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歷了二十余年的人世憂患,艾青晚年的詩歌藝術,在對社會歷史人生大幅度地概括和深邃的思考中,表現出了一種高屋建瓴的思想家氣度;而與之相適應的是,艾青晚年的詩歌藝術,在語言形式上也達到了舒卷自如#65380;爐火純青的境界,表現出了一種大藝術家的高級的樸素之美#65377;艾青晚年詩歌藝術的思想和形式,對任何有志于攀登詩藝高峰的后來者來說,無疑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65377;
關鍵詞:艾青 詩歌藝術 思想 形式 樸素
回首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我們應該感謝時代和歷史,它為我們擁戴出了我們民族為之驕傲的世界級的大詩人艾青;回首艾青的一生,我們更是感慨萬千,因為詩人的一生坎坷多難,艱辛備嘗,卻在歷盡滄桑之后,以七十多歲的高齡,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后的十余年間,又創作出了一大批思想和藝術完美統一的杰作,創造了我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65377;
一#65380;艾青晚年詩歌藝術的思想魅力
艾青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運動中蒙受冤屈,被打成右派后,被迫沉默二十一年#65377;文革結束之后,他的被壓抑二十年之久的深沉詩情,噴薄而出,艾青又一次以豐厚的創作實績,登上自己一生創作的第二座高峰,以非凡的成就,為世界所矚目#65377;
研究艾青晚年的詩歌藝術,人們不能不首先感慨于艾青復出后,于一九七八年年底一氣呵成的著名抒情長詩《光的贊歌》#65377;因為,讀著這首境界恢宏#65380;氣勢雄渾的詩篇,我們可以看到:艾青,這位大堰河的兒子,這位在苦難的歲月里,寫出過《太陽》《黎明》《向太陽》《火把》《給太陽》《太陽的話》《野火》《黎明的通知》等一系列“光明主題”詩篇的詩人,在歷盡二十余年的坎坷磨難之后,依然是那樣執著地向往光明#65380;歌頌光明#65380;追求光明#65377;“光”在艾青的筆下不僅被賦予了生動具體的形象,而且也被賦予了偉大崇高的情懷,艾青所歌唱的光,是大自然的光,更是科學之光#65380;民主之光#65380;文明之光#65380;人類的智慧之光#65377;光象征著真理#65380;正義以及人類一切光輝的創造和偉大的理想#65377;一九七八年,艾青已經六十八歲了,這位歷盡風霜的老人,已經具備了足夠的苦難和睿智,來俯瞰人類為光明而斗爭的偉大歷史,來大幅度地概括歷史進程的客觀規律#65377;因而此時的“光的贊歌”,就絕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贊歌”,而是一位睿智的老人,把他一生為“光”而奮斗的寶貴的歷史經驗,把他在一生中所確立的理想和信念,薪火相傳,深情地交予后來的讀者#65377;艾青深刻地指出:光是美好的,但是有人害怕光,有人對光滿懷仇恨,因為光所發出的針芒,刺痛了他們自私的眼睛,歷史上的所有暴君,各個朝代的奸臣,一切貪婪無厭的人,為了偷竊財富#65380;壟斷財富,千方百計想把光監禁,因為光能使人覺醒#65377;
《光的贊歌》在艾青晚年的創作生涯中,是一首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65377;艾青一生,追求光明,歌頌光明,創作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光明主題”的詩作,《光的贊歌》的完成,使詩人這一主題的創作,終于在詩人晚年的時候,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65377;《光的贊歌》,仿佛是命運在不公平中,給予艾青的特殊禮遇#65377;《光的贊歌》出現在艾青晚年的創作中,是艾青人生觀#65380;哲學觀#65380;美學觀的詩的總結和表述;同時《光的贊歌》出現在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轉折時期,它以巨大的思想力量和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又一次使艾青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呼喚著我們的人民奮然而前行#65377;隨著生活的變化#65380;時光的流逝和年歲的增長,《光的贊歌》也在不經意間,悄然完成了自延安時期開始的,艾青的詩風由渾厚沉郁向樸素明朗變化#65377;《光的贊歌》使人們強烈地感到,已屆高齡的艾青,由于歷盡滄桑,因此他的藝術創造,越發體現著巨大的思想魅力;他的詩情和才華,依然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65377;
一九七九年五月,六十九歲的艾青隨中國人民對外友協代表團,訪問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65380;奧地利#65380;意大利三國#65377;這次的歐洲之行,使艾青于五十年代的南美洲之行之后,在詩歌創造上又一次表現出了駕馭國際題材的高超的思想能力#65377;
在西德,艾青訪問了法蘭克福#65380;漢堡#65380;特里爾#65380;哥廷根#65380;慕尼黑#65380;波恩等城市,在訪問西柏林時,艾青寫下了著名的《墻》(柏林墻)#65377;關于這首詩,當時代表團中的陳明仙同志,有一段生動的記載:“五月末的一個晚上,全團在慕尼黑與德中友協的朋友們見面,團長王炳南同志介紹情況,回答問題,氣氛熱烈而又親切#65377;這時,一位德國朋友站起來要求團內的詩人向他們親自朗誦一首自己寫的詩#65377;在熱烈的掌聲中,艾青同志朗誦了他的新作《墻》:‘一堵墻,像一把刀/把一個城市切成兩片’,詩人指出這墻‘只是歷史的陳跡/民族的創傷’,即使再高#65380;再厚#65380;再長一千倍,‘又怎能阻擋/天上的云彩#65380;風#65380;雨和陽光?/又怎能阻擋/飛鳥的翅膀和夜鶯的歌唱?/又怎能阻擋/流動的水和空氣?/又怎能阻擋/千百萬人的/比風更自由的思想?/比土地更深厚的意志?/比時間更漫長的愿望?’翻譯同志臨時不可能譯成同樣優美的詩的語言,只能把意思復述過去#65377;即使是這樣,詩在聽眾中也引起強烈的反響#65377;會議快結束時,一位中年婦女站起來,用充滿激情的顫抖的聲音發言,據說她用的也是詩一般的語言,大意是說,她本人也寫詩,聽了詩人艾青的朗誦,一直都不能平靜;另一個國家的人,如果不是真誠的朋友,怎么能這樣深刻地理解他們民族的苦悶?!她要求把詩的譯文留下#65377;她講完后,會場一片寂靜,大家都被深深感動了#65377;”
在意大利,艾青訪問了都靈#65380;熱那亞#65380;米蘭#65380;威尼斯和羅馬#65377;半個世紀以前,當艾青還在法國留學的時候,就對這個近在咫尺的國家和到處都是雕塑#65380;壁畫的羅馬充滿了想往,現在艾青實現了訪問這個國家的愿望,他以《羅馬在沉思》《羅馬的夜晚》《威尼斯小夜曲》《祝酒》《翡冷翠》等抒情短章表達了他的即時感受和興奮之情;但當時艾青或許并沒有意識到,此次意大利之行,對他的一生創作而言,另有重要的意義——艾青一生最后一首長篇力作《古羅馬的大斗技場》,在歸國后不久的北京,在北京的盛夏,很快就誕生了#65377;
這是一首以詩人一生坎坷的經歷為底蘊,以蒼勁的筆觸,揭示#65380;概括人類深重苦難的詩篇;也是一首以斧鉞之筆,以古羅馬的大斗技場為背景,揭示人類深重的罪惡,象征性地表現人類幾千年階級斗爭歷史的詩篇;同時,這也是一首以激越的感情,以深邃的思力,熱烈地呼喚正義和偉大的斗爭,給予世人以深刻警示的詩篇#65377;
全詩開篇,詩人首先描繪了當年奴隸相互搏殺的慘烈場面和人類深重的罪惡:號聲一響,死神上場,當角斗士的都是奴隸,挑選的都是一個個身強力壯的戰敗國的俘虜,早已妻離子散#65380;家破人亡,如今被押送到斗技場上,等于執行用不著宣布的死刑,面臨著任人宰割的結局,像畜棚里的牲口一樣——“相搏斗的彼此無冤無仇/卻安排了同一的命運,/都要用無辜的手/去殺死無辜的人;/明知自己必然要死/卻把希望寄托在刀尖上;/……/參加角斗的互相看不見/雙方都亂揮著短劍尋找敵人/無論進攻和防御都是盲目的——/盲目的死亡#65380;盲目的勝利#65377;”而千萬人卻穿著節日盛裝,按照權力和等級坐在不同位置上,狂熱地觀看一場殘酷的悲劇,從別人的痛苦和慘死中激起自己的歡暢#65377;而縱觀人類的斗爭歷史,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艾青寫道:“奴隸的領袖,只有從奴隸中產生,共同的命運,產生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意志,匯成偉大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舉起義旗/斗爭的才能因失敗而增長/憤怒的隊伍像地中海的巨浪/淹沒了宮殿,掀翻了凱旋門/沖垮了斗技場,浩浩蕩蕩/覺醒了的人們誓用鮮血灌溉大地/建造起一個自由勞動的天堂!”
如今,古羅馬的大斗技場,已成了歷史的遺物,像戰后的廢墟,沉浸在落日的余暉里,它不能不引起詩人的疑問和沉思:它究竟是光榮的紀念,還是恥辱的標志?它是夸耀古羅馬的豪華,還是記錄野蠻的統治?它是為了博得廉價的同情,還是謀求遙遠的嘆息?奴隸社會最殘忍的一幕雖然早已消失在歷史的煙霧里,但——“說起來多少有些荒唐——/在當今的世界上/依然有人保留了奴隸主的思想,/他們把全人類都看作奴役的對象/整個地球是一個最大的斗技場#65377;”全詩就這樣在睿智的思考中結束了,但它卻帶給人們以強烈的感發和不盡的思緒#65377;這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以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深邃的歷史眼光,寫給世人的警世之作:和平與發展雖然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但貧窮#65380;苦難#65380;邪惡和霸權卻依然存在,人類社會要真正達到文明普照的彼岸,還要經歷不懈的斗爭和漫長的歷程!
《古羅馬的大斗技場》和《光的贊歌》一樣,是又一首里程碑式的作品;或者也可以說,《古羅馬的大斗技場》和《光的贊歌》,是艾青復出后詩歌創作的雙子星座#65377;如果說《光的贊歌》是艾青一生追求光明的結晶,那么,《古羅馬的大斗技場》則是艾青對于人類苦難生活和斗爭歷史的最終絕唱!我們可以認為:贊美光明,追求光明;揭示苦難,呼喚斗爭;是艾青一生創作的兩大主旋律,現在,歷盡滄桑的艾青,終于為這兩大主旋律,譜寫出了最后的動人的高潮#65377;這真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境界,是讀者和作者都終于可以無憾于心的境界;站在這種境界上,回首命運的安排,我們真是不勝感慨!
以上可見,艾青晚年的詩歌創作,首先以其博大而深刻的思想性#65380;鮮明而強烈的時代精神,表明了詩人所達到的新的高度#65377;艾青強調:“沒有思想內容的詩,是紙扎的人或馬#65377;”“詩人要對當代提出的尖銳問題和人民一同思考,和人民一同回答#65377;”艾青的晚年詩作依然同幾十年的創作一樣,緊緊地把自己同中國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深刻地揭示事物,大幅度地概括生活,有力地傳達著時代和人民的所思#65380;所感#65377;這正是艾青之所以是一位大詩人的首要之處#65377;艾青晚年詩作的藝術魅力,首先來自于他的思想力量,在于詩人深沉的思想與飽滿的詩情總是與人民的憂患與歡樂相一致,在于詩人總是把詩歌的觸角伸向歷史和社會的土壤,從而開掘出#65380;表達出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或人民的心理和愿望#65377;
二#65380; 艾青晚年詩歌藝術的樸素之美
對社會歷史人生大幅度地概括和深邃的思考,使艾青的詩作自有一種高屋建瓴的思想家氣度,而與之相適應的是,經歷了一生的滄桑,艾青晚年的詩歌藝術創造,在詩的語言形式上已經完全達到了行云流水,返璞歸真的至高境界#65377;我們讀艾青復出后的詩作,看不到奇譎的結構#65380;神奇的想象和艱深的語言,卻處處感受到了一種只有大藝術家才有的“大味必淡”的樸素之美#65377;如寫于一九七九年的小詩《盼望》:“一個海員說,/他最喜歡的是起錨所激起的那/一片潔白的浪花……/一個海員說,/最使他高興的是拋錨所發出的/那一陣鐵鏈的喧嘩……∥一個盼望出發/一個盼望到達#65377;”就在這樣樸素的敘述中,一個睿智的老人卻不動聲色地揭示了宇宙與人生的多樣性,啟發讀者以多元的思維來對待多元的人類情感世界#65377;再如作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的《虎斑貝》:“……/在絕望的海底多少年/在萬頃波濤中打滾/一身是玉石的盔甲/保護著最易受傷的生命∥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帶到沙灘上/我從來沒有想過能見到這么美好的陽光#65377;”看似在寫一只海灘上美麗的虎斑貝,但在這美麗的虎斑紋之下,卻是艾青乃至于一代知識分子坎坷命運的寫照,更是艾青開闊的襟懷和頑強意志的寫照#65377;這樣隨意灑脫卻蘊含著深厚哲理意蘊的語言在艾青晚年的詩作中比比皆是,正所謂“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65377;因為無形的哲理意蘊,卻是由各種實實在在的因素在日積月累中鑄就的——它是創作者的人格學問#65380;閱歷生平#65380;認識體驗水乳交融流動在文中的一種深厚的理性狀態;是創作者的意識(世界觀#65380;人生觀#65380;美學觀)和潛意識在文中的微妙反映#65377;一言以蔽之,意蘊是創作者各方面的修養都臻于“化境”時 的表現,而“化境”,就是任意騰挪變化之境,就是藝術家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只要達此境界,藝術家即使無心,其筆下也必然風起云涌,處處生發著強大的感發力量#65377;
艾青晚年的詩作乍看章無定節,節無定行,行無定字,不強調押韻,卻充滿了詩的意境,充溢著詩的情緒,有一種內在的韻律和節奏,體現著一種生機盎然的散文美,真正實踐了詩人早年的深刻認識:“藝術的規律是在變化里取得統一,是在參錯里取得和諧,是在運動里取得均衡,是在繁雜里取得單純,自由而自己成了約束#65377;”長篇如《光的贊歌》《古羅馬的大斗技場》等像一棵大樹,既繁茂,又單純,巨大的軀干,濃密的枝葉,甚至連地上的蔭影,都構成了一個完美的統一體;抒情短詩如《魚化石》《虎斑貝》《酒》《傘》等則脫口而出瀟灑自如#65377;總之,艾青晚年的詩歌創作,在語言形式上,表現出一種化濃為淡,返璞歸真的樸素之美#65377;和以前的作品相比,從總的趨勢來看,他在走向濃縮#65380;凝煉,更加冷靜#65380;蘊藉和機敏,也更加明白曉暢,不事雕飾,自覺地追求著一種樸素的境界#65377;艾青說過:樸素“是對于辭藻的奢侈的擯棄;是脫去了華服的健康的袒露;是掙脫了形式的束縛的無羈的步伐;是擲給空虛的技巧的寬闊的笑”#65377;是的,艾青的詩作啟示我們,自然的樸素的描繪和寫作,既是藝術上的最大困難,也是藝術家追求的高級境界,要臻于這種藝術創作的高級境界,需要經歷漫長的探索和辛苦的耕耘#65377;
一九八二年五月,為了祝賀詩人創作生活五十周年,在詩人的故鄉浙江省,舉行了隆重的“艾青詩歌學術報告會”和“艾青詩歌朗誦會”#65377;人們用美好的語言,盛贊艾青是“人民的詩人”,為當代中國詩歌“建造了一座真善美混凝土的豐碑”#65377;艾青應邀到會并發表講演,他深有感慨地說:“農民種地五十年,工人做工五十年,沒有什么紀念的#65377;寫詩是沒有什么榮譽可言的#65377;我走過漫長的黑暗的隧道,想不到能走到洞口,看到了真正的光明#65377;我們即使再艱苦#65380;困難,但中國在前進,人民在前進,是有前途的#65377;我們應該感謝人民#65380;歌唱人民#65377;最崇高的稱號是人民的兒子#65377;”這段話是艾青的肺腑之言,也最充分地反映了一位人民詩人的本色#65377;屬于人民的詩人,必定會受到自己祖國人民的愛戴;屬于人民的詩人,也必定會贏得世界人民的尊重#65377;(下轉第19頁)
(上接第16頁)
法國學者蘇珊娜#8226;貝爾納,稱艾青是最宜于對外介紹的詩人#65377;“那是因為,這跟他內心的聲音,跟他詩歌的真實和純樸有關#65377;詩歌達到了這種內在的程度,就有可能溶化在任何一種語言里,只要譯文基本上做到了表情達意就可以取得成功#65377;”
在一九七九年五月的巴黎詩會上,艾青的名字和法國人民最喜愛的兩位詩人艾呂雅和普列維爾的名字,和世界著名的詩人舍甫琴柯#65380;希克梅特#65380;洛爾伽#65380;聶魯達#65380;里爾克等人的名字,并列在法蘭西歌劇院詩歌朗誦會的節目單上#65377;
一九八五年艾青被授予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勛章#65377;
美國學者羅伯特#8226;C#8226;費蘭德,把艾青和希克梅特#65380;聶魯達并列為現代世界三位最偉大的人民詩人#65377;
今天,在歷盡人世滄桑之后,艾青的詩歌#65380;艾青的名字,在全世界贏得了崇高的聲譽#65377;
綜上所述,艾青坎坷多難的一生,同我們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艾青渾厚博大的詩歌創作,深切傳達了二十世紀中國人民深重的苦難和堅韌不拔的斗爭精神,生動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65380;情感#65380;氣質和生活#65377;由于歷盡滄桑,飽經憂患,由于詩人一生在藝術上的不懈追求,艾青晚年的詩歌創作,在思想和形式上,都無可爭議地達到了“化境”這一藝術家藝術創造的至高境界#65377;艾青晚年的詩歌創作,對任何有志于攀登詩藝高峰的后來者來說,永遠都在昭示著一條充滿陽光的康莊大道#65377;
(責任編輯:趙紅玉)
作者簡介:來華強,河南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漢語言文學教育規律#65377;
參考文獻:
[1] 海濤.金漢.艾青專集[M].杭州: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
[2] 楊匡漢.楊匡滿.艾青傳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