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的抱怨是否影響了你的情緒,擾亂了你的思路,阻滯了你的工作?憑借有限的權力和資源,你如何應對?
在市場運作中,大多數廠家認為自己是出品牌、出產品、出技術,經銷商應該拿錢出來做市場,至少在前期市場工作中如此。而經銷商從風險和獲取利益考慮,則希望廠家能夠承擔更多的市場投入。當經銷商無法有效地向廠家轉移一些成本和風險時,他們就會產生各種抱怨,比如廠家費用投入不足、新產品設計有缺陷、廠家的服務工作做得不如其他廠家到位等。這些怨言讓許多的廠家業務人員的情緒受到干擾,各項市場工作也會因此而受到阻滯。
作為廠家的一線業務人員,應該如何面對呢?
一、認清形勢,擺正心理
業務員首先要明白一點,廠商之間既是合作共贏,也是利益爭奪的關系,雙方都在尋找機會試圖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經銷商的抱怨是正常的,并不一定是因為有什么大的問題而導致的,而且這種抱怨沒有成本,無論因此爭取到多少廠家投入都是白賺的。作為廠家業務人員,無需因此背負上心理負擔,應該以正常的、輕松的心理狀態來面對經銷商的抱怨。
經銷商抱怨廠家,是因為廠家很多投入和工作沒有達到經銷商期望的那樣,而廠家業務人員也會抱怨經銷商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夠,只不過,出于供求關系的不平等,廠家業務人員不會拿這些抱怨來要挾經銷商罷了。
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經銷商往往經銷著幾個廠家的產品,經銷商的抱怨,往往是把這個廠家的產品、政策、服務等要素與其他廠家相比較得來的。當然了,經銷商是拿其他廠家的長處來比這個廠家的短處,又拿這個廠家的長處去敲打其他廠家的短處,而不會去做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全面比較。
因此,廠家業務人員可設法與經銷商的其他合作廠家的業務人員保持聯系,收集整理各廠家在產品、政策、服務等方面的實際運行政策,以及雙方市場實際投入狀況、合作歷史、外部競爭狀況等信息資料,繪制出一個整體性的廠家狀況分析,做到心中有數。經銷商抱怨時,可把經銷商引向整體對比方向,做整體分析,而非單項分析。
同時,業務人員應設法與其他廠家的業務人員進行一些當面溝通。這里要注意一個方式,就是在與其他廠家的業務人員進行溝通時,保持在一個讓經銷商老板能看到卻又聽不到談話內容的距離,也就是讓經銷商老板知道你們在溝通,但又不知道你們在說什么。這樣會給經銷商老板帶來一些心理障礙,使之不能再肆無忌憚地利用各廠家的長短處進行抱怨。
三、把脈經銷商心理,對癥“施宮”
許多時候,經銷商對廠家的抱怨主要是出于對廠家的猜疑。例如,經銷商會猜疑廠家的生產利潤有多少,是不是賺得比我還多,我是不是在給廠家當廉價勞動力。他們還會對廠家的政策均衡性有猜疑,比如,廠家給經銷商的政策都是一樣的嗎?是不是有特殊待遇、特殊政策的經銷商呢?經銷商認定廠家手里還有暗政策,自己沒爭取過來,吃虧了,抱怨自然就來了。
作為廠家的業務人員,面對這類猜疑式的抱怨應做提前的應對,即把話說在經銷商的前面,在經銷商看來,敢于理直氣壯地把話說開,至少說明這廠家業務人員心里沒有藏著掖著什么東西,自己再重復提出抱怨,也就沒有多少意思了。
四、當抱怨已成習慣
經銷商對廠家的抱怨,是從生意的一開始就存在的,已成為經銷商老板的習慣。所以,經銷商的抱怨也可能不是特別針對你的。你可以向其他廠家的業務人員了解一下,類似的抱怨,是否經銷商也向其他廠家的業務人員說過。
對于一些抱怨成習的經銷商,廠家的業務人員還可以采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即每次在與經銷商會面時,先下手為強,首先提出對經銷商所執行各項工作的不滿和抱怨,把經銷商的注意力轉移到應對和解釋上。因為你不給他找麻煩,他就會給你找麻煩。
五、抱怨背后另有所圖
經銷商的抱怨可能是另有所圖的鋪墊。這類抱怨一般是強調大困難和大要求,或者是廠家做的不夠,然后,經銷商老板會提出一些看起來不大的困難和小要求。前面對大問題、大要求的抱怨,其實是為了促成后面的小困難、小要求而進行的對比性鋪墊。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是經銷商在某些方面出了問題,為了掩人耳目,轉移視線,同時轉移本該自己承擔的那份責任,會故意虛張聲勢,大發牢騷,目的是防止廠家清算雙方的實際責任。
面對這種情況,業務人員單純靠語言應對恐怕難有效果,可考慮繪制一張問題分析圖,把問題放大到整體的合作上,還可以把一些以往的問題也列出來,逐一對比分析,避免與經銷商在某一兩個單點問題上糾纏。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張圖一定要夠大(可采用整開的白紙來繪制),并且一定要把問題點列舉得足夠全面,讓經銷商感受到業務人員的用心,感受到震撼,從而打消自己理由不足的抱怨。
六、截斷抱怨信息的源頭
除了經銷商老板自己的一些主觀原因外,還有一些市場原因也會導致經銷商抱怨。例如新品鋪市困難、競爭對手市場投入加大、終端銷售意愿下降等等,這些信息點構成了抱怨的支撐點。需要留意的是這些負面的信息是經銷商老板親自走訪市場得來的,還是在聽取其下面業務人員的匯報基礎上得來的。
一般來說,經銷商親自出門走訪市場、調查了解情況的不多,他們對市場信息和反映的判斷,主要是依靠其業務人員的工作匯報,也就是說,根源出在經銷商的業務人員身上。所以,廠家業務員有必要加強對經銷商下屬業務人員的相關溝通工作,緩和關系,減少這些負面信息的出現。同時,即便有市場問題,也要求經銷商的業務員首先與廠家業務人員溝通,雙方做出理性的客觀分析后,再向經銷商老板匯報。
除了與經銷商的業務人員處理好關系之外,利用同樣的手法,還可以通過經銷商較為看重的二批商來做這項工作。
七、拋出正面信息,轉移視線
作為廠家的業務人員,手中的權力和資源都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在一些產品設計、價位、包裝等方面,業務人員也是無法控制的。所以,經銷商對這些方面的問題抱怨時,例如產品包裝設計不好看、價位太高、產品特性有缺陷等,千萬不要順著他的話說下去,因為這些問題是你無法控制的,也是你的職權范圍內無法解決的,任你再怎么辯解也沒有用。
除了避免與經銷商就這些問題糾纏下去,還可做些主動性的應對措施。例如在每次拜訪時,給經銷商準備一些正面的信息,一旦察覺到經銷商可能就這些方面的問題發難,就把這些正面信息拋出來,轉移經銷商的視線。
面對經銷商,廠家業務員一定要切記,經銷商是商人,廠家的業務人員也是商人,商人的紐帶和競爭點都是利益,是為了爭取更多利益,爭取合作中的主動權。經銷商肯定要找麻煩的,因為在經銷商眼里,沒有完美的廠家;同樣,在廠家業務員眼里,也沒有完美的經銷商。
(編輯:唐人2001tr@sohu.com)