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生評價
學生間互相評價,一改傳統的機械、枯燥、權威式的評價為平等、科學、互動式的評價,不僅減輕了被評價人的心理負擔,而且也是評價人自己提高的過程。當然,也不能否定教師評價的作用。
案例:評價時可以采取“我是小考官”的方法,把學生分成兩人一個小組,互相檢查,互相學習。老師不再是惟一的評價者,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評價者。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知道了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也明白了樂曲應該怎樣表現,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得了比成績更可貴的啟示與快樂。教師則應該引導學生尊重別人,善于發現別人的閃光點。當然,學生的評價難免不準確,有的標準寬泛些,有的標準偏敞些,而老師要及時介入評價,引導學生。只要有點滴進步,就要給予真誠的鼓勵,讓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悅。
二、圖文結合評價
教師的語言性評價應貫穿在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讓圖文結合的評價成為學生永久的激勵。教師的語言應像和煦的春風一樣,讓學生心里時時洋溢著溫情與暖意;教師的語言應簡潔到位,及時準確地解決難點,提出問題。
案例:文字性評價可以利用小卡片。如果教師能經常送給學生漂亮的小卡片,在畫滿圖案的卡片上寫上熱情洋溢的感謝話語,感謝他帶給我們的快樂和美的享受,會給學生很多鼓勵和驚喜。(1)柔情型。“一曲《親親萊莉花》,讓我至今難以忘懷”,“什么時候還能看到你的新疆舞”,“還記得嗎,小牧童?我們曾在《牧童短笛》中漫步于江南水鄉”……(2)熱烈型。“你真棒,我為你自豪”,“哇!太好了,我發現了一位天才鼓手”,“哇塞,你竟然還知道巴洛克時期”……(3)談心型。“你長大了,懂事了,真像個男子漢”,“跟你說句悄悄話:老師特別喜歡看你唱歌時的樣子,好可愛呀”……(4)風趣型。“別為你的大嗓門難過,你屬于偶像派那類的”,“音樂課上‘誰說男子不如女’?哈哈,你的話已成為經典”……相信這樣的文字定能引起學生對音樂課美好的回憶。
三、活動評價
為了讓學生能從評價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可采用多種趣味的方法進行評價,把望而生畏的冷冰冰的考試變成積極參與的樂事。
1.知識競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不定期地為學生舉行一個主題為“音樂知多少”的競賽。競賽主要以小組為單位,采取必答、搶答、風險猜的方式進行。必答、搶答題可以是本學期所學的音樂知識,風險競猜則是綜合素質題。最后通過集體的互評和討論,評出優勝小組和優秀個人。比賽中,學生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既緊張又刺激,可以達到很好的復習效果。
2.頒發證書。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舉辦人人爭當“五星級小小音樂家”的活動。比如,每到期末,我總會發給孩子們每人一張證書,證書是由五顏六色的A4紙打印的。有“星級歌唱家”、“星級演奏家”、“智慧之星”、“希望之星”、“音樂之星”等榮譽項目。如本學期共學了7首音樂作品,演唱或演奏好一首樂曲可得一顆星,得五顆以上的就可獲得“五星級演唱或演奏家”證書。在音樂知識競賽中優勝者可得“智慧之星”證書。班級音樂會中表現優秀者可得“希望之星”證書。小貼畫最多的可得“音樂之星”證書。
每個孩子都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特點努力爭取一張證書。我把證書發給孩子,讓他們自己裝飾。最后,我在證書上鄭重其事地簽上我的名字,并真誠地鼓勵和夸獎每個人:“你真棒,老師為你自豪!”“你已經很棒了,還可以再得一顆星星,對嗎?”特別是對能力稍差的學生,則應該投入更大的熱情,給予更多的鼓勵:“你進步真快!”“老師知道你很努力,你以后會得更多的星星的!”相信每個孩子手捧漂亮的證書時,成功感和自豪感定會油然而生。
3.小小音樂會。
期末的班級音樂會是一個展示學生音樂學習成果的舞臺,也是趣味性的一種評價方式。有的唱歌,有的表演音樂劇,有的配樂詩朗誦,有的是個人表演,有的是合作表演。在這個舞臺上,學生人人參與,個個展示,自己編排、主持、評定、總結,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充分地享受學習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
(作者單位:江蘇省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北湖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