傳播到英美法國家,英國于1907年制定了(有限合伙法》,美國于1916年制定了(統一有限合伙法),并于1976年及1985年經過兩次修正。經過20世紀的立法確認,英美國家建立了十分完備的有限合伙制度,并在當今社會發揚光大:正因如此,隱名合伙與有限合伙在《合伙企業法(草案)》中均有規定。
一、有限合伙的制度優勢
普通合伙的優勢在于沒有最低資本的要求,設立程序簡單,全體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企業的保密性強,經營靈活:但其弊端是人合性突出,資金積累有限,規模一般比較小,穩定性差:
公司制度的優勢在于將資本、管理專業性和責任有限性高度結合起來,企業的規模可以做的很大,但公司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1)股東的有限責任以犧牲債權人的利益為代價;(2)設立條件嚴格,設立程序復雜繁瑣;(3)有法定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和出資形式的要求;(4)機構設置完備,即使有經營能力,股東也只有通過股東代表大會才能參與公司業務經營;(5)出資者與經營者分離,代理成本加大;(6)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暴露經營秘密,不利于市場競爭:(7)公司與股東人格分離,在稅法上是兩個納稅主體,存在雙重稅收問題,即公司繳納企業所得稅,股東交納個人所得稅。
在當今社會,有限合伙這種古老的企業制度之所以仍然能夠煥發青春活力,原因就在于有限合伙在將普通合伙和公司制度的優勢結合起來的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二者的弊端,適應了知識經濟時代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需要,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的“孵化器”。
有限合伙具有下述制度優勢:
1、有限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可以極大地調動投資者的投資熱情,有利于經營者及時獲取所需要的融資,不斷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
2、普通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可以促使其加強企業的管理,不僅有利于合伙本身的發展,也有利于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同時還可以督促其謹慎、忠實地履行管理職責,降低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代理成本。
3、普通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貴任,強調人身信任性;有限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強調其對合伙的出資,從而有機地融合了普通合伙的人合因素與公司的資合因素,實現了投資者與經營者的有機結合。
4、有限合伙人不參與合伙的經營,對合伙債務承擔有限責任;普通合伙人參與合伙事務的經營管理,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而在利益分配上,有限合伙人收益的相對比例較低,而普通合伙人收益的相對比例較高,從而將激勵與約束機制有機地結合起來,貫徹了民法權利與義務一致的原則,使承擔風險較重的一方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利用其趨利避害的本性促使其謹慎、忠實、勤勉經營企業,并盡可能避免經營風險,進而促進企業不斷發展,在實現投資者與經營者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又實現了投資者與經營者的最佳組合。
5、普通合伙人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使債權人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因此法律對有限合伙相關信息的披露要求程度比較低,一般僅限于設立時的有限合伙證書及登記,從而使得企業的經營活動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密性,有利于市場競爭。
6、各國對于合伙本身一般不征稅,合伙人一般只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如美國將合伙企業視為直流課稅主體,而不是獨立的納稅主體,所有的所得和扣減經由合伙企業流到合伙人手中并在合伙人環節征稅。因此,有限合伙制度可以避免雙重稅收。
但是,有限合伙制度并非完美無缺,除了人數比較少,規模相對小以外,并沒有在本質上將公司與合伙兩種制度的優點真正結合起來。在有限合伙中,普通合伙人仍然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而有限合伙人即使具有經營管理才能也不得參與合伙的經營,否則就要喪失有限責任的保護。所以,近年來美國又產生了一種新型的合伙——有限責任合伙釓imitedLiabilityPart-nership,簡稱LLP)。在有限責任合伙中,對于其他合伙人或雇員所致損害而導致的債務,不是行為人或不是該項侵害事由的管理者、權利掌控者或雖然事后知曉但已經盡力彌補損失的合伙人,只在合伙企業無力承擔該項債務時,才以其出資為限承擔責任的一種合伙。此外,美國一些州還允許有限合伙注冊成為有限責任有限合伙(LimitedLiabilityLimitedPartnership簡稱LLLP)。在這種合伙中,不但普通合伙人享有有限責任的保護,有限合伙人也不受控制規則的限制。而在有限合伙中,有限合伙人參與合伙事務的經營管理,就要喪失有限責任的保護。但如果有限合伙人參與了不當行為,或者對其他人的不當行為沒有盡到監管的責任,仍然須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二、中國確立有限合伙制度的緊迫性
就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制建設的實際情況而言,確立有限合伙制度尤為重要和迫切:
1、可以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資本規模小,其組織形式又多為合伙企業、獨資企業和規模比較小的公司,往往難以獲得充足的資金。由于資信不足,通過銀行借貸困難重重,借助于證券市場募集資金又遠遠達不到上市條件,私人資金分散而又利息過高,所以最大障礙就是資金短缺:而有限合伙企業卻可以提供一個理想的融資模式:在吸收投資、共享經營利潤同時,又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2、有利于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充分發揮資源的效用。通過有限合伙,可以將社會閑散資金聚積起來,一方面解決了普通投資者投資經驗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又可使具有經營才能和經驗的人獲取資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市場競爭。
3、可以充分實現效率需求。有限合伙的設立程序簡單,從各國關于有限合伙的規定看,一般只需合伙人訂立合伙協議并進行登記即可,節約了資源,提高了效率。
4、有利于吸引外資,促進中國經濟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經濟發展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各項建設資金極其短缺,需要進一步利用外資。由于個別地方投資環境改善緩慢和偏見,一些人投資者對在中國投資往往躊躇不前,確立有限合伙這種企業組織形式,一方面沒有投資數額和比例的要求,另一方面國外投資者又可以將其投資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有利于消除其投資顧慮,促使其進人中國資本市場,在獲取利潤的同時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
5、從1822年美國紐約州制定第一部有限合伙法到現在,有限合伙作為一種企業組織形式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發達國家關于有限合伙的立法經驗及司法實踐為我國確立有限合伙制度提供了極好的借鑒,而最近幾年國內學者對有限合伙制度的深入研究又為有限合伙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6、中國的地方立法已經確認了有限合伙制度。鑒于有限合伙的制度優勢及其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中國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已經不惜突破立法權限的限制,率先通過地方性法規或者行政法規確認了有限合伙的法律地位。
7、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也有利于有限合伙企業的設立。根據《國務院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征收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發(2000)16號文的規定,自2000年1月1日起,對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停止征收企業所得稅,其投資者的生產經營所得,比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因此,合伙企業和獨資企業只繳納個人所得稅,有限合伙企業的稅收優勢可以充分發揮。
8、有利于填補我國的立法空白。發達國家關于有限合伙的立法比較早,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變革。美國于1916年制定《統一有限合伙法》至今,已歷~1976年、1985年兩次修改,并且統一州法委員會于1998年又開始對其進行修改,足見有限合伙制度在美國的發展之快與影響之深。而中國在制定《合伙企業法》時卻將草案中關于有限合伙的規定刪除,不能不說是一個失誤:加快有限合伙的立法,可以填補空白,完善我國的合伙立法,同時也有利于我國的企業制度與國際接軌。
三、確立有限合伙制度應解決的主要問題
1、有限合伙法的部門法屬性:作為市場主體法的一部分,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有限合伙制度應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確認。最理想的立法模式是在《合伙企業法》中對有限合伙進行規定,但《合伙企業法》已經制定,為避免頻繁修改損害其權威性,可以考慮在《合伙企業法》之外單獨制定一部《有限合伙法》。
2、有限合伙人的權利義務。為確保有限合秋人的法律地位,同時也為了債權人的利益,立法應對有限合伙人的權利義務作出明確規定。一般而言,有限合伙人的權利包括:(1)知情權:(2)咨詢權;(3)監督權;(4)合伙會議出席權:(5)利益分配權:其義務一般包括:(1)出資義務;(2)不得參與經營管理的義務。需要的強調的是,作為承擔有限責任的對價,有限合伙人不得參與合伙事務的經營管理,如果參與了合伙事務,根據權利、義務、責任一致原則,應與普通合伙人一樣對合伙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3、普通合伙人的權利和義務.有限合伙事務只能由普通合伙人經營管理,普通合伙人的權利主要就是對合伙事務的經營管理權,其義務就是承擔近似受托人的忠實義務和善管義務。作為經營管理合伙事務和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對價;普通合伙人可以獲取數倍于其投資比例的投資利潤。
4、法人可以成為普通合伙人:法人成為普通合伙人的問題在理論上一直存在爭議,主要是認為與有限責任相悖。其實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的劃分,是法學理論上就公司股東對公司債務所承擔的責任而進行的分類,并不是就公司對其債務承擔的責任進行的分類。無論何種類型的公司,都是以其全部財產對外承擔責任,不存在有限或者無限的問題。因此,法人成為普通合伙人與股東的有限責任并不矛盾。
5、有限合伙的解散。有限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因此,在有限合伙解散后,對合伙債務不再承擔任何責任;普通合伙人則仍然須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6、有限合伙的公司化。有限合伙只是創業初期采取的企業組織形式,規模一般比較小,在成長壯大以后,就要向資本和經營規模更大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轉化。因此,立法應明確有限合伙向公司轉變的有關問題,以促進其進一步發展:
有限合伙的制度優勢使其在各國都得到迅猛的發展,尤其是在技術比較發達國家。在知識經濟時代,高新技術產業是支柱產業,一項新技術開發完成后,只有向產業化發展,才能使技術最終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因此,對于技術開發者而言,技術開發成功后的首要任務就是進行創業。但由于技術開發者缺乏資金,新技術尚未最終轉化為產品,風險相當大,要獲得融資極其困難。風險投資就是向高科技型成長企業進行投資,其特點是高風險、高收益:通過有限合伙方式,風險投資機構作為有限合伙人進行投資,同時將其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開發者作為普通合伙人,控制企業,采用新技術,進行經營管理,獲得遠遠高于其出資比例的收益。創業成功后,風險投資機構將其投資轉讓以獲取高額回報,然后再進行新的投資活動:而穩定性強的特點使投資轉讓不會影響有限合伙企業的存續和進一步發展,又符合了企業維持原則;因此,在美國,80%以上的風險投資機構都采取了有限合伙的形式,微軟、雅虎和時代在線等高新技術企業在創業初期都采用了有限合伙的形式。
所以,有限合伙不但使技術開發者最終獲取了經濟利益,激發其創新熱情,而且使投資者獲取遠遠高于其他投資領域的回報,踴躍進行投資,從而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有利于技術的自主創新。中國要走自主創新的強國之路,就應盡快確立有限合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