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就象一個劇院的老板,他應該做好如下幾件事情:一是要建一個劇院;二是要搭一個舞臺;三是要選一個好的劇本;四是要選合適的演員;五是把戲組織好,保證演好,能夠吸引觀眾;六是把市場做好,把票賣出去;七是做好服務工作,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管理好劇院的秩序。當然,也免不了和工商稅務甚至地痞流氓打交道。這樣,各安本位,劇院也就興旺起來了。
但是,由于劇院的戲好,各方面的服務工作也做得不錯,會引起社會的注意、媒體報道,有個別演員會成為名角,聚光燈就會集中在名角身上。這時,老板就有點按捺不住了,心想,這個演員不就是我的一個員工嗎?他之所以有今天,還不是我當時安排他當主角,把他捧起來的,看他現在的樣子和名氣,比我還風光。所以,心理不平衡的老板就安排自己當演員,當主角。我們暫且不管老板是否有演好角色的天分和能力,哪怕他就是比那名角演得更好,那現在的問題是誰來管劇院呢?
老板當演員之后,必然導致他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管理劇院,劇院的日常運行就很難順利進行,前述的七個工作如果不能做好,劇院必定走向衰敗;劇院辦不下去,老板的名角夢顯然不可持續;同時,劇院做得不好,而且聚光燈都照在老板身上,員工的角色免不了老板都可以替代,員工的積極性從哪里來?所以,劇院從老板準備當名角時,就埋下了衰敗的禍根。況且,善于當老板的不一定善于演戲,而演戲演得好的不一定善于當老板,如果兩者都能做好,都自己做的,免不了有兩個結果:一是這個人會被累死,不能持久;二是他一手包辦,大家靠他養著,就很難有能干的下屬,因為,在這樣的老板管理下,下屬沒什么機會,但是,一個人不可能不犯錯誤,只要這個老板打個盹,也許這個劇院就完了。
這種情況在中國非常普遍,況且有些劇院老板根本不是當演員的料。因此,劇院的結局是很容易想象的。國外的研究也表明:一個英雄式的管理者,特別是企業家,對一個企業的長期發展來說,往往沒什么好處。所以,越是企業家有名的公司,其壽命就越短。那應該怎么辦呢?讓下屬去當英雄!作為劇院老板就應該安心安意管好劇院,如果真想自己去當演員,那找一個能管好劇院的人來當老板好啦。這一點,我們的企業家要向微軟的比爾·蓋茨學習。
總之,中國的企業家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要吸取劇院老板的教訓,要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名角多了,你的劇院肯定會火起來,真正受益的還是劇院。企業家和管理者真正的能力是整合資源的能力,現代的企業家是能充分利用別人的智慧和資源來為企業帶來利益的人。所以,企業家和管理者們要謹記一個基本原則:管理無英雄。如果哪天違背了這條原則,就意味著你的企業可能正在面臨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