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造性活動作為人類活動中裹活躍、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對社會發展起著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從哲學視角對創造性活動的內涵、特點、方法、主體素質要求、環境和技術要求等進行深入分析,對從事創造性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創造性活動;哲學內涵;主體素質;創造環境
[中圖分類號]B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6)09—0053—02
創造性活動是人類所從事的一種與重復性活動相對應的高級的開創性實踐與認識活動,是人類活動中最活躍、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對社會發展起著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對創造性活動進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本文擬從哲學角度對這種活動予以探討。
一、創造性活動的內涵
創造性活動是特定主體在特定環境下,為了達到一定目的,憑借先進的物質技術手段和良好的認知結構,對已有的物質和已知的信息進行現實的或思維的加工,從而形成一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物質產品或認識成果的活動:與重復性活動相比,它有以下不同的涵義;第一,從事創造性活動的主體是有特定素質的人;第二,從事創造性活動離不開良好的環境;第三,從事創造性活動寓不開先進的物質技術手段;第四,創造性活動是對已有物質和已知信息的現實的或思維的加工;第五,創造性活動的成果可以是物質產物也可以是認識成果,而且這種成果必須具有新穎性、獨特性、對社會或個人有一定價值。
創造性活動的基本特點是:(1)具有探索性、風險性。探索就是在創造過程中努力使已有物質變為新物質,使已有的信息變為新的認識的成果。客觀世界異常復雜,并且變化無窮,已有的信息也浩如煙海,因此,探索中風險很大,可能獲得成功也可能失敗,甚至可能失敗千百次后才獲得成功。(2)具有新穎性、獨特性。這主要體現在創造性成果上。“新穎”,主要指前所未有,除舊布新,是新質對舊質的“揚棄”。“獨特”主要指不同習俗,別出心裁,與創造主體的個性有關。例如在基礎研究中,創造新概念、提出新理論、揭示新規律:在應用研究中,創造新工藝、新方法、新產品;在藝術創作中,創造出新作品。這些都是指前所未有,并不同凡俗,即不是重復別人已經做過并已經取得結果的研究、創作。(3)具有連續性,任何創造性成果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與同時代人密切協作,又經歷千辛萬苦的探索之后才產生的。牛頓曾說:“假如我能比別人了望得略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創造性活動必須在繼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對前人研究成果進行“揚棄”,即既克服又保留,克服前人研究的不足之處,保留前人研究的積極成果;并增添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看法,而前人研究的積極成果已成為自己研究成果的構成要素。
二、創造性活動的基本方法
創造性活動既包括創造性實踐活動,也包括創造性認識活動。任何創造性活動的基本方法都是分離基礎上的結合。
創造性實踐活動是對已有物質的內容、形式進行現實的分離和結合而形成某種尚未出現過的新物質產品以滿足人的物質需要的活動:如發明家的創造性活動。一切創造物都只是物質形態的變化。任何人都不能憑空創造物質產品:人們要取得新的物質產品,必須對世界上已有物質進行改造。已有物質既可以是人們尚未改造過的東西,也可以是已經改造過的東西。馬克思認為,“宇宙的一切現象,不論是由人手創造的,還是由物理學的一般規律引起的,都不是真正的新創造,而只是物理的形態變化”。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善假于物”觀點也說明了相同的道理,怎樣通過創造性活動進行新的物質產品的創造呢?基本方法有兩個:一是促成事物組織的分離;二是物質組成要素的結合:馬克思指出:“機器就是由許多簡單工具結合而成的”。各種新材料的創造也是如此,生鐵是將鐵元素從鐵礦石的原有結合中分離出來的結果;鉻鋼則是將鐵元素從鐵礦石中“分離”出來,再和鉻元素按—定比例“結合”的產物。
創造性認識活動是指創造主體對已知信息在思維中的“分離”與“結合”,從而形成新的信息,以滿足人對信息的需要的活動。如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創造性認識活動。創造性認識活動中的創造想象、啟發、靈感等都是對已知信息的“分離”與“結合”。創造想象是對以往經驗的結合,在想象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的假設。啟發是從其它事物中看出解決問題的途徑。起了啟發作用的事物可稱之為原型。自然現象、日常用品、機器、機器設計圖、示意圖、文字描述、口頭提問都可以作為原型。從根本上說,一切創造性認識成果都是啟發的結果。例如,傳說我國古代偉大工程師魯班是從茅絲草割破手這一事實中獲得啟發而發明了鋸子的。現代的仿生學更說明了這一點。靈感是人的全部高度積極的精神力量,靈感跟創造動機和對解決任務的方法的不斷尋覓聯系著:在靈感狀態下,工作能有較高的效率。“靈感”是經過長期積累了大量的觀察經驗,當作品的構思已經明確,科學家、作家或藝術家完全被沉思所占有的時候,才可能有。
三、創造性活動的主體素質要求
創造性活動主體,即創造主體,是指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從事創造性活動的人:只有人才能成為創造主體,一切其它事物都不具備作為創造主體的資格。一切創造性活動本質上是社會性的活動,人只有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才能從事創造性活動。創造主體有兩種基本的存在形式:一種是個人形式,一種是集團形式。以個人形式存在的創造主體又稱創造個體;以集團形式存在的創造主體,又稱創造集體。
1、創造個體的素質要求。創造個體要使自己成為創造主體必須使自己具有創造性的認知結構。我們知道,認知結構是思維方式、科學知識、價值觀念等凝結而成的統一體。創造性認知結構有以下特點:
(1)具有廣博、精深、常新的知識。知識是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基礎。具有廣博的知識,才能觸類旁通,形成雜交優勢,萌生出新思想,新觀念,并創造出新產品;具有精深的知識,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具有常新的知識,才能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最前列,把握時代發展的大方向,找到新的創造性的突破口。
(2)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創造性認知結構必須吸取人類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是要以科學的態度去對待,要用批判的懷疑態度去分析,繼承人類優秀的知識成果,拋棄陳舊過時的知識。
(3)具有創造性思維方式。這種認知結構必須具備基本的創造思維方式,如理論思維、直觀思維、傾向思維、聯想思維、聯結與反聯結思維,逆向思維。還要能進行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這兩種特殊的創造思維活動。發散性思維是在思想過程中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組眼前的信息和記憶中的信息而產生的新信息。這是創造思維活動中既重要又必須發生的第一步思維。在開始思考一種新問題如何解決時,必須要做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設想,這就需要發散思維。集中思維是利用已有的多種信息,集中分析達到某一正確結論:集中性思維如果是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一般是在發散性思維提出的許多方面基礎上,通過集中最終采納其中的一個方案。因此,一項創造,一般都要經過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過程,即首先要經過發散思維的過程,再經過討論、實驗、實踐。然后達到思維集中,產生創造性的結果。
(4)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創造主體必須具備為社會謀福利的基本道德信念,這是他從事創造性活動的極大的精神動力。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即使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也不可能成為好的創造主體,其創造力遲早會枯竭。
創造個體除了具備創造性認知結構這一理性因素外,還必須有一些非理性的因素,主要是堅定的意志,因為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十分艱巨的探索性活動,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戰勝各種困難,獲得成功。
2、創造集體的素質要求。創造集體的創造力的大小,一方面取決于組成該集團的每個成員的創造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也取決于各個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在第一方面相對確定的情況下,后一方面顯得更加重要。創造集團要有最大的創造力,必須有高超的管理;各成員人人平等,自由暢想,多多益善;各成員能包容他人的觀點,吸收他人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互相激勵。從社會發展看,集體形式的創造主體的意義將越來越重要。創造個體必須要有協作精神,集體觀念。
四、創造性活動的環境和技術要求
“創造環境”是創造主體從事創造性活動所賴以進行的外部條件的總和。它對于創造性活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根據是否利于創造性活動,可將創造環境區分為好的創造環境和不好的創造環境。良好的創造環境的基本要求是:
1、經濟比較發達。經濟發展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基礎,是人們從事政治、藝術、科學等活動的前提。人們只有在解決溫飽問題以后,才能從事創造性活動。歷史上剝削階級有更多的機會從事創造性活動,就在于他們在物質生活方面十分富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勞動人民迫于生計,往往較少從事創造性活動。總之,經濟比較發達為創造主體從事創造性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此外,經濟的發展還為創造主體從事創造性活動提供了先進的物質手段。
2、政治上民主自由。創造性活動本質上是自覺自由的活動。它要求有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如此,人的創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由于全社會洋溢著自由的空氣,人們便敢于大膽思考、暢所欲言,積極為社會的發展進行創造性的活動,而不是擔心會受到社會的壓制、打擊;在專制的國度里,由于人們被剝奪民主自由的權利,其創造性便受到很大的壓抑乃至摧殘,整個社會便處于停滯、落后、愚昧的狀態。幾千年的文明史雄辯地說明了這點。
3、較先進的教育體系。教育是培養人的基本途徑。也是培養創造型人才的基本途徑。教育體系的先進與否,直接關系著創造主體的造就。先進的教育體系應把培養創造主體作為自己的根本目標,并使教育的各個環節,教育的各個方面緊緊圍繞這一目標有效運轉。先進的教育體系應摒棄應試教育,重視素質教育,使受教育者的整體素質得以提高。先進的教育體系既重視理性教育,又重視非理性教育。在先進的教育體系下,成千上萬的創造型人才才能培養出來。
4、繁榮的文化。歷史證明,創造性天才一般總是產生于文化繁榮的時代,相反,在文化落后的時代,創造主體的成長則受到極大的限制,整個社會的創造力則變得十分貧乏。文化繁榮取決于經濟發達,也取決于政治的民主自由。如文化政策比較寬松;接受異質文化的沖擊;形成重視創造的氣氛;對創造成果的獎勵和鼓勵等。
5、健全的法制。創造性活動要求必須加強法制建設,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保障創造主體的合法權益。如通過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可促使創造主體積極地從事創造性活動,為社會發展貢獻更多的創造性成果。
此外,創造性活動也寓不開先進的物質技術手段。因此,一方面要積極發展經濟,造就創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使創造性活動擁有先進的物質技術手段,另一方面,要注意引進別國的先進物質技術手段,這也是獲取先進物質技術手段的重要途徑。
[責任編輯: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