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月河語》是作者的一些人生經歷和感悟,往往從社會生活中挖掘出隱藏在其中的歷史文化內涵,用歷史來觀照現實,關心現實社會,關心政治,情系平民百姓,任意而為,率性而談,自由灑脫,樸實無華,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對歷史#65380;文化等的獨特見解#65377;
關鍵詞:二月河 情系百姓 率性灑脫 樸實無華
二月河因為創作“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而揚名海內外,他不僅是寫歷史小說的大家,也是寫散文#65380;隨筆的高手#65377;他的散文#65380;隨筆集《二月河語》二零零四年初一上市,很快就成為暢銷書#65377;他的散文,自由灑脫,沒有固定章法,任意而為,率性而談,由現實到歷史,從社會政治到文化現象,縱橫恣肆又收放自如,像他的小說一樣精彩耐讀,感人肺腑,發人深思#65377;
一#65380;心系百姓 平民情結
進入新世紀,散文創作進入“平民化”時代,二月河雖然是當代名人#65380;歷史小說大家,但他的散文創作完全是“平民化”的,收入《二月河語》中的文章,許多是融哲理性#65380;思辨性#65380;趣味性于一體的時尚休閑類散文#65377;他的眼光始終盯著社會現實,關心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處處想著平民百姓#65377;當得知有的城市制訂交通法規,在道上司機遵紀而行,行人違規,行人要負全責,“撞了白撞”,他為此大抱不平#65377;在《撞了永不能“白撞”》一文中,他氣憤地說:“人命關天,永遠是任何文明國家的法度最高原則,我還沒有聽說過車命關天的話頭,坐在汽車里制定這規矩的先生們,我想你們也是長著一個人頭,里頭應該是腦汁子而不是尿或水,是用來想事情的吧#65377;”“我不免為一些老人,殘疾人#65380;病弱人#65380;色盲人和兒童捏一把汗#65377;”他為平民而想,為弱者而呼#65377;在《人命至重》中,他說“許多貴人高官,出入警蹕森嚴”,“他們也懂這道理”,可卻“鼓勵平民百姓勇斗歹徒”,“氣焰要靠警察去殺滅”,“憑什么要手無寸鐵的人和武裝到牙齒的兇徒做無謂的性命相搏?”“首先要硬起來的不是弱小個體的平民”,而是“國家機器”#65377;任何一個平民百姓,讀到這些文字,都將激動不已,拍案叫絕#65377;在他的散文中把目光投向平民,書寫平民生活,反映弱勢人群心聲的很多#65377;他說:“弱勢人群無望的期盼,永遠是我關注的焦點#65377;”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所論及的大多是普通百姓生存所遇到的小事#65377;
前些年,盜版書盛行,屢禁不止,人們對盜版書頗多非議#65377;二月河的書被瘋狂盜版#65377;作為自家著作被屢盜不止的二月河來說,卻在《對盜版的回答》一文中說:“就我看,應該是極度憎惡痛恨盜版商的#65377;”“我自己是盜版的深受損者,倘若心里還夸盜版那我就需要看心理病了#65377;”他接著寫道“然而我對盜版商恨不起來”,“其實我的心思也很簡單,盜版書對窮讀者有利”,“一般下崗工人,販夫走卒,推車賣漿者……花三成的錢買一套回去看看你的書,我不好意思剝奪掉他的這一點權利”#65377;在這些平常字句中,感動人的就是作家那與平民百姓寒暖相通的心#65377;字里行間跳動的是作者一顆熾熱之心,表明的是作者強烈的愛民之心#65377;
二#65380;巧借歷史 觀照現實
二月河的散文關注現實又具重要的歷史內涵#65377;從歷史到現實,又從現實到歷史,在時空的隧道中來往穿行#65377;眾所周知,二月河是以歷史小說而聞名海內外的,但他是一個將創作的根基深深扎在現實土壤中的作家#65377;他的目光始終關注著現實中所發生的一切,大到社會問題#65380;政治問題,小到普通百姓中的生活瑣事#65377;二月河觀察現實有一個獨特的視角,那就是歷史#65377;在二月河的筆下歷史就是一面鏡子,以歷史作為借鑒,由歷史觀照現實,照出了現實中的一切不合理之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意蘊#65377;在散文隨筆中,二月河將他在歷史小說中無法表達的對現實的觀感洋洋灑灑地表現了出來,又將他豐富的歷史知識運用到散文創作中#65377;他說古論今,說的論的都是對現世現實的警戒和啟示#65377;在他的作品中,他把腐敗比作糖尿病#65377;在《腐敗癥與糖尿病》一文中,作者列舉懲治從中央到地方大量腐敗分子后,沒有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隨即引用了《莊子》里莊子惠子河梁之對,“樂哉魚乎”,“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形象地說明了不幸被釣者,寫檢討騙人,沒有吃到餌的偷著樂,貪官污吏,腐敗之猖,大有前赴后繼,寧死不屈的勁頭#65377;猶如患了糖尿病#65377;他指出“糖尿病是慢性病,腐敗一般不會導致國家速亡,怕的就是蔓延嚴重,導致并發癥爆發#65377;”他又聯想到歷史,告誡“漢亡于斯,唐亡于斯,宋元明清莫非斯”#65377;言又未盡,他又寫了《再談腐敗癥與糖尿病》《社會糖尿病的延伸》兩文,聯想到建國初期殺掉張子善#65380;劉青山,看到的現實是“債多不愁,虱多不癢”,發現一個揪一個,越揪越多,越揪越大#65377;他強調:“法治自古就是主體”,“不論什么歷史時代,執法的永遠是人”#65377;這不值得人們深思嗎?在二月河身上既有歷代書生憂國憂民的傳統,又有現代知識分子對體制的諸般弊端的深切關注與思考#65377;他了解國情和世情,從官場到市井,從做人到為文,他都想得相當透#65377;二月河有著深厚的歷史功底,他的散文和隨筆從不就事論事#65380;泛泛而談,而是常常借助一個獨特的歷史視角切入現實#65377;《古今賣友記》一文,由金庸與王朔之事,聯想到了《詩經》《孟子》《史記》中的人物,“三國”#65380;清朝的人事,“文革”中的所見,還有自己的遭遇等,涉及到古今眾多朋友與賣友之事#65377;
還有《馬屁永恒》《文人無行》《“跳梁”文人》《說偏心眼兒》等,或是由眼前之事,當今之事切入,運用大量古今事例加以闡述,或者由古及今,引起讀者深思#65377;在《二月河語》一書中,有一部分文章是與小說創作有關的,是對歷史事件人物的感想#65380;感悟,如《雍正與術士》《兒子與位子》《崇禎辭廟錄》《我認識紀曉嵐》等,從文章表面看似乎在寫歷史上的人物#65380;事件,但細細體味,與現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著眼點并不在歷史,而在于現實,是借歷史之酒杯,澆現實之塊壘#65377;只有慢慢讀,細細想,多琢磨,才能體悟到他文中的思想#65380;意思,才能體悟到他論辯的理#65380;剖析的義,才能體悟到他藏在字面下面的那一腔憂患,表現出了他對歷史與現實的清醒而深刻的認識#65377;
三#65380;率性而為 真情表露
二月河的散文短小精練而又真實深刻,沒有矯情,隨心所欲,率性而為,看似平淡無奇,但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真誠#65380;樸實,是真心的流露#65377;近年各種評獎繁多,文學評獎也不例外#65377;人們對文學圈的評獎及評論家多有看法,卻不敢直接明說,二月河就不怕權威,敢于直陳#65377;在《隨想走筆》中,他說:評論家不過是“高級讀者”,“不知道是誰選的,也不曉得是誰派的,因他能指手畫腳說一通蘇格拉第如何,莎士比亞怎樣——每隔一段日子,他們便就聚在一起,吃吃,談談,也順便玩玩,新的一屆什么獎也就誕生了”,“吃飽了,玩美了……擦著油光光的嘴講‘文學界’的是非,決定他人作品文野高下粗細等等,總而言之,是‘執手再主騷壇’”#65377;這些話正是“入木三分罵亦精”#65377;
二月河不愿當官,與老百姓一樣,“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氣做人”,“率性敢言少忌諱”#65377;他的《馬屁永恒》《禮之困惑》《散說名利場》以及上面提到的《腐敗癥與糖尿病》等文章,仗義執言,直面人生,入木三分地抨擊了時弊,揭示了當今社會的腐敗情景,說出了官場中很多人明知而不愿或不敢說的事實#65377;他在《說自律》一文中,對勵志倡廉,提倡自律提出異議,說:“自律有點用處,但基本無用#65377;……他律愈嚴,問題愈少,沒有他律世界崩潰”,“在歷史現實的實踐上,我沒見過一個偉人活佛圣賢是靠‘自律’立起身來的#65377;我也沒有見過一個杰士廉吏是‘自律’培養出來的#65377;”不難看出,人們自律的根源都是他律的結果#65377;二月河的這些言論真是剔骨見髓之論,言別人不敢言之語,論人們不敢論之事#65377;在《隨口一句的結局》里,作者對儒文化糟粕的否定,不落前人窠臼且智慧幽默#65377;孔子隨口一句“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被學生錄下來,便成了“萬世師表”的經典#65377;這句話與孔子的學說體系沒有必然聯系,他認為很可能是“昨夜夫子遭了師母的白眼欺凌,睡了一夜仍舊氣憤不平,無處發泄,在課堂上牢騷了起來”,“這么輕輕一句,兩千多年間把所有婦女變成了‘黑咕隆咚的苦井’中‘最底層’的人#65377;倘真的追究責任竟是應該問問孔師母‘是怎么回事’?”就在這輕松詼諧中,作者筆鋒一轉,得出結論是:“中國男人們的性心理不健全”,“除了性虐待狂這個文化心理,潛在隱藏的,竟是對中國女人的妒忌與恐懼”,“但這性壓抑性虐待的起源,推溯回去,要從孔夫子身上找找由來”#65377;二月河不是與孔夫子論理長短,而是像魯迅一樣,另辟蹊徑,敲到痛處,奇想玄思,風趣幽默#65377;
四#65380;語言樸實 淺白風趣
二月河的散文,語言樸實,看不出所謂的技巧,看似平淡無華,甚至近乎口語化,好像是和讀者面對面對話一般,娓娓而談#65377;他散文語言并不華麗,在一定程度上還欠流暢,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只有樸實#65377;散文作家周同賓曾說:“讓散文俗起來,粗起來,張狂起來,放肆起來,不修邊幅,不施粉黛,粗手大腳,蓬頭垢面,去掉書卷氣,換上世俗套,染上雜色,沾上雜味,不使雅致的文詞兒,而用通俗的白話兒,即令落得焚琴煮鶴,斯文掃地,也在所不惜”,二月河的散文正是如此#65377;《心離“大家”遠》一文開頭:“新年伊始,一家電視臺來我家照影子,我留他們在我家泡了一天,什么影子都照,什么聲音都錄#65377;臨去時,電視臺主任說:‘我們的采訪意圖都被你打亂了#65377;我們看到了另一個二月河!’我笑著作答:‘每一個洋蔥都有許多層兒呢!’”非常的口語化,直白無華,把錄像說成“照影子”,用洋蔥有多層來作答,語言都帶有幾分風趣#65377;
再看《小說裝扮》中的幾句:“現在我們的時尚是什么?我看是‘沒有自己’#65377;全部按外國時尚,今天看電影,人家拉‘離子燙’,趕緊我也去拉一個,明天看燙發好,急忙又去把‘離子’弄成雞窩#65377;”作者從不講究穿著打扮,但對社會流行的細小事情也不放過,語言簡潔#65380;明快,把“離子弄成雞窩”,既樸實又詼諧形象#65377;《母親墓道前的沉吟》一文,沒有什么主題和主線,好像在與讀者聊天,可是在字里行間都散發著對母親的思念和哀傷#65377;他的文章幾乎都是這樣,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想到哪寫到哪,不講究章法,語言淺顯明白,通俗自由,風趣生動#65377;
二月河的散文盡是興之所至,任意揮灑,書寫自己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經驗和思考,書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悟#65377;他的文字沒有那種舊文法的約束,也沒有那種舊散文的八股氣#65380;陳腐氣,有的是自由#65380;輕松和靈動,多了些時尚的元素,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充滿著閑適#65380;樸實#65380;飄逸,語言淺白生動,通俗優美#65377;二月河的散文,無論說古還是論今,無論是談政治社會還是寫生活小事,都是自己內心思想的真實流露,情之所至,沒有過多的修飾,樸實無華,讀之讓人激動,讓人回味#65377;
(責任編輯:呂曉東)
作者簡介:秦其良(1953- ),江蘇無錫人,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高級講師,編輯#65377;主要從事應用語言#65380;當代文學研究#65377;
參考文獻:
[1] 二月河.二月河語[M].北京:昆侖出版社.2004.
[2] 周同賓.周同賓散文[M].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65377;1999.
[3] 張建安.時代呼喚散文的“平民化”[N].人民日報2004.9.25第6版#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