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性企業做品牌的思路
做品牌,首先要考慮的是做什么樣的品牌。是做區域性的晶牌,還是做全國性的品牌,或者是做國際性的品牌。對企業家來說,做什么樣的品牌這是第一位,如果目的都不清楚,做什么品牌都會做砸的。品牌是慢慢做出來的,而不呈打造出來的。在中央電視臺做廣告出來的,那不是品牌。成長性的企業做品牌首先要務實。做產品,服務、銷量、渠道;還要講究策略、方法、技巧、要巧做。就是說,第一要務實地做,第二要講究策略,第三才要炒作,以使別人知道你的牌子、產品、企業。如果不按照這個規則走,先炒作的話,就本末倒置了。
(中國營銷學會副會長 范云峰)
品牌的知名度與可信度
品牌是一種品質,是企業家的道德和企業的社會責任力度。圍繞賣東西去建立品牌,就需要知名度.知名度越高越好賣。但是在企業的品牌中有兩個東西;一個叫知名度,還有一個叫可信度。我們到底讓知名度高于可信度,還是讓可信度高于知名度,中國垮掉的品牌大都知名度高于可信度.甚至過于高過可信度.當知名品牌沒有可信度的時候.三株就垮了,巨人就垮了。
(慧聰國際總裁 郭幾生)
小企業也要注重品牌建設
有的企業在談到品牌時認為,我們現在還沒有到做品牌的時候,我們先做銷量,或者先做什么別的東西,這是非常錯誤的。正因為你的企業小。你更需要品牌的理念和精神來管理你的品牌。因為小.為了急功近利,導致模式不能很好地建設,這個品牌就不可能做起來。所以我認為一個品牌能否做好,最重要的是要有品牌的精神.在運作當中要有策劃能力。
(IBF國際品牌聯盟中國區首席品牌官 梁中國)
構建品牌發展的循環圈
當人們進入一個新業務的時候,必須對自己的品牌進行推銷。首先,必須有創新性的產品或創新性的服務,當然還需要有大量的投資集中在廣告展開,廣告非常地靈但是需要很多投資。要說明的是低價格不是很差的東西,如果深入到一個市場,必須以低價滲入市場。這是滲入市場強大的工具。但是同時在市場獲得知名度認可度以后,是否可以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你必須對未來做前瞻性預測。許多公司一次性切入市場.就進行大的投資——廣告的投資,低價進入市場,但是一段時間后就開始退出市場.而且退出市場以后.產品既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也沒有消費者的認可。所以你建立起自己新的品牌以后。必須再投資。開發新的產品。新的服務,這個循環圈非常地重要。
(索尼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小寺圭)
跨國公司制約中國創新
跨國公司所到之處,當地的自主創新就會變得很困難,第一是市場策略。當本國自主創新的產品還沒有面世時.跨國公司的產品可以攫取高額壟斷利潤。一旦本國產品面世,它們馬上會將價格壓得很低,使本國產品不得不賠本銷售,高昂的研發成本無法得到回報,研發團隊士氣渙散,隊伍瓦解。第二是人才戰略。跨國公司以學術交流。考察的名義,很容易了解到誰是中國企業研發隊伍中的核心人才,以高于中國數倍或數十倍的薪水將此人挖走,就可以使中國長期的技術投資歸零。第三是技術戰略。如果中國真地研發出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例如西安西電捷通通信公司的WAPI技術,跨國電信巨頭就聯手來對付,以它們掌握的國際技術標準霸權加以封殺。第四是政治戰略。跨國公司對各國政府的經濟決策部門都有強大的影響力。相反,中國的自主創新企業卻往往缺乏如此強大的政治影響力。部門利益的考慮.常常使一項自主創新技術只能得到本部門的保證.得不到其他部門的配合。例如,中國的大飛機只能得到航空制造業的重視.卻得不到民航運輸部門的配合,結果造出來也沒人買。相反,跨國公司,如波音公司,卻可以直接得到大筆的采購訂單。第五是社會輿論。當跨國公司的崇拜情結四處彌漫時,跨國公司的產品等于在中國有了一個巨大的、免費的、 口口相傳的廣告,使它們的產品可以在中國高價暢銷,為它們在中國有自主創新產品的市場上低價傾銷提供強大后盾。第六,當中國到處招商引資,以引進500強跨國公司作為地方政府業績時,跨國公司可以享受超國民待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研完員 韓德強)
(編輯:白哲 袁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