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患者:瑞貝卡
【鏡頭回放】
2006 年4 月爆發的“秘書門”事件,在全國所有知名外企乃至職場人士之間炒得沸沸揚揚,甚至瘋狂。瑞貝卡被迫離職,并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牛女秘書”;而總裁陸純初現今亦已辭職。火山爆發的終端,是“老外和中國員工存在的文化障礙”無法調和、是違背職場規則導致的惡果,或是其他?為此,《職業》雜志記者駱瀟采訪了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心理研究所閆鞏固博士。
除了宣泄情緒,還有別的路可走
在組織內部發生了這么重大的事情,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毫無疑問,這是矛盾積累的總爆發。我們很難去評價電子郵件中誰的理由更充分。女秘書要求私人時間與空間,顯然在這個事件中雙方對這一點存在不同的定義。關于工作職責的爭論,這是組織內部崗位設置的問題,應該由組織的規則去判定。
但雙方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值得拿出來討論的。總裁在信中稱女秘書“自以為是”,問題已經從對事轉到了對人,與其說是指責,不如說是情緒的宣泄。我認為更好的處理方式其實非常簡單。如果認為下級“自以為是”,說明自己的批評、指導已經不起作用了,完全可以運用公司的規則,在合法的前提下,把他換掉或炒掉。只圖一時快活的“情緒宣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女秘書的反抗也超過了一般人的預期,而結果大家也都能看到,對上下級關系的職場明規則的破壞,最后受傷的還是自己。其實在許多公司中,員工的意見與不滿都有正規的宣泄渠道,也有爭端解決程序,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情緒控制比想像的難
新浪網的調查顯示,在遇到這樣的情況下,44.79%的人會禮貌地跟老板解釋,保證下次注意;44.6% 的人會堅決捍衛自己的權利,指出老板的不對。其實很難說,在面對上級的斥責時,你應該忍氣吞聲還是來個總爆發,“應該”“不應該”是原則,最終取決于情境。因為情緒是被當時的情境激發的,所以控制并不那么容易。而且這其中還涉及到個人價值系統、利益的問題,就變得更難掌控了。
人總會面對別人的指責或批評,那么職場人士應該如何緩解由此引起的負面情緒呢?我認為無論是否有錯誤,都應該冷靜下來再去面對,我想這點控制力是每一個職場人士必備的。一旦針對對象從工作轉向人之后,共同合作的基礎就被破壞了,就是“我不跟你玩了”。而最重要的是正視自己,看到自己的優缺點?,F在社會鼓吹個人主義、自我發展,讓人容易產生自我膨脹的意識,只說好不說壞,這不是事實。當別人為你提供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信息
時,只要他不是惡意的,就應該看作這都是為了你的個人發展。同時看看其他人在相同情況下的情緒反應如何,只有比較才會知道自己的差別,才會有所提高。
三個方面提升情緒智力
當組織定下規則以后,對任何做法都會有一個對或錯的理性判斷。但人們往往會把感情放在里面,在分析認知的過程中有了不同的角度,問題就變得有趣起來。任何細微的情緒,一放到職場中,就很容易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情商,在專業上被稱做“情緒智力”,主要就是處理情緒問題。這主要包括,第一,很好地識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變化,因為有的人可能連自己發脾氣都意識不到,這會進一步涉及到情緒控制的問題;第二,設身處地去思考,心理學叫“移情”或“同理心”,即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這決定了你說話、行為的方式方法;第三,個人的情緒把握要有量上的度。當然,如果有心理障礙,一定要求助專業醫生。歸根結底,還是要盡可能多地了解自己,看到真實的自己是提升情緒智力的基礎。
TIPS:對下級的忠告
尊重上級。不管怎么說,上級始終掌握著更多的生殺大權,所以尊重永遠是作為下屬要表現出來的。
主動溝通。不要指望和想當然地認為領導都能夠找你溝通,所以在多主動與領導溝通的同時,你也會獲得更多的機會。
積極學習。他能在比你高的位置,總有過人之處值得你學習。
CHR 可銳職業顧問調研中心在對京、滬、穗、深四地職業經理人隨機抽樣調查顯示,針對“竇唯”事件:如果主角換成是你,你想這么做嗎?會這么做嗎? 60% 表示想做卻不會做,28%表示這種做法太過激,但會采取反擊措施;12% 表示不會這么做。
男患者:竇唯
【鏡頭回放】
2006 年5 月10 日,竇唯到某報社縱火燒車的事件,一度將原本并不寂寞的職場攪得更加沸騰。眾口討論從“是否是過氣名人故意炒作”到“竇唯的媒體公關能力是否有所欠缺”,再至“是媒體的職業道德引起的必然事件到還是社會極度高壓導致的畸形事件”等,引發的無數話題讓曾經一度沉淪了的竇唯和他的樂隊在各大媒體著實亮相了一把。其間,最讓我們無法避免的重磅炸彈應該是——該如何挑戰我們的職場情商。面對突發的或者你不想面對的高壓事件,或者高壓環境,你的情緒該如何宣泄?燒車是否就可以讓你真正得到解脫?為此,《職業》雜志記者李黃珍就此事采訪了CHR 可銳職業顧問事業集團首席職業顧問卞秉彬先生。
職場突現“失心瘋”
卞秉彬告訴記者,職場“失心瘋”時代正卷土而來?!笆寞偂保菑穆殬I的情商、職業的素養和素質,以及職業的道德三個方面來理解的,“失心瘋”現象,就是這三個方面全然盡失的一種表現。
導致職場“失心瘋”現象的原因有四個。首先,隨著功利化社會的到來,人們急功近利的心情更加迫切,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寬容,喜歡快馬加鞭、四兩撥千斤,甚至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去處理和看待問題。其次,職場生存壓力過大,人們找不到緩解壓力的出口,于是更容易用變相緩解壓力的方式,來進行解壓。第三,價值虛無主義時代風潮的盛行,使得一些職場人士在價值觀上盲從,價值觀和自制能力的欠缺,成為人們職業素養的軟肋。第四,中國白領階層內部矛盾惡化,在有錢階層和打工階層之間、精英階層和普通職業人群階層之間,物質回報上出現明顯的落差和傾斜,導致矛盾激化。
“失心瘋”一族,能在職場上走多遠?卞秉彬說,如果不加以調整的話,他們會是自我毀滅的一群。因為人們更多地會認同有職業素養的人;而他們在職場處處碰壁,所遭受到的挫敗感也會越來越多。
專家談化解高招
職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名人承受高壓,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也開始遭遇前所未有的高壓風暴——業務的激烈爭奪、同事的誤解、客戶的無理指責……當事情突然爆發,委屈、怨恨一股腦涌上你的心頭,當你快要失去理智的時候,該怎么辦?如何在關鍵時刻熄滅即將爆發的火山?卞秉彬提了幾個宣泄不良情緒、遠離火山口的法寶:忘我→轉移→目標→拒絕。
第一要忘我。不要一味地沉迷在自己的主觀想法和個人角色里面,暫時拋棄自己的想法。
第二做到轉移。不同的價值觀導致矛盾和沖突的產生,如果把自己的價值觀進行暫時的轉移,試著去理解對方的感受和想法,事情會顯得沒有如此嚴峻。
第三是明確目標。感覺是非理性的,目標是理性的。這件事情最終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為了讓事情最終得到解決和疏通,那就更應該堅定實現目標的想法,不要一味地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第四是巧拒絕。不要急著立刻去跟與自己產生矛盾的外圍溝通;把前面的三步都做好、把問題想明白,并且愿意退一步海闊天空之后,才去溝通。
能理性面對高壓事件,固然重要;但平時養成良好的處理問題、宣泄情緒的習慣,防患于未然,也非常重要。卞秉彬支了四個多“一點”的妙招。
第一,早餐要吃得飽一點。很多職業人由于工作忙碌,導致三餐無規律,而早餐的失調最容易導致心理失調,損害心理健康。
第二,遇人微笑一點。這樣別人才愿意主動與你溝通交流,遇到事情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第三,阿Q 一點。人無完人,學會避讓,“退一步海闊天空”。
第四,約會多一點。在非正式的環境下,多與不同類型的人聚會交流,學會開一些善意的玩笑,讓自己變得幽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