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專家: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勞動法專家魯志峰
Q:我是一家外企的員工,我的日本上司脾氣很暴躁。一次加班時,因為工作的分歧,我和他吵了起來,爭吵中他抬手就給了我一巴掌,打得我摔倒在地上。經醫院診斷,我右耳鼓膜穿孔,法醫鑒定為輕傷。請問,這是否可以認定為工傷?如果不可以,我又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呢?
廣州 馬小姐
A:《工傷保險條例》第14 條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你的上司對你實施人身傷害發生在加班期間,具備了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這兩個要素,能否認定為工傷,關鍵要看你受到的暴力傷害是否與履行職責有關。從你的來信看,你是因為在工作上與上司有意見分歧(當然你的意見應當是合情合法的),才受到傷害的,屬于履行職責受傷,應當認定為工傷。如果這場爭執與履行職責無關,則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要求上司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Q:我平常也經常關注一些勞資糾紛,在這些糾紛中工資單、工作證等,都是勞動者維權時的重要證據。我現在所在單位每月都按時發工資,但一直都沒有發給我們工資條,所以到現在我都沒有完全弄清楚自己的工資包括哪幾項。請問,我是否可以要求單位提供工資條?有沒有什么依據?
銀川 邱先生
A:《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勞部發[1994]489 號)第6條規定,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并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應向勞動者提供一份其個人的工資清單。所以你完全有權要求單位提供工資條。
Q:2005 年3 月1 日,我與原企業簽訂了為期一年的勞動合同。今年企業提前一個月通知我,不再與我續簽勞動合同。于是我做好了交接工作,于3 月1 日離開了公司,并辦理了檔案的轉出手續。但是幾天后,我感覺身體不適,就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自己在今年1 月就已經懷孕了。我是在勞動合同終止前懷孕的,請問我是否可以要求原企業將原有的勞動合同順延?
綿陽 鄭女士
A:《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 號)第34 條規定,除勞動法第25 條規定的情形外(即勞動者違紀、給單位造成重大損失以及被追究刑事責任),勞動者在醫療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內,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不得終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期限應當自動順延至醫療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期滿為止。而你懷孕是在合同期滿之前,因此勞動合同應當自動順延。雖然你已經在合同終止的協議上簽字并已辦理離職手續,但由于你當時并不知道自己懷孕,終止合同也并不是你的真實意思,因此該終止決定應是無效的,企業應當順延原有的勞動合同。
Q:我跟現在的公司簽了三年合同,雖然還未到期,但我準備提出辭職。在我們簽訂的勞動合同中寫明了我的月工資,并約定如果我違約的話,要根據工資的若干倍數來支付違約金。但因為工資一直在漲,所以合同里規定的工資比我實際拿到的工資少了很多,企業拿出每月所發工資的證明,計算出我工作以來的月平均工資,要求我按此支付違約金。請問違約金到底是應該按合同還是按實際情況計算呢?
北京 汪先生
A:《勞動法》第一條規定,《勞動法》的立法宗旨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因此在涉及到工資標準的界定時,如果是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問題,應當按照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 個月的月平均工資計算,而月工資收入是指按國家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的實得工資性收入。
如果涉及到職工支付違約金的問題,首先要看勞動合同約定,如果合同中未將違約金的工資標準界定為平均工資或實際工資,則應當以合同中約定的工資標準作為違約金計發標準。因此,你完全可以按照合同約定的工資標準來承擔違約金。
若您有勞動法方面的任何問題,請聯系本欄目,
luoxiao1004@yahoo.com.cn 或010 - 64919955 -2151,我們將邀請勞動法專家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