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建院80周年(200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曾在2004年6月向全國征集院徽設計方案,并在80周年當日啟用了“宮”字新院徽。而故宮博物院新啟用的宮字院徽在設計界也引發了一陣不小的騷動。
有三位設計師認為該圖案和自己設計的圖案相似,是一種剽竊行為,將故宮院告上公堂。雖然,法院已認定不屬剽竊行為駁回了三位設計師的起訴。但西安設計師項百平堅持認為故宮博物院的新院徽,剽竊了自己的作品。在一審敗訴后,項百平不服,向北京市高院提出上訴,2006年5月30日,北京市高院對這起著作權糾紛案開庭審理。
項百平說:“我一定要維護自己的著作權,為設計者打這場維權官司!我期待著法院的公正判決!
設計師:故宮侵犯了我的著作權
根據《故宮博物院院徽標識設計征集啟事》,項百平于2004年7月29日向故宮投稿。2005年1月,故宮在網站上公示了入圍的6副作品,其中含其作品,但此次征集活動最終以無中選方案告終。2005年7月,在故宮院徽標識啟用儀式上,故宮向社會公布了其委托北京理想創意設計公司(以下簡稱理想公司)創作的院徽標識。
項百平認為,故宮在評審應征作品過程中接觸了自己的作品,并參與了理想公司設計院徽的過程,該院徽標識與其作品均取意于“宮”字,二者的形式、內容相似,且自己的作品創作完成時間在先,故宮與理想公司的行為構成了對自己作品的抄襲,侵犯了其著作權。項百平為此向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停止侵權,在相關媒體上向其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其經濟損失2萬元。
另一設計師朱巖岳說,他設計出了以“宮”字為基本元素、把“宮”字演化成為矩形結構的標識。歷經一年的征集與評選公示后,2005年5月,故宮宣布院徽征集活動無果而終。但在2005年7月18日,故宮博物院突然宣布委托北京理想創意藝術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新院徽出爐。雖然故宮博物院在全國征集了2788件院徽設計圖稿,但無一件入選。他發現,公布出的院徽和自己送去參加評選的作品,在設計說明及具體表達方式、實質內容上都很相似。他還稱,故宮博物院委托藝術設計公司進行的設計是發生在博物院收到他的應征作品之后,設計人員也承認在設計過程中故宮提出過修改意見。他認為,設計人員接觸了自己的作品并抄襲了其實質性內容。
兩被告:不存在剽竊之說
據了解,故宮博物院的院徽標識整體設計采用了“宮”字形。設計方案中“宮”字寶蓋頭上的一點,取材于“海水江牙”和玉璧的圖形元素,意含吉祥如意、源遠流長。海水托玉璧,取其珍如拱璧之意,象征故宮博物院擁有并妥善保管100多萬件珍貴文物。
該院徽標識為“宮”字形,加飾“文武線”,其中“宮”字的一點取材于古代朝服圖案。故宮方面認為該設計與原告的作品存在本質區別,不構成抄襲。
而另一個被告理想公司也指出,故宮院徽標識系該公司獨立創作的作品,院徽標識中所采用的“宮”字形屬于漢字中的公知領域,使用相同的漢字書寫結構不是作品的實質特征,不能作為侵權的依據。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北京理想創意公司請來4名其單位員工出庭作證。其中一證人拿著貼在木板上的國畫及郵票套張說,那是單位“趙老師”20年前設計的郵票,這次設計的院徽就是根據這兩樣作品得到的靈感,后經過幾次改動形成的。“這套郵票我小時候就很喜歡。”他這樣解釋。
“故宮博物院委托理想公司進行院徽創作后,雙方并沒有進行合作,只是理想公司在創作過程中曾征求過故宮博物院的意見,而故宮博物院的領導也確實提出過設計意見,但這都是公司在合作中的正常規律,與共同設計是兩個概念”。4名理想公司設計師均說,“任何公司在創作中都要征求客戶的意見。”故宮博物院和理想公司都說,雙方是委托關系而不是合作關系。
法院:調查質證闡述爭議
法院的調查展現了案情的全貌。
2004年5月,故宮發布了《征集啟事》,公開征集院徽標識設計方案。根據該啟事,應征作品應為新創作、未發表的作品;主題突出、時代感與歷史感兼具,具有親和力;構圖新穎,達到“見標識即知故宮”的效果等要求;被故宮選定的院徽標識設計作品,著作權全部歸故宮所有。2005年5月10日,參與故宮院徽標識設計征集活動的人員簽訂了針對應征作品的保密保證書。
2004年7月29日,項百平向故宮郵寄了自己的應征作品。在其投稿的文字說明中載明,該作品設計源于對“宮”字原始意義的圖形解讀,飾以故宮特有顏色紅墻金頂,為表現故宮建筑的恢弘和館藏的博大,特用寬大的屋頂來表現其所包容之廣大。該作品主要內容為“宮”字形,“宮”字一點及兩個“口”分別以屋頂為表現形式,兩“口”之間有圖案相連接。整個院徽標識采用紅色、黃色色調。
項百平堅持認為理想公司所采用“海水江牙托玉璧”圖案與案外人白喜貴的應征作品相似,被告故宮認可案外人白喜貴曾向故宮投稿的事實。經比對,上述兩幅作品不相近似。
2005年1月25日至2月15日,故宮網站上公示了六幅入圍作品,其中不包括項百平的涉案應征作品。2005年3月,根據評審委員會意見,故宮曾約請專業公司對入圍的1號和4號作品進行修改完善,但是由于評審委員會對最后的修改方案未取得一致意見,因此故宮最終于2005年5月決定此次院徽征集活動中選方案為空缺。理想公司認可其曾經對上述入圍作品提出修改建議。
2005年5月23日,故宮(甲方)與理想公司(乙方)簽訂委托創作合同。根據該合同,甲方委托乙方就故宮的院徽標識及VI進行創作、設計和制作,乙方同意按照合同約定向甲方提供約定的創作設計制作服務;甲方要求乙方的創作設計主題突出、歷史感與時代感兼具、整體形象富有藝術性;構圖新穎、簡潔、醒目、端莊大方,具有較強的視覺感染力,達到“見標識即知故宮”的效果;個性化、寓意貼切;通用性強,適合在多種場合和載體上使用;符合《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不侵犯他人的著作權;甲方有權審查確認乙方提交的設計方案,支持乙方工作進度,于乙方提交設計方案后及時確認并通知乙方設計方案是否滿意。訴訟中,理想公司的證人萬某、畢某認可在創作設計院徽的過程中,理想公司曾經與故宮進行過溝通。
根據上述合同,理想公司為故宮設計完成了院徽標識。該標識為篆書“宮”字形,“宮”字寶蓋兩點向下垂直與下“口”相平,除點劃外,寶蓋框架以外粗內細線條表現,“宮”字一點采用“海水江牙”和“玉璧”圖形。整個院徽標識采用紅色色調。
根據《美術字實用大全》、《簡明篆刻正字字典》、《新編篆刻字典》,篆書的“宮”字具有多種寫法。在故宮的建筑、文物、朝服及印璽上均存在有采用粗細線條的組合形式。
經對比,項百平的作品與故宮院徽標識均采用了篆書的“宮”字字形,將寶蓋兩點垂直向下與下“口”相平;不同之處在于項百平的涉案作品中對于“宮”字中的一點和兩“口”均采用含有線條圖案的“口”形設計,兩“口”之間采用不規則圖案連接,故宮的院徽標識則用“海水江牙”和“玉璧”表現“宮”字點劃,兩“口”內無線條圖案且無圖案連接,以外粗內細的組合線條表現篆書“宮”字寶蓋邊框。同時二者采用了不同的色調來表現上述圖案。
維權:期待相關法規的健全
項百平認為,藝術作品的侵權抄襲并不能以完全一樣或相似來界定,例如歌曲《嘻唰唰》的抄襲事實,雖然七個音符是公用元素,一些音樂過門小節完全相同的也被大家認可,而且歌曲《嘻唰唰》只是部分音樂小節和日本原創歌曲相同,一個是中文、一個是日語。但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后是不可以否定的事實,日本的原創在前,花兒樂隊的創作時間在后,所以大家都認為花兒樂隊是抄襲。自己的故宮院徽創作時間在前,理想公司在后,也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是同時創作,自己根本就不會打這場官司。自己這幾次去北京和請律師以及訴訟費已經花費近萬元,可是捍衛自己創作知識產權的決心從來沒有動搖,現在他在等北京市高等法院判決。
設計之窗總編輯馮家敏從事設計行業已有十多年,他說:“現實社會中商品的交易基本上能做到錢貨兩清。但是,由于設計業務的特殊性,在交易中,客戶往往不花錢或先付少量的錢就能拿走設計作品,設計師無法做到錢貨兩清而往往處于非常不公平的被動處境,一旦遇到信譽不良者就會遭受侵害。更有人任意踐踏誠信公德,假借公開招標活動騙取設計作品后,或暗箱操作,或不了了之,或抄襲剽竊據為己有,設計作品常是稍微改動即被盜用。”從法律角度來說,設計在我國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過去被稱為實用美術或工藝美術,而至今還沒有專門保護設計作品的法律法規,現有的法律如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等,并不能滿足保護設計作品的要求,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因此,一些法律界人士建議,可以擬定委托設計合同示范文本,以政府的名義推出,并為設計師的維權建立法律指引。同時,可以在各地的設計協會建立設計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并成立版權保護援助中心及專家鑒定委員會,為設計師維權提供幫助。在立法方面,法律界人士認為,可以為設計行業啟動地方立法,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可先由地方知識產權局出臺設計行業的行政規章細則,條件成熟時提升為地方法規,以推動全國的相關法規的健全和發展。
編輯: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